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零距离” 社会救助有温度

2024-07-08 16:59:42 - 媒体滚动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唯有深入群众,“零距离”服务好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举措。

一个窗口的速度,一份清单的温度,一条热线的热度,一次宣传的广度……均显现出社会救助工作鲜明的为民本色。

一个窗口的示范化创建——从方便群众出发打造温暖高效救助

余丛晖

服务群众“零距离”   社会救助有温度

近日,困难群众郑某来到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绳金塔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向社会救助窗口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经了解,郑某于2023年在外地因盗窃罪入刑,服刑中查出股骨头坏死,刑满出狱后又找不到工作。无经济来源、无住房、无子女,陷入困境的郑某回到绳金塔街道老福山社区求助。

社会救助窗口工作人员了解到郑某的情况后,主动帮其申请低保,并同步将其信息推送至人社、住建、残联部门。如今,相关部门已为他落实了低保、住房、就业等救助政策。

“只到窗口跑一次,基本生活、看病和住房问题就都解决了,现在老百姓办事真是方便。”郑某表示,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近年来,南昌市西湖区积极开展社会救助示范点标准化建设,规范社会救助窗口工作人员服务用语、服务行为等,并对平台建设、承办事项、办理程序等具体内容予以明确。

像郑某一样,很多办事群众感受到了社会救助的高效和温度。如今,能在窗口现场办理的,工作人员立即受理;涉及多部门协同联办的,工作人员做好受理登记和转办,把数据同步发送至相关部门;存有疑难问题现场不能办理的,民政、人社等社会救助职能部门集中“会诊”,真正做到群众“一次申请”、社会救助事项“一次联办”。

日前,西湖区南站街道民政专干与辖区铁路七村社区干部前往居民江伟家中探访。刚进入他家,工作人员便注意到桌上的药品和医学影像资料,便立即询问他的身体状况。

江伟介绍,自己被确诊患有疾病,不仅没了收入来源,而且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生活陷入困境。工作人员立即帮他申请低保、临时救助和医疗救助。

“现在,我每月有低保金,医疗费用也能二次报销。多亏了政府在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要不然真过不了这个坎儿。”江伟再三道谢。

铁路七村社区主任李虹介绍,该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有900余户、2000多名常住居民,且老年人居多。街道联合社区经常开展困难群众入户走访,针对部分出行不方便的困难群众,工作人员会把窗口搬到群众家中,现场帮助他们申请办理社会救助事项。

“这既方便了群众,也拉近了我们同群众的关系。”李虹说。

南昌市西湖区民政局党组书记杨武军介绍,西湖区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聚焦社会救助窗口规范化、事项效率化、宣传常态化、队伍专业化、发现主动化,让困难群众可通过“线下窗口+线上平台”,便捷申请、办理社会救助事项,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精准救助、高效救助、温暖救助。

服务群众“零距离”   社会救助有温度

一条热线的及时回应——从倾听群众心声开始搭建民心联通桥

高  桢

服务群众“零距离”   社会救助有温度

“你好,我想问下临时救助怎么办理?”

“你好,我想表扬一下民政助理员,她的暖心服务,让我们感到日子有了奔头。”

…………

0551—67711422是安徽省肥东县民政局开设的“社会救助热线”。

热线接线员梁勇说,今年年初,一位老人拨打的电话让他记忆深刻。老人女儿居住在马湖乡,离异,精神二级残疾。老人年事已高,没有能力照顾女儿,希望政府予以救助。

梁勇立即向马湖乡民政所了解情况,并派工作人员上门帮扶。没多久,乡民政所就为老人的女儿申办了低保,每月领取1145元救助金。

热线中有群众的困难,也有群众的反馈。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的关心,我的生活就没了着落。”今年春夏之交,家住八斗镇八斗社区的老人张某通过热线表达了感谢。

原来,今年3月,张某的好友王某拨打了社会救助热线电话,反映张某生活困难,帮他提出救助申请。

梁勇登记好信息,反馈至八斗镇民政所。镇民政所接到信息后,很快与王某取得联系,向其了解张某的情况。张某今年70岁,患有脑梗、糖尿病并发症,老伴去世,育有两子,长子在外打零工,二子患智力障碍,无赡养老人能力。核实情况后,民政干部主动上门,协助其申请低保,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自开通以来,社会救助热线变成了民生热线,全县20个乡镇(园区)群众主动咨询政策、反映家庭困难、主动申请救助等。我们将其作为重要事项,及时处理回复。”县低保中心负责人汪顺如是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肥东县民政局通过社会救助热线,为千余名群众答疑解惑,解决急难愁盼,切实提高了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务群众“零距离”   社会救助有温度

一次宣传的拓展创新——从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入手提高救助政策知晓度

李兰文

服务群众“零距离”   社会救助有温度

“非常感谢你们上门来宣讲政策。我们老两口有退休金,大儿子的生活和用药还负担得起。”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广州路街道宝运里社区老人蒲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60多岁,未婚,听力一级残疾,并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常年靠药物治疗,由蒲某老两口照顾;小儿子已婚。

近两年来,得知他们家的情况,社区工作人员经常上门宣传社会救助政策。但蒲某认为,老两口的退休金能负担一家三口的生活。2023年年底,蒲某老两口相继离世,大儿子的照料重任便落在小儿子身上。社区网格员第一时间送政策上门,为他们详细介绍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临时救助政策,并协助蒲某大儿子申请相关救助,解决了他基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这是金川区积极宣传社会救助政策,保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缩影。

近年来,为不断提高群众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度,金川区积极拓展宣传渠道,让社会救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优化社区网格设置,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建立居民邻里群等微信群,组织网格员常态化推送社会救助政策;在楼栋口公布社区网格员的联系电话,方便群众随时“点单”咨询政策,对求助群众有针对性地宣传救助政策。以“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为平台,通过发放政策纸、社会救助政策及办理流程上墙、在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等形式,向办事群众介绍有关政策。以入户走访、调查摸排为契机开展政策宣传,特别是对行动不便、重病重残的群众,提供“送政策上门”服务,面对面将社会救助政策讲明白、把社会救助办理流程说清楚,如发现需要救助的对象,建立工作台账,协助他们申请有关救助,并做好跟踪服务。依托政府门户网站,持续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公布救助工作开展情况。

同时,金川区还积极创新宣传方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组建以各镇(街道)分管民政工作的同志、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及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骨干的宣讲队伍,邀请社会救助领域专家对他们开展业务培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特色活动的优势,宣讲队伍在广场、公园、农贸集市、小区驿站等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开展集中宣讲,让广大群众知晓政策、懂得如何申请政策。2023年以来,全区共开展社会救助政策集中宣讲150余场次。

一份清单的推出落地——从满足群众需求切入精准匹配社会救助服务供需

陈思钰  胡志芬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以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以下简称助联体)为载体,聚焦困难群众需求,列出服务清单,包括护理照料、生活服务、环境改善、精神文化、发展支持、慰问关爱等9类救助服务项目,为困难群众提供个性化帮扶。 

70岁的宋某是上城区望江街道近江东园社区的困难独居老人。她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腿脚不便,只能借助木板凳行走。社区帮扶员小徐在走访中发现,老人依靠的木板凳磨损得厉害,便通过街道助联体服务站链接资源,帮其联系到有木工手艺的志愿者俞某。俞某几次来到宋某家现场测量,细致打磨。最终,老人有了属于自己的“量身定制版的行走器”。

今年5月,上城区九堡街道低保对象刘某突发脑梗,被紧急送到医院。刘某的女儿马上就要高考。社区助联体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慰问;在刘某出院后,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临时救助、慈善帮扶1.2万余元。并联系妇联部门,对其女儿开展心理疏导,鼓励她安心备考。

在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帮扶的同时,杭州市聚焦发展支持类服务,帮助困难群众成就自我、实现梦想。

西湖区转塘街道上城埭社区两兄妹小林、小雯,自小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其父母没有放弃他们,坚持把两兄妹送到语言培训机构,掌握发声与交流能力。最终,两个孩子凭借绘画上的造诣,双双考入艺术类大学。毕业后,兄妹俩想通过销售茶叶和画作,帮助父母减轻生活压力。了解到兄妹俩的创业意愿,西湖区转塘街道助联体服务站链接资源,为他们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助联体鼓励扶持兄妹俩打造独特的自媒体品牌,利用网络直播,让他们的才华触达更广阔的人群,拓展茶叶和画作的销路。如今,他们的自媒体账号已拥有近7万粉丝。在西湖区助联体及转塘街道助联体服务站的助力下,对兄妹俩的救助不仅涵盖创业培训资源的精准对接与自媒体平台的广泛推广,还包括为其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他们的作品被杭州第19届亚运会“艺心相融善耀亚运”迎亚运慈善书画展收录。

拱墅区依托“浙里办”浙里救平台,建立“需求上报—需求管理—匹配项目—服务开展—服务评价”的全链条机制。该区针对特殊群体需求精准开展服务。如,对因大病、重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给予重点关怀,链接辖区各类资源为其设计生活技能培训、社区共融等服务项目。

据了解,杭州市目前建成助联体(站、点)3400余个,发布实施帮扶项目2600余个,精准匹配困难群众需求14万余人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