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企业家丨张天任:不离实业不离村

2024-07-08 19:40:52 - 瞭望东方周刊

转自:瞭望东方周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第14期,总第911期),原题为《你好,企业家丨张天任:不离实业不离村》。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戴闻名 编辑金明大

“38年来,天能集团始终不离开主业、不离开实业、不离开村庄,这是我最为自豪的一件事。”

你好,企业家丨张天任:不离实业不离村

位于浙、苏、皖“三省通衢”地带的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自古产煤。改革开放之后,煤山镇楼下村办起了煤山第一蓄电池厂,生产矿灯用蓄电池,但因为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在这种困难的环境里,楼下村26岁的青年张天任却隐约看到了一个新兴产业的未来。1988年,张天任拿出全部积蓄1.25万元,又向亲友借了5000元,盘下了这家已经负债10万元的村办企业。

在张天任的带领下,这家几乎资不抵债的村办企业,跟随国家发展大势,在38年时间里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铅蓄电池生产商和“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实现了从一无所有到行业龙头的跃进,正加速成为全球化的绿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最受尊敬的世界一流新能源公司”。

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上市之后,张天任却始终坚守实业,扎根乡村,从未离开。

2008年,煤山镇的楼下、张坞、邱坞和涧下四村合并成为新川村,与天能集团结对发展,张天任担任新川村党委书记。这个以工业起家的村子,曾尝过环境污染的恶果,但在天能集团的帮助下,逐渐探索出了产业兴旺、环境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川模式”。

“38年来,天能集团始终不离开主业、不离开实业、不离开村庄,这是我最为自豪的一件事。”张天任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你好,企业家丨张天任:不离实业不离村

张天任

铅蓄电池世界领先

创业之初,张天任之所以能够带领蓄电池厂度过困境、扭亏为盈再一路狂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成功开发出了一个爆款产品——深循环、长寿命铅蓄电池。

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入世”,经济加速腾飞,人们通勤距离普遍拉长,自行车已经跟不上中国人的出行需求,汽车对于当时大多数人来说还遥不可及。1998年开始,电动助力车渐渐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出行选择。

早在1995年,清华大学就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轻型电动助力车。但是这种新型的代步工具有个问题:电池性能不稳定,使用寿命短,关键技术在当时还难以攻破。

张天任带领团队经过周密调研,得出结论:只要能解决电池性能的问题,电动助力车这种绿色低碳、利国利民的产业必将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1997年,天能集团联合上海复旦大学专家,全力投入电动车动力电池的研发。历经千百次试验,终于在1998年底,研发出了深循环、长寿命、体现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电动助力车全密封阀控铅蓄电池——“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6DZM-10AH)”。

这款电池不仅一次充电可以行驶70公里以上,而且电池寿命增加了2倍,达到一年以上,质量也超越了当时垄断中国市场的日本知名品牌电池,既有效解决了“动力瓶颈”问题,使用成本也大幅下降。

深循环铅蓄电池为企业带来了爆发式增长,天能集团也随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天能集团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并开始了全国化布局,在江苏、安徽、河南等省份建设生产基地。

法国人普兰特1859年发明的铅蓄电池,迄今已有160多年的应用史。虽然“后起之秀”锂电池更轻、能量密度更高,但铅蓄电池因其具备性能稳定、100%可循环回收、超高质价比等优势,至今仍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目前,中国仍然拥有3亿多辆铅蓄电池电动助力车。经过多年发展,天能集团形成了专门为电动助力车、电动三轮车和电动汽车量身设计开发的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高性能、长寿命型系列铅蓄电池,具有不怕冷(耐中国北方低温)、不怕跑(能跑长距离)、不怕重(可载重能爬坡)、不怕鼓(耐中国南方的高温膨胀)和智能化(智能制造、智能管理)等“独步天下”的特点。

专注再生铅回收

企业发展壮大之后,2005年8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提出,又为天能集团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张天任回忆,公司上下经过数轮大讨论,最终统一思想,确立了“绿色发展”的价值观和“举生态旗、打智造牌、走循环路”的战略布局。

天能集团于是逐步关停了落后产能,全面走向工艺装备的清洁化和智能化。2012年,天能集团在行业内率先推广国际最先进的充电内化工艺,引领了中国铅蓄电池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铅蓄电池有两种化成方式:一种是“外化成”,即极板经化成槽化成后组装成电池,再进行加液充电。另一种是“内化成”,即极板直接组装成电池再进行化成,得到电池成品。与传统的“外化成”工艺相比,“内化成”不仅能节电28.8%、节水90%以上,而且能明显提高电池质量,是真正的绿色工艺。

如今,整个天能集团共拥有1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5家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参与制定了220余项国家和行业各类标准。

2007年,所属公司“天能动力”作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在香港证交所主板上市。2021年,“天能股份”又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行业内首家拥有“A+H”双上市品牌的公司。

张天任近年来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是天能集团开发上线的全国首个废铅蓄电池回收综合服务平台——“铅蛋”。

铅锂电池如何有效回收,避免二次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中国每年有超过60%的废旧铅蓄电池流入灰色产业链,被地下小作坊非法拆解冶炼,随意排放的酸液和铅尘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

2022年3月,天能集团开发出了数字化应用程序“铅蛋”,借助遍布全国的4000多家供应商和40多万家门店,让废旧电池车主可以方便地“一键下单”,由天能门店上门取货、集中回收,再将废旧电池运往天能集团设在浙江、河南和安徽等地的循环经济产业园。

在这些循环经济产业园里,熔炼过程几乎零排放,处理过的废水可直接用来浇花和养鱼。天能集团2009年在长兴和平镇建设的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每年可回收处理废铅蓄电池30万吨,产出约20万吨再生铅、2万吨塑料、3万吨硫酸,回收利用率高达99%。不久前,这个产业园承接的废旧铅电回收处理项目,被评为浙江省首个“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项目”。

张天任告诉本刊记者,2023年“铅蛋”的废旧铅蓄电池门店交易额已经突破100亿元,交易量超过200万吨,占了全国废旧铅蓄电池总交易量的1/3,天能集团也成为全球最大的铅电制造企业及再生铅回收企业。

“做好废旧电池回收是天能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担当,也是一个有极大发展潜力的未来赛道,处理得好就相当于拥有一座‘城市矿山’。”张天任说。

两手齐抓

已经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天任,对于今年两会热议的“新质生产力”也做了很多思考。在他看来,中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因地制宜”非常重要。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是新质生产力。我们一方面要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另一方面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两手一起抓,就能形成中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张天任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天能集团也已明确了自身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在铅蓄电池这个优势赛道之上,集团已经形成“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双核发力的格局,构建了“铅锂氢钠”(铅蓄电池、锂电池、氢燃料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全品类电池技术体系,核心生产基地实现全线智能制造升级,首个海外智能制造基地落子越南,正加速成为全球化的绿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最受尊敬的世界一流新能源公司”。

新兴的固态电池,也是天能集团紧锣密鼓研发的技术方向之一。相比液态电池,固态电池拥有高安全、长续航、轻量化等优势,且能量密度更高,重量更轻,续航可提升2-3倍。2023年,天能集团固态电池项目组攻克了正负极材料等5大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511Wh/kg固态电池顺利通过国家检测中心认证。

储能系统是天能“重仓”的另一大新兴领域。2023年3月,天能集团携手国家电投,共同建设全世界最大的铅炭智慧电厂——“和平共储”项目。

简单来说,“和平共储”像是一个巨大的电能“水库”,能储存高达百万度电,再通过数字化智慧控制系统,实现平抑负荷波动、补充尖峰缺口、降低客户用能成本等功能,助力地方能源保供和促进新能源消纳。

天能集团负责为电站提供清洁、安全、高效的铅炭电池。项目装机容量规模为100兆瓦/1000兆瓦时,含铅炭电池约300万个,所需电池容量相当于41.5万辆电动两轮车,一次充满可存100万度电,以城镇居民每户用电量12.5度/日计算,可满足8万户居民一天的普通用电。

走出去,也是天能集团始终坚持的战略。2023年3月,天能集团在越南义安省启动了天能电池集团(越南)项目,预计于2024年底投产,未来将打造为面向全球的现代化新能源电池制造运营中心。

新川模式

与许多成功的上市企业相比,天能集团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在企业做大之后不但没有离开起家的村庄,而是带领整个村子探索出了工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的“新川模式”。

长兴方言中有个特别的词,叫“岕(kǎ)”,指的是两山之间的地带。天能集团起家的新川村,就是一个“岕”里的村庄,地少山多,人均耕地不足三分,且耕地大多在离村几公里之外的地方,传统农业生产可以用“异常艰难”来形容。

你好,企业家丨张天任:不离实业不离村

新川人逐渐意识到,要想脱贫致富,只能靠办工厂、搞工业。于是改革开放之后,这里“家家点火、户户冒烟”,除了众多电池企业之外,还出现了一批耐火材料厂、石矿厂和食品厂。村民渐渐富裕了起来,但村里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村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增多。

此时的天能集团已是业内知名企业,创业成功的张天任每次经过村里污浊不堪的溪涧时,心中都五味杂陈。反复思考之后,他意识到,不仅仅要带动村民办企业致富,更要“腾笼换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天能集团的带领下,新川村一脚踩污染刹车,关停全部小石矿和部分耐火材料厂、铅蓄电池厂;一脚加绿色油门,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工业。

天能集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帮助村里发展出10多家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配套企业,形成了“天能制造,新川配套”的“地瓜经济”生态圈。这个“工业立村”的村庄,真正摸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共富道路。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乡村振兴成为热门话题。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对于新川村下一步的振兴之路有了清晰思路。

地处山岕之中的新川村,发展农业先天不足,但优点是竹林苍翠,风景宜人,毗邻“茶圣”陆羽写作《茶经》的水口茶文化景区,翻过山则是江苏宜兴竹海景区,且距离上海和杭州均只有数小时车程,很适合发展民宿旅游业。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看到,如今掩映于青山绿岕中的新川村,已是浙江省3A级景区村,夕阳西下之时,更有几分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味道。村里已经建成了数家高水准民宿,还可溯溪徒步,吸引了不少周边大城市的度假游客。

2021年,天能集团和新川村又合作成立了3家“强村公司”,创新性地把现代股权基金模式引入乡村振兴实践:村民拿分红,公司再投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文旅创富和投资创富。据介绍,3家强村公司每年可为村里增收30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提供超过1000个工作岗位。

纵观38年的企业发展史,从低碳经济、绿色发展,到乡村振兴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天能集团似乎总能踏在风口之上。

“做企业一方面要紧跟国家发展大势,不断领会和思考;另一方面不仅要赚钱,更要围绕社会责任去创新求变,这是天能坚持多年的运营之道。”张天任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