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夏,浙江措施多底气足

2024-07-08 12:44:46 - 中国能源报

转自:中国能源报

进入盛夏,浙江省电力供应面临考验。面对高温和用电压力,作为典型用电大省和资源小省的浙江,已做好充分准备保障电力供应。

迎峰度夏,浙江措施多底气足

▲图为7月4日,在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翁家桥村的施工现场,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实施10千伏童家线、双高线的智能开关、防雷绝缘子更换工作,进一步提升线路自动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张昊桦/摄

7月3日,《中国能源报》记者走出宁波机场,一股热浪席卷周身。与室外的湿热相比,候机楼因为充足的电力保持着清凉和舒适。

天气是影响电力行业迎峰度夏的关键因素,高温天气通常会引发用电量激增,从而对电力供应系统造成压力。进入盛夏,浙江省电力供应面临考验:一方面,因空调和制冷设备使用增加,带动居民生活用电量攀升;另一方面,工业生产活动在高温下可能需要更多电力来维持正常运行。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浙江在夏季尤其是用电高峰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面对高温和用电压力,作为典型用电大省和资源小省的浙江,已做好充分准备保障电力供应。

迎峰度夏,浙江措施多底气足

高温天气致用电量激增

浙江今年迎峰度夏将面临较大电力保供压力。《中国能源报》记者从浙江省能源局获悉,7月2日,浙江省全社会最高负荷已达10323万千瓦,随着高温持续,预计负荷还将攀升。

浙江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预判今年下半年浙江经济将延续稳进向好态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将同比增长5.5%、达6530亿千瓦时,最高负荷约1.2亿千瓦、同比增长9%。“在无新增外来电源、省内机组支持性电源投产有限的情况下,预计今年浙江电力供需形势总体紧平衡,如遇极端天气将更加严峻。”

“7月4日,宁波正式‘出梅’,高温导致用电负荷激增,突破2000万千瓦,已超出我们之前的预期。”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反映出宁波的基础经济状况整体良好,并保持稳定。宁波地区电力迎峰度夏负荷管理遵循的原则是,首先,优先保证调控的执行,确保大电网稳定;其次,依靠需求响应措施平衡电力供需。”

在该负责人看来,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电的习惯至关重要,当前电力资源分配和测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电高峰期空调负荷占总负荷的30%,这是相当大的比例。我们对空调用电进行了分析,发现夏季高峰期电力紧张的主要原因就是空调的大量使用。通常情况下电力供应并不紧张,因为空调集中使用导致电力需求激增,尤其是居民家庭空调、企业和商场等场所的空调使用量都在增加,这些因素叠加起来,进一步增加了高峰期电力供需压力。”

迎峰度夏,浙江措施多底气足

▲图为7月1日,国网台州供电公司巡线人员利用望远镜仔细观察500千伏输电线路铁塔和周边环境,确保输电线路通道安全运行。孙金标/摄

 “五个力”保障供电无虞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面对今夏电力保供形势,为确保万无一失,浙江省能源局会同国网浙江电力等做实做细应对举措,立足“五个力”,多措并举确保全省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加快推进能源电力项目建成投产,增加“新电力”。针对迎峰度夏前计划投产716万千瓦项目,形成“一项一策”,逐一靠前服务保障。截至目前,浙江省累计新增装机835万千瓦,浙能六横二期、国能舟山三期提前实现并网发电。

全力保障省内机组稳发满发,夯实“基电力”。政府与各发电集团按机组签署保供责任书,持续强化机组生产运行管理,按日调度企业燃料供应保障情况。截至目前,浙江省内统调电厂存煤可用23天以上,机组出力受阻比例连续保持在0.5%以内(国家要求小于4%),确保省内机组稳发满发。

用好用足外来电通道,借好“外电力”。在确保中长期外来电有效落实的基础上,实现西南大水电增发,按需增购省间现货,全力增加外来电供应。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调出“活电力”。通过虚拟电厂等组织调度新型储能多充多放,引导电动汽车错峰充电,形成灵活调节能力,有效应对午峰、晚峰等短时间高负荷。

加强负荷侧管理应急演练,储好“备电力”。目前,浙江已开展多轮全省性空调负荷柔性调控、移峰填谷、错峰充电等负荷侧应急演练,确保有备无患。

迎峰度夏,浙江措施多底气足

▲图为6月20日零时,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对220千伏柱东线开展耐张压接管更换作业。为最大程度减小线路停电对供区居民、企业带来的影响,该公司利用夜间用电低谷期,通过采用负荷转嫁和集中“零点”检修的方式,为民提供“无感知”用电服务。张健/摄

“黑科技”助力

系统达到毫米级反应

今年迎峰度夏,将有一大批“黑科技”在浙江发挥作用。

以国网金华供电公司为例,该公司调控中心细化负荷预测和电力电量平衡,充分挖掘各侧资源,并在OPEN3000子系统中设置断面稳定限额及设备限额告警信号结合地调“悟空”机器人智能监视、智能决策等功能,提前调整运行方式,减轻重载设备,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在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门口大屏幕上,“2005年7月9日起,安全运行6934天”的字样十分醒目。这是浙江各级政府、电力企业共同努力保障电力稳定可靠供应的一个缩影。

“自动化系统互联互通,灵敏的传感器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运维班班长张霁明向《中国能源报》记者介绍,随着这些技术不断升级,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已经延伸至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架空电缆混合线路等方面。当所有这些环节的信息都能被实时获取,整个电网的可靠性就会得到显著提升。尤其在迎峰度夏故障处理方面,以前需要调度员人工判断,现在由机器自动判断,准确性和反应灵敏度都实现大幅提升。

“我们在现有科技基础上持续探索,尝试了一些更快速的技术。”张霁明介绍,比如“毫米级快速反应”概念,意味着如果一条线路发生跳闸,系统的反应速度可以达到毫秒级别。“例如,最早可能需要50秒才能确定一条线路是否能够自行恢复,而现在可以大幅缩短,从而极大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尖端技术的应用也让电网更加“从容”。今年6月,“暴力梅”横扫长三角地区,而在浙江杭州,电力运维人员的工作节奏却没有被恶劣天气打乱。谈及原因,国网建德市供电公司抢修人员方嘉城道出了“秘密”:“量子技术发挥了大作用。”

“前几天,持续降雨导致建德梅城供电所辖区内部分农田被淹,水深接近1米,抢修人员无法登杆操作,涉水操作存在安全隐患。通过遥控量子开关,我们能够远程隔离故障线路、改变供电潮流,配网线路故障处理的时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方嘉城说。

据了解,自2021年开始,国网浙江电力在浙江省范围内超前布局量子通信未来产业。该公司借助量子密钥生成、分发和通信协商机制,在量子主站与电力设备之间构筑起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加密通信“隧道”,其便捷性、灵活性将无法铺设光纤的地区也带入“三遥”时代,有效提升迎峰度夏高温高负荷及台风洪涝等极端天气情况下的电力保供能力。

记者手记

沃土方能育大树

初见张霁明,轻微的语言障碍和耳朵上的助听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因为童年时期的一场医疗事故,张霁明失去了听力,从此依赖助听器感受声音。张霁明说,电网调度对他而言挑战很大,因为在控制这些设备时,调度人员通常需要通过电话与现场工作人员联系,而自己听力受损,需要克服很大困难了解实际情况。

不过,这种相对安静的环境却培养了张霁明过人的专注力。他全神贯注投入自动化技术的学习中,分析大量数据,精通设备参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对鄞州电网的上万条自动化设备参数、系统结构和运作原理了如指掌,而且参与了鄞州电网几代配网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升级。从服务器的安装、交换机的配置,到布满屏幕的柜子接线,他深谙每一个环节,了解每一个细节。年复一年,他练就了如同“庖丁解牛”般的专业技能,许多厂商都无法处理的技术难题,他都能轻松解决。

迎峰度夏,浙江措施多底气足

在自动化领域耕耘20多年,张霁明从一名基层电力检修工成长为国网浙江电力的顶尖电力专家。他的卓越成绩为他赢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4年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培育对象”等荣誉,他带领的工作室荣获“全国示范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他主持并完成8项国家级质量创新成果和3项省级科技创新成果。

张霁明及团队成果斐然,离不开国网宁波供电公司构建的“人才引擎”——“启航—领航—蓄水池”三段式“进出站”人才培养体系。这个人才培养体系,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配套梯队式培养方案,组建以劳模工匠为“主心骨”的导师团队,把住“进站关、过程关、出站关、成才关”四道关,引进青年员工进站,经过“双导师”培养,不断输送优秀人才出站。经过启航、领航“两级”培育的优秀人才,都将纳入企业人才培养发展通道,“进出站”脱颖而出的员工,将作为重要岗位的储备力量,并作为评先争优、星级员工、专家人才、典型选树的重要依据。该培养模式自实施以来,形成了以蓄水池为引领、领航为支撑、启航为补充的人才梯队格局,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持续提升,像张霁明一样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身体障碍无法限制个人潜能,沃土可以培育出参天大树。张霁明通过努力克服听力障碍,“人才引擎”助他在电力自动化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充分诠释了电网企业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和爱岗敬业精神的积极实践。

迎峰度夏,浙江措施多底气足

文丨本报记者苏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