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十佳人才丨王取荣:黎族民歌越过山水乡野 让世界聆听非遗传承的时代新声

2024-07-08 18:16:00 - 南海网

编者按:劳动铸就梦想,奋斗开创未来。日前,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举办了2023年度“十佳人才”奖获奖人才表彰活动。在琼中加快建设“一县三城五地”和打造成为海南自贸港“绿色高地”中,有着这样一群优秀人才,他(她)们在各自领域里脚踏实地、守正创新、默默奉献,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特别策划开展——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023年度“十佳人才”专题系列报道,展示琼中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弘扬奋进风采。

南海网记者潘頔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上安乡作雅村的一个宁静夜晚,月光如水洒落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青山之间,一条溪流穿过村寨,楼房挺立,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悠扬的歌声。这是王取荣与村民们一起哼唱的黎族民歌,它们如同流水般温柔,穿越了山水乡野,回荡在星空之下。

王取荣,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民歌的传承人,从小便与黎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受家庭熏陶,跟随父母和前辈学习唱黎歌,用歌声讲述着黎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和历史文化。长大后,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他常年走村串寨,用心聆听和记录下上千首黎族民歌。

琼中十佳人才丨王取荣:黎族民歌越过山水乡野 让世界聆听非遗传承的时代新声

穿越千年的歌声

“我喜欢唱黎歌是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平时在家里经常听父母唱,在村里也会听村民唱。”王取荣回忆起童年时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黎歌是黎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情感,传递着黎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王取荣的眼中,黎歌不仅是歌曲,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他深知黎歌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外来文化的冲击等。为了保护和传承黎歌,他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通过演出、教学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黎歌,肩负起了传承和弘扬黎族文化的使命。他积极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用歌声传递着黎族人民的热情和友谊。

如今,在村里哪户人家婚嫁、入宅等喜事上,王取荣成为必邀的嘉宾。他常被请去助兴演唱黎歌,为喜庆的日子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化气息。有时,他甚至会唱上一整晚的黎歌,与村民们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在海南岛这片热带天堂,黎族人民已经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了千百年,他们不仅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更是岛上独特的文化符号。而黎族民歌,是黎族先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作的山歌,音调形式多样,演唱起来婉转动听,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2008年6月,黎族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琼中十佳人才丨王取荣:黎族民歌越过山水乡野 让世界聆听非遗传承的时代新声

“对于我们来说,黎族民歌就是生活,一天不唱歌我就会觉得哪里都不对劲。”王取荣说。这也是黎族人民对于民歌的深情告白,在他们的生活中,民歌不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心灵的寄托。

“黎族没有文字,黎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依靠的是这黎族民歌的口口相传。”王取荣认为,在以前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环境以及黎族传统“合亩制”社会的特殊背景下,黎族民歌成为了黎族人民与外界交流、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它也是黎族人民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体现,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琼中十佳人才丨王取荣:黎族民歌越过山水乡野 让世界聆听非遗传承的时代新声

“传统黎歌是用黎语咏唱的歌谣,歌调古朴粗犷,每首歌曲句子结构无一定格式,有五字句,也有七字句,甚至多字句,不分段节,一气唱完,韵律独特。”王取荣说,如今他已经学唱、收集了上千首黎族民歌,为更好地传承黎族民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互联网助力黎族民歌“走出去”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异地定居,村寨里的歌声逐渐稀少。然而,身为传承人的王取荣并未因此放弃,他利用数字化工具,将黎族民歌录制下来,并通过聊天群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给远在他乡的年轻人。这种创新的方式,不仅让黎族民歌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也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在王取荣看来,黎族民歌的传承需要年轻人的参与。为了让黎歌更具吸引力,他不断尝试对歌词和曲调进行创新调整。例如将一些原生态的曲调融入现代元素,让黎歌在保持传统韵味的更具时代感。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让黎族民歌在保持独特性的基础上也更具传播力。

在王取荣的努力下,他创编的《达达瑟》已成为黎族民歌的代表曲目之一。这首歌曲经过精心加工和传承,已成为展示黎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另一首《奔格内》则唱出了黎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两首歌曲的广为传唱,不仅展现了黎族民歌的独特魅力,也为传承和发展黎族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虽然互联网为黎族民歌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但王取荣认为,传统的学习方式仍然不可或缺。他表示:“以前我们只能口口相传,如果遇到不会唱的曲调会向长辈请教,必须要很用心,反复记诵才能学会一首歌。”即便现在有了录音技术,王取荣仍然坚持上门教授,与年轻人面对面交流。他相信,只有真正了解黎族文化的人,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黎族民歌。

黎族民歌唱至远方

近年来,琼中着力推动当地文化传承与发展,结合琼中“奔格内”乡村旅游,将黎族民歌这一文化特产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过去,这些深藏在深山中的民族特色文化,如同被尘封的宝藏,鲜为人知。而如今,经过精心打磨和演绎,黎族民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张亮丽名片。

王取荣,这位传承与发扬黎族民歌几十年的艺术家,正是这一文化推广的佼佼者。他不仅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艺术功底和特有的演唱技巧,更有一颗热爱民族文化、乐于分享的心。每当有客人来到黎村,他总是热情地为他们演唱黎族民歌,并不吝于分享唱歌的技巧和心得。他说,“来自远方的客人,更多是年轻人,他们学得很快,唱起黎族民歌也是好听的”。

琼中十佳人才丨王取荣:黎族民歌越过山水乡野 让世界聆听非遗传承的时代新声

凭借对黎族民歌的深厚造诣和卓越贡献,王取荣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先后获得首批海南省“南海系列”育才计划培养对象荣誉称号;评为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4年8月,参加“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荣获“最佳歌手奖”和“最佳风格奖”;2006年10月参加北京“首届CCTV中国民歌歌舞盛典”演出,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中国音乐协会、中国舞蹈协会给予奖励并发给荣誉证书;2010年6月,被列为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列为《琼中黎族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3月,授予“十佳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称号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黎族民歌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

就在前不久,王取荣还入选了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这是对他多年努力和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工作的极大鼓舞。他说:“我热爱这片养育我的山水,热爱因此而生的黎族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黎族民歌的魅力和内涵。”

黎族民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寄托。在王取荣等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黎族民歌正在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走向远方,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让我们期待黎族民歌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绽放光彩,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莫淼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