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从“保健康人”到“保人健康” 非标体有望成为健康险新的增长引擎
“
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作用,可以全方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2023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来了!今年的年度主题为“保险力量,为奋斗的你加把劲”。《中国报道》新媒体平台特开设宣传日专题,采访业内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全方位解读当前行业内的热点问题、焦点话题。
”
《金融时报》援引麦肯锡2022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带病人群(包含重症和慢性病患者)人口数量已达到4亿,其全年医疗花费额约为2.5——3万亿元,占全年医疗费用支出的60%左右,但“带病体”保费仅不到500亿元。
“带病体”很难直接在保险公司投保健康险产品,在核保中属于“非标体”。所谓“非标体”指的是健康状况不完全符合产品健康告知要求,保险公司承保存在一定的风险的被保险人,这类人群往往是最需要健康保障的人群,但健康险产品对他们并不友好。尽管近年来行业陆续推进对于带病体保险的创新,然而从实践与落地情况来看仍相对保守。
“发展‘非标体’保险市场,一方面从需求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真实需要,解决了最需要保障的人反而无法化解风险的困境,一方面也从供给侧为保险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发展方向,拓宽了市场空间。”泰康长寿时代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明强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市场破局利器?
当前,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主体数量庞大、费率和渠道之争日趋激烈,保险公司亟待寻求新的增长点。
“通过非标体保险区分、细化市场,即是扩展市场,更是高质量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远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这是市场查漏补缺、经营细化的必然产物,有利于保险市场的发展,但是需要合理经营风险,以免造成逆选择和系统性风险。”
原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健康险原保费收入8653亿元,同比仅增长2.4%,而2020年前增幅普遍在20%——30%。
“2016年的百万医疗险使健康险迎来了继重疾险后又一波增长高峰,但随后很快陷入停滞。增长的乏力也从侧面说明,对标体的健康险开发已经趋于饱和,尤其是疾病险,保费已出现负增长。”李明强分析指出,非标体人群尚未被开发且客观存在大量需求,有望成为健康险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指出,随着寿命延长、体检和健康管理行为普遍化,“非标体”在人群中占比逐渐提高,市场越发不能忽视;同时,针对“标准体”的相关寿险、健康险产品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供给较充分,市场竞争推动创新意识强的险企积极推出“非标体”产品;保险业自身积累和合作数据不断增加、医疗健康领域团队和合作方日益成型,支持了相关产品设计的科学性。
如何将非标体健康险视作市场破局利器?李明强指出,从产品方面,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两类:一种是按照疾病种类设计专病保险产品或特药险,另一种是同时承保标体和非标体,通过做大人群进行健康风险分担,惠民保就是类似的尝试。单病类型的产品,目前来看可持续性较差。惠民保类型的产品则会面临严重的逆选择风险,而参保人个体的健康风险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在人群层面进行调节。服务方面,非健康体更需要好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网络承接需求,仅仅提供费用补偿是不够的。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搭建后端的医疗网络资源,满足非标体对健康维护的需求,最终实现保险可负担性和医疗可及性的平衡。销售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筹资的效率。国际实践普遍采用团险形式,平衡标体与非标体的健康风险,这样的模式相比个险销售也更高效。中国在筹资渠道方面仍需创新,或利用行政力(如惠民保)、或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企业端的规模效应,这是一个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
还需击破定价难、核保难等“拦路虎”
目前,我国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基数大,“非标体”保险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但也面临着定价难、核保难等诸多问题。
谢远涛指出,产品定价和评估都有困难,核心的问题是经验数据不足,因为带病体数据少,观测期短,给定价带来不稳定性,甚至可能冲破安全边际。如果实现医保、卫生医疗数据、保险数据的打通,无疑有利于打破市场壁垒,实现多方共赢。
产品需求因人而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财务实力的消费者想法不同。推广的难点更多在于定价,险企需要在客户能够接受的定价区间和险企本身的利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核保更多的需要数据的积累,因此核保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非标体”保险的发展。
“对于非标体保险产品,定价难、核保难的本质在于个体的承保风险难以确定,进而由于逆选择导致陷入死亡螺旋。”李明强指出,“对此,不妨参考国外经验,将个体难以确定的风险以整体产品为单位进行调节。”
据了解,奥巴马签署的平价医疗法案禁止保险公司因既往疾病而拒绝承保,并利用风险调节机制防止逆向选择并稳定保费。“实行风险调节机制的基础是个人风险评分,这就进一步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数据基础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建立更精确的风险评估模型,以更好地衡量个人的风险水平。”泰康人寿上述负责人说。
除了定价风险、核保风险,险企承保“非标体”还有一个风险则是偿付能力不足。
李明强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承保“非标体”的主要风险在于逆选择和昂贵的管理成本。逆选择严重的话会出现严重的风险汇聚,想要突破这一瓶颈,需要更好的政策制度框架,利用人群的杠杆效应,如之前提到的风险调节机制,帮助保险公司分担风险。昂贵的管理成本主要来源于道德风险,即充足的医疗保障可能是诱导参保人就医需求,造成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滥用。这就要求保险公司掌握更好的管理手段,深化与医疗机构、医药公司等健康全产业链的合作,为患者带来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
制图:滕言妍
审发:张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