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酒的“试点”岁月

2024-07-08 16:49:26 - 好酒地理局

来源:好酒地理局

茅台试点,作为20世纪60年代由周老领衔的一项重大科研攻关,也是传统白酒走向科学酿造的标志性事件。

试点针对茅台酒三种典型体的确立和浓香型主体香己酸乙酯的明确,对行业至今影响深远。少有人知的是,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东北酒的一次“神助攻”。

根据辽宁省白酒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宋玉华和王贵玉的回忆,在茅台试点之前,周老曾在1963年组织主持了辽宁锦州的凌川试点,历时7个月,完成13项专题试验报告,其中一项重要成果就是发现特殊的己酸乙酯香气。

东北酒的“试点”岁月

|1996年凌川老厂搬迁时,发掘出四个大型木质酒海,内藏有酒,经鉴定为道光廿五年封存,后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液体文物”,之后凌川酒厂更名为道光廿五

图源/道光廿五

凌川试点结束后,同年茅台试点启动,轻工业部从辽宁、黑龙江、河北、天津等地抽调了13名技术人员,其中辽宁7位黑龙江2位。

仅从试点成员的结构上,也能一窥当时东北酒的技术实力,而茅台试点期间多项重大发现,亦得益于辽宁省带去的一项“先进技术”。

在天津津酒厂从事科研近40年的白酒专家钟国辉,也是被抽调到茅台的试点组成员之一。

他曾撰文回顾道,在对茅台酒三种典型体的成分进行分析化验时,除了按常规分析测定酒的总酸、总酯、总醛外,还采用了“由辽宁同志带来的当时比较先进的‘纸上层析’分析技术”,对各种微量成分进行检测。

正是借助这一技术,试点组才从茅台窖底香酒中,发现己酸乙酯含量比较突出,并与泸州老窖酒进行对比,进而明确了浓香型主体香为己酸乙酯的重要结论。

东北酒的“试点”岁月

图源/《茅台传》

这种以滤纸为载体的色层分析法,花钱少、灵敏度高,而且具有直观效果,能把未知物一个个分离开,然后显色。茅台试点期间,“分析室经常可看到挂满色彩斑斓的图谱,有一种美的享受感。”

今天业界早已知晓,酿酒的本源在于微生物的繁殖代谢,但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酒厂天天与酿酒微生物为伴,对它们的面目仍知之甚少。

1975年,内蒙古轻工研究所率先应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白酒香味成分,曾被认为是“白酒业革命性的突破”。与之相比,纸上层析技术则足足早了10年。

作为中国工业化最早的区域,东北的科研创新曾长期领风气之先,各种新技术、新理念往往率先应用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中国科学院的第一个分院就设在东北。

正是得益于全国工业中心的特殊地位和科研优势,在以白酒试点和名酒评比为主线的这轮技术浪潮中,东北一度处于前沿之地。

除凌川试点外,周老还先后在东北组织主持过金州试点、玉泉试点和朝阳试点等,在推动白酒科技进步的同时,还孵化出一批国家优质酒,兼香这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香型品类也发轫于此。

东北酒的“试点”岁月

图源/玉泉酒业

伴随着这轮技术热潮在东北的兴起,东北酒业涌现出了一大批白酒专家和技术人才,如高月明、于桥、栗永清、宋玉华、王贵玉、孙庆文、刘洪晃、郑宝林、康锡斌、李宗民等。

就酿酒技术而言,东北在全国也算得上领先水平。

从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亦能看出东北酒的实力。当时评出的53种国家优质酒中(俗称“53优”),产自东北地区的多达10种,其中辽宁4个,吉林2个,黑龙江4个。

东北酒的“试点”岁月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份名单中表现出两大显著特征,一是麸曲占比高达八成,二是在香型分类上,酱香和浓香各占3席,再加上浓酱兼香,合计占比达到半数以上。

前文提到,地处中国酿酒“北界”的东北,与素以浓香、酱香闻名的西南川黔一带,在气候上有着明显差异。

按照东北的自然地理条件,与之最接近的就是清香型风格,其次是介于清浓之间的凤香,但为何浓香和酱香反倒成为东北酒的显著特征?麸曲又为何在东北占据绝对地位?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