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管理市场预期,促进债市健康稳定运行

2024-07-08 21:36: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天芸(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教授、高级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央行确认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了债券借入协议,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这是央行此前“预告”借入国债的最新进展。

7月8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时间为工作日16:00-16:20,期限为隔夜,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临时隔夜正、逆回购操作的利率分别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减点20bp和加点50bp。此举也被市场认为将有利于调控当前债市收益率过低的态势。

今年4月以来,债市经历大幅上涨,国债收益率不断走低,各期限债券收益率皆突破关键点位。6月底,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至2.5%以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跌破2.3%,引起市场高度关注。7月1日国债收益率创下新低之际,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债券市场稳健运行,在对当前市场形势审慎观察、评估基础上,人民银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为过热的债券市场降温,稳定债券市场利率,同时防范机构非理性的投机炒作风险。

当前长期国债仓位主要集中于基金,在这种筹码分布下,机构多追涨杀跌,难以对点位和趋势进行线性外推,而且在“资产荒”和“负债牛”的逻辑下,后续债券牛市的根基仍在,因此,央行国债市场的操作不可或缺,势在必行。

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乃至后续卖出国债的方式得到明确。4月以来央行多次提示长期利率风险,但10年与3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仍处低位,央行对利率定价做出进一步引导和纠偏,先开展借入操作,借入长期/超长期国债,再开展国债卖出操作,能够为政策调控长期利率提供更多的“工具”与“空间”。央行采取信用方式借入,表明央行不会向融出国债的银行提供质押品,意味着借券的过程将不会增加流动性投放。央行表明将采用无固定期限的借券方式,意味着央行对收益率曲线的控制将不会局限于某一期限品种,相较于防止长端收益率过低,央行的意图或在于完整控制一条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线。

央行未来的操作对于债券市场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这向市场传递出强烈的信号,表明央行正在积极管理长期利率水平,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定。通过借入并可能卖出国债,央行可以影响债券的供需关系,进而对长期国债收益率产生上行动力,防止利率过度下行。这有助于避免债券市场出现单边行情,减少市场过度投机行为,维护债券市场的稳健运行。

与此同时,央行借入国债的操作再次提醒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防范投资中长期债券可能产生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而这也可能使得部分资金从债券市场流向其他市场,如股票市场,改变资本市场的资金配置。通过灵活调节债券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影响利率走势,央行可以引导市场预期和行为,促进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央行向金融机构借入国债,并在二级市场上卖出,将可能压低国债价格,推升相关国债的收益率,对于“稳利率”和“稳汇率”意义重大。稳利率主要基于今年来我国长债收益率的快速下降,需要通过利率水平管理来稳定经济预期。而稳汇率的要求是人民币对照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权重最高,中美利差是扰动汇率的因素之一,上半年美国持续下调年内降息预期,加上我国长债利率持续下行,中美两国之间的息差不断扩大,人民币贬值压力持续增大。面临利率、汇率双波动的背景,央行的此番操作力图延缓利率下行节奏,调整收益率曲线形态,阻止收益率曲线过于平缓。正如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陆家嘴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的,美国硅谷银行的风险事件启示我们,中央银行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观察、评估金融市场的状况,及时校正和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的累积,当前特别是要关注一些非银主体大量持有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保持正常向上倾斜的收益率曲线,保持市场对投资的正向激励作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