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谷物酿酒的第一大步

2024-07-08 16:24:36 - 好酒地理局

来源:好酒地理局

3200年前,商王武丁决定举“版筑之间”的傅说为相。为平息贵族们的反对,雄才大略的武丁不惜假托天命,把苦役傅说称为“梦中贤人”,还在任命诏书中写下了“若作酒醴,尔惟曲蘖”的句子。

这个事情记于儒家经典《尚书·说命下》中,武丁的求贤之心跃然纸上:比己为酒醴,以曲蘖喻傅说无与伦比宰辅之才。

寥寥八个字,留下了中国酒曲的最早记载。

现有考古发现也印证,早在青铜器时代,中国人就用曲酿酒。

中国谷物酿酒的第一大步

|各大博物院藏有大量青铜酒器,一次次佐证了青铜时代先民酿酒的智慧。图为商代兽面纹单柱铜爵,河南博物院藏。摄影/好酒地理局视频中心

上世纪70年代,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曾发掘一处保存完好商代酿酒作坊,残瓮中有8.5公斤灰白色似水锈状的沉淀物,专家鉴定为人工培殖的酒曲酵母,是世界上酿酒酒曲实物的首次发现。

酒曲在商代已发挥酿酒使命,但不见得此时才被发明出来。事实上,作为中国人的一项伟大发明,酒曲在更久远的先民酿造谷物酒时已迈出了第一步。

今天我们已知道,酒曲的原理,是人类主动利用微生物发酵酿酒。在中国人手里,谷物酒酿造,是先用曲中霉菌的分泌酶,把谷物淀粉糖化;紧接上场的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成了酒精。

这个原理一语道破:酒曲出现在人类用谷物酿酒前后。

中国谷物酿酒的第一大步

最早的酒从自然界中来:远古时代,动物把成熟野果堆积起来,经历了一场雨水,潮湿空气中的野生酵母菌,把果实中的糖分发酵成了酒浆。

人类饮用自然界的天然酒,循着线索学酿果酒,再到去酿谷物酒,期间应该经历了漫长摸索。

史前时代,人类从天然成酒中获启发,最先学会酿果酒和乳酒。这时候,他们以含糖量高的水果、兽乳、蜂蜜以及植物汁液为原料,在天然酵母帮助下直接成酒。

整个酿酒过程不需人为,但受限于原料不充足,仅形成小规模。

中国谷物酿酒的第一大步

谷物酿酒,是发明酒曲的引子。所谓“清醠之美,始于耒耜”,距今1万年前,人类从狩猎采集转向种植农业,谷物填饱先民肚子,也把人工酿酒提到一个更高境界——麦类、稻米、糜子等谷物,被拿来大规模酿酒。

不过,无论古今,糖化都是摆在谷物酿酒面前的一道技术门槛。

谷物不像水果那样自带大量的糖分,它的淀粉需要先分解成糖类,然后才能被酵母菌直接转化为酒。

因此,先民酿出的第一批谷物酒,没有酒曲的参与。为了得到更多的谷物酒,先民们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因此“脑洞大开”。

中国谷物酿酒的第一大步

中华酿酒史上,最原始的“发酵法”是咀嚼法,即利用人唾液中的酶糖化谷物淀粉,成为“口嚼酒”。今天,把嘴里嚼过的东西给别人吃,很难让人接受。

然而在原始先民眼里,谷物被反复咀嚼后得到了酒,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动作,一般只能由担任神职的女性承担,得到的酒也多用于祭祀神明。

中国历史一直有口嚼酒的身影,闽南甚为风靡。我国台湾少数民族中的高山族、泰雅人、猺獞部落,长期保留了这种酿酒习惯。中国嚼酒法在弥生时代还传入日本,成为清酒最初的酿造方法。

这种古老的酿酒方式,不免让人想起母亲用嘴咀嚼食物喂养婴儿,同样都是利用唾液中的酶助消化吸收。人类学家凌纯声考证得出,口嚼酒正源于母亲喂食婴儿的灵感。

这之后,才迎来了曲蘖酿酒时代。

据郭沫若的研究,曲蘖酿酒源于农业生产前后。等到新石器时期,用曲蘖发酵酿酒的技术,已被中国先民们掌握。

这同样是他们观察自然发酵现象的结果。某一天,中国先民们发现,把发霉的谷粒捣烂后放进粮食,可直接转化出大量的酒——糖化、酒化一气呵成,意外发现了“曲”,并去学人工制曲。

不知道谁先谁后,有人把发芽谷粒捣烂,与煮熟的谷物放在一起,先熬出了饴(糖),之后发酵又得到了酒,是为“蘖”。

中国谷物酿酒的第一大步

曲蘖的创造,中国谷物酿酒由此肇兴。两种发酵方式很长一段时间“混用”。到了商周时代,人们发现曲蘖性能有差异,把用曲酿的称“酒”,蘖做的为“醴”。

曲蘖在遥远年代诞生,给中国人转化谷物为酒创造了极大空间。用曲酿酒流传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古老的转化思路,由此不得不感叹酒曲发明者的伟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