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C智库建言丨魏际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强国建设

2024-07-08 15:16:18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DRC智库建言丨魏际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强国建设

■魏际刚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一次深刻革命。交通运输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必将推动行业深刻变革,成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交通运输现代化与交通强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新形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

新质生产力推进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思路

交通运输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是一种行业生产力体系,覆盖从微观的要素层面到中观的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层面,再到宏观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多维体系,涵盖交通运输新生产者、新技术、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服务,从交通运输创新企业、科研机构到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从交通运输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交通运输产业,从单一交通运输方式创新到与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协同创新,从交通运输有形创新到体制机制政策标准等无形创新,交通运输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体系性的,也是结构化、层次化的,有其内在紧密逻辑关系的“四梁八柱”。

第一,从需求层面来说,新质生产力赋能的交通运输最终目标依然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客货运输服务。从具体的需求维度来看,客运和货运又有一些差别,客运主要追求的是安全、便捷、智慧、舒适、低碳等,货运主要追求的是敏捷、可靠、智慧和环保等。

第二,从供给层面也就是产业发展的层面来看,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有综合立体、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智能高效和绿色低碳。其中,综合立体主要是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应当有序竞争、协调统一,按照各自的经济技术特性和比较优势发挥在综合立体运输网中的作用;产业融合主要是指交通运输应当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相协调,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衔接、合作,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和竞争力;产城融合主要是指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之间更好地融合协调,发挥集聚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智能高效主要指交通运输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交通运输体系、结构、功能、方式、装备等进行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实现运输服务高效率高效益;绿色低碳主要指交通运输着眼于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安全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土地、能源、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减少污染、降低排放,最大程度减少交通运输活动的负面影响。

第三,在产品、服务与网络层面,受到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交通技术与装备更先进,网络更通达,服务更精益、高效。

第四,在要素层面,支撑交通运输产业和需求变革的不仅有传统要素的升级,也有新要素的加入。在交通运输领域,主要的生产要素包括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管理、组织、模式、科研和教育等。

此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对生产力起反作用。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体制、机制、政策、标准的变革。适宜的体制、机制、政策、标准可以为新质生产力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保障。

DRC智库建言丨魏际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强国建设

新质生产力推进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坚持安全可靠的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的安全可靠包括安全性和可靠性两个方面。其中,安全性是指所提供的运输服务可以使运输对象完好无损、平安实现位移的满足程度;可靠性是指运输服务的执行过程具备稳定、可预测和可信赖的特征,达到所要求的标准。交通运输安全可靠直接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稳定运行,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法规制度逐步健全,人员素质显著提升,装备设施安全性能明显改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但距离交通强国提出的“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安全基础薄弱、安全责任不严不实、安全改革创新不足、新业态安全监管不适应等问题仍较为突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依然任重道远。

(二)坚持数字智能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传统运输工具、运输方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带来深刻影响。坚持数字智能的发展方向可以提高交通信息的获取速度和处理效率,提高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交通运输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中国交通运输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行业信息化数字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数据基础依然薄弱。数据采集能力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动态感知的范围较窄、深度不够;行业成体系、成规模的公共数据较少,数据开放与社会期望还存在差距。二是应用协同性不强。不同方式和领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纵向的全国一体化协同应用较少,横向的综合性应用尚未充分整合、有效联动。三是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升。网络安全主动防护、纵深防御、综合防范的能力不适应新形势,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不足。四是发展环境有待完善。先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深度、广度仍显不足,可规模化复制推广的模式和标准尚未形成,重建设、轻运维的问题依然存在。

(三)坚持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

日益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威胁,控制碳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全球重要议题之一。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交通运输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之一,据统计,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量大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10%。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发展,对于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入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例如,持续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新能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和城市物流配送汽车总数达到100余万辆,现有LNG动力船舶290余艘,全国港口岸电设施覆盖泊位约7500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超过1万个;强化绿色交通国际交流合作,发布《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积极参与航运温室气体减排谈判等。

虽然交通运输行业的绿色发展已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交通运输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行业污染防治和碳减排面临一些瓶颈制约,绿色交通推进手段尚不完善。

(四)坚持融合协同的发展方向

交通运输对供应链的成本、效率和服务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在供应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交通运输的布局和类型直接影响着供应链的布局、容量和效率。现阶段,中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尚存在所有制的差别,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的市场化程度不一致,公路运输高度竞争,铁路、水运、民航的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因而,多式联运也是有效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发展的关键和难点。

为此,交通运输部开展综合运输服务“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货运新业态健康规范有序发展,交通运输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融合协同发展得到了有效提升。2023年8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的意见。

但总体来看,交通运输在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融合协同发展方面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随着平台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交通运输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安全、法律法规的差异,以及相关人才短缺等依然是制约供应链整体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新质生产力推进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一)坚持科技创新驱动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聚焦制约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促进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推动交通运输产业创新发展。一是坚持自主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研发,着力突破交通运输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二是完善交通运输相关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布局,推动一批相关科研平台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交通运输领域相关科研基础设施、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三是加快智能交通发展,推广先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装备应用,加强联程联运系统、智能管理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建设,推动一批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测试基地和先导应用试点工程建设。四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激发交通运输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二)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

持续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交通贡献。一是强化规划统筹引领,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布局和建设水平,加快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挖掘既有干线运能,提升综合运输通道功能。二是优化枢纽空间布局,提升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水平,完善枢纽综合服务功能,优化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强化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实现不同运输方式协调高效,发挥综合优势,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的整体效率。三是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推动冷链、危化品、国内邮件快件等专业化联运发展,鼓励重点城市群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区,鼓励港口航运、铁路货运、航空寄递、货代企业及平台型企业等加快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四是加强铁路、港口、船公司、民航等企业信息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建立完善货物装载交接、安全管理、支付结算等规则体系。

(三)深入推进数字交通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数字交通体系建设,显著提升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有力支撑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一是推进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综合开发和智能应用,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二是加快推进交通新基建,推动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三是建设一体衔接的数字出行网络,鼓励企业整合多方式出行信息资源,为旅客提供全链条、多方式、一站式出行服务,推动旅客联程运输发展和全程服务数字化。四是建设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网络,创新智慧物流运营模式,推进电子运单跨方式、跨区域共享互认,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五是升级现代化行业管理信息网络,统筹推动交通运输政务管理和服务联网一体化运行,推进交通运输数字政府部门建设,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

随着全球对碳中和的追求,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可持续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将会日益重要。一是加强标准化、低碳化、现代化运输装备和节能环保运输工具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进新增和更换港口作业机械、港内车辆和拖轮、货运场站作业车辆等优先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动公路服务区、客运枢纽等区域充(换)电设施建设,为绿色运输和绿色出行提供便利。二是促进安全绿色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研发新型动力系统、高效清洁载运装备、新能源安全储运装备、船舶和码头油气回收和安全检测成套设备。发展生物降解包装、智能打包、循环及共享包装等新材料新技术。三是健全绿色交通标准规范体系。修订绿色交通标准体系,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标准的有效供给。四是强化绿色交通评估和监管。完善绿色交通统计体系,统筹既有监测能力,利用在线监测系统及大数据技术,建设监测评估系统。完善评估考核方案及管理制度,强化绿色交通监管能力。

(五)加强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着力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夯实筑牢交通强国安全发展根基。一是完善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提升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优化运输装备的安全性能,改善生产作业的安全环境,不断提升交通生产的安全水平。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全面增强行业人才队伍的安全素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线上线下教育培训基地与平台,完善安全生产相关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安全监管队伍专业化知识培训,严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和专兼职安全管理队伍的培训考核,强化一线从业人员的关键安全技能教育。三是完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体系,有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管理部门监管责任。理顺综合安全监管与行业安全监管的关系,推动安全监管职能整合,深化综合交通执法改革,健全农村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内河应急救助机制,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和救援水平。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力度,突出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全面实施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五是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安全发展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强化行业安全生产前沿关键科技研发,鼓励行业内外科研力量以及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推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与安全监管工作深度融合。

(六)提高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水平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新格局。一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国际联运发展。加强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建设具有国际物流功能的物流园区和货运场站建成运营,积极推动国际航运、国际航空合作,促进国际运输便利化。二是积极参与交通运输国际组织事务,认真履行各项国际义务,在铁路合作组织、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万国邮政联盟等重要交通运输国际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三是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和合作方式。积极开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经营、远洋运输、交通运输装备、船舶检验、航海教育等众多业务领域,从传统劳务输出和工程承包向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管理输出、标准输出转变。

(七)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新质生产力推进交通运输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一是瞄准技术创新这个“主靶心”,凝聚各个学科、各种行业、各具特点的人才,解决交通人才队伍大而不强的问题,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构建以职业技工院校学校(含技工院校)为基础、行业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较高、综合素质较强、专业水平高和创新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三是培育高素质专业化交通管理干部队伍,激励领导干部自觉弥补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把干部队伍培养成交通运输行业各领域的“政策通”和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四是建立科学管用的关键核心技术人才选育管用制度,探索推行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创新科技人才持股制度,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引进急需紧缺的相关人才。

(八)加强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

深化交通运输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厘清铁路行业政府和企业关系,推进铁路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推进公路收费制度和养护体制改革,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持续推进空管体制改革,完善军民航空管联合运行机制,实施空域资源分类精细化管理,优化全国航路航线网,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实现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二是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着力打通体制机制、制度环境、标准规则等堵点难点问题,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三是完善行业标准工作机制。发挥企业在标准研究方面的作用,畅通交通运输标准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四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作者系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