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扬起外经贸企业远航的信保之帆

2024-07-08 14:01:3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导读:外贸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外贸易的质升量稳,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增长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金融》|扬起外经贸企业远航的信保之帆

作者|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业务管理部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方磊 张鸣远 王子洁 冯蕾」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3期

保险机构服务外贸发展的重要意义

外贸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质升量稳,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稳健增长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在14%以上,连续15年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依托持续创新和产业门类齐全等优势,我国各类优质产品深受国际市场青睐。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进口也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市场是最稀缺的资源,通过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打造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当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全球经济正在艰难缓慢地复苏,世界贸易有望提速增长,跨境投资也有所恢复。然而,市场信心不足叠加地缘冲突对世界贸易、跨境投资和经济复苏带来不利影响。印太经济框架(IPEF)中有关供应链的协定和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等会对我国企业“走出去”产生重要影响,供应链脱钩和绿色壁垒风险不容忽视;红海危机导致全球货运成本推高和交货时间延迟。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常面临资金短缺的挑战和“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困境,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一旦遭遇外方货款拖欠或合同违约等问题,企业容易陷入危机。

新形势下需要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2024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保险机构要坚持保障本源,持续优化保险产品和业务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在服务外贸发展方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进一步凸显了出口信用保险的关键地位。基于此,2024年5月,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联合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扎实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通知》,围绕贸易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防风险、补损失、促融资、拓市场等作用,提出六方面约30项举措。该政策能够有力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中国信保营业机构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工具,更大力度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以及贸易强国建设。

中国信保助推外贸质升量稳的实践探索

有力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延链拓链。保险机构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要求,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中国信保为例。中国信保不断深化产品服务模式改革,打出产业链延链拓链风险保障“组合拳”。一是研究出台贸易险产业链延链拓链实施方案,探索延链拓链路径,构建多险种协同机制,积极打造具有信保特色的产业链服务支持体系。2023年,中国信保贸易险累计承保电子信息、家电、整车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能源、纺织服装和现代农业七条产业链出口3607亿美元、国内贸易2951亿元。二是聚焦龙头企业形成“一企一策”全险种服务方案,研究出台新能源、整车、电子信息等产业链跨险种联动支持举措,实现了多险种的产业链政策协同。三是持续发力支持新质生产力,聚焦新赛道、新产业,助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2023年9月末,由中国信保和7家外资银行组成的银团共同参与的远景动力法国杜埃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基地项目顺利实现融资关闭,标志着中国信保承保的首例新能源电池行业项目融资成功落地。与传统买方信贷模式相比,本项目采用以项目现金流为唯一还款来源的国际主流新能源融资模式。面对项目参与方众多、项目结构复杂、融资协调难度高、尽职调查工作量大等多重困难,中国信保成立攻坚小组,为欧洲投资银行(EIB)、法国信保(BPI)量身搭建项目结构、创新设计融资方案,首次在新能源电池行业出具了最高赔付比例的中长期出口买方信贷保单,承保金额2.16亿欧元,以优于国际同业的承保条件和高效服务支持了该项目中国设备出口的融资,助力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开拓高端市场。

着力支持绿色对外贸易和投资。保险兼具风险保障和资金融通功能,发挥着风险减量、经济补偿和资金配置的重要作用,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外贸领域,中国信保持续加大对“新三样”产品贸易的支持力度,2023年承保新能源产业链出口增长近40%。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2024年1月,中国信保承保全球最大在建光伏电站项目,为中国能建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承建的沙特阿尔舒巴赫2.6吉瓦光伏电站项目离岸合同部分出具特定合同保险保单,承保金额超2亿美元。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当地提供了3000个就业岗位,预计折算二氧化碳减排量近2.5亿吨,对加快推进当地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全力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中国信保立足政策性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帮助我国企业防风险、拓市场、补损失、促融资,扎实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矢志不渝服务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2013年以来,中国信保同40余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同业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支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出口和投资超2万亿美元。自2021年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中国信保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加大了转型发展力度,建立了独具特色的项目评价体系,推动承保乌兹别克斯坦奥林匹克城等多个标志性工程以及5G、新能源等领域“小而美”项目。

助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一方面,中国信保聚焦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贸新业态,在支持海外仓建设、精准支持跨境电商企业上持续发力。中国信保充分运用三款跨境电商新产品,为跨境电商卖家提供丰富而有针对性的风险保障,全方位满足企业避险诉求。2023年,中国信保贸易险支持跨境电商出口较2022年增长3.3%。另一方面,中国信保不断创新服务贸易支持模式,实现多个“零”的突破。2023年以来,中国信保相继落地了首单货运服贸信保项下保理融资、首单飞机航材租赁业务、首张航空发动机维修服务贸易保单、首笔航空公司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业务、首张服务贸易融资性保函、首个服务贸易小微产品支持方案,持续加大承保支持力度。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信保贸易险支持服务贸易出口较2022年增长18.9%。

科技赋能为中小微企业出海保驾护航。一是数字化服务工具打破信息壁垒。为缓解小微外贸企业海外交易风险难题,中国信保推出“资信红绿灯”和“资信报警器”数字化资信服务产品,实现了海外买方风险信息的在线即时查询和动态推送,帮助小微外贸企业获取海外买方及银行的“秒级”风险查询结果;“资信导航仪”通过中国信保掌握的全球贸易数据,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采购商联系方式等信息,帮助企业精准开发海外新市场、承接新订单。二是深度整合业务流程、数据资源和科技创新,构建“信用保险+银行融资”的保单融资模式。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信保、银行和企业多方共享数据信息,解决企业信用信息匮乏、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银行融资意愿。建立端到端信息核验机制,优化再造融资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风险分担效能,降低银行风险溢价水平,助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大幅提高融资效率。2021年5月,中国信保携手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推出“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有效促进了企业、银行与出口信保之间的数据对接。自产品上线以来,吸引了78家法人银行参与,助力企业获得超过180亿元的保单融资。

保险机构开展外贸金融服务的建议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险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坚守政策性定位,站稳人民立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国信保将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研究符合我国实际的信用保险发展规律,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政策性信保机构。

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保险机构应多措并举做好“五篇大文章”,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例如,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支持绿色贸易发展;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扩大中小微企业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提高精准性、可得性和满意度;加强银保合作,深入挖掘数据价值,通过科技赋能等手段强化信用保险的风险缓释和融资促进功能,促进跨境贸易融资健康发展。

坚持推动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保险机构应强化政策支持,保障企业拓市场抓订单,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发展。中国信保将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拓展产业链承保和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积极支持中间品贸易、外贸“新三样”、新业态新模式及服务贸易出口,并通过进口险保障能源资源类、优质农产品、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全方位提升我国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扎实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坚持将防控风险作为永恒主题。保险机构应严格遵守监管部门最新政策要求,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业务;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审慎监管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稳中求进,守牢风险底线;加强业务后续跟踪管理和风险监测,前瞻性做好风险预警及化解处置预案。未来,中国信保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协助外经贸企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通过覆盖全球4.2亿家企业和银行信息数据库及丰富的海外渠道资源,结合专业技术优势帮助外经贸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保障我国企业海外利益。■

(责任编辑 张一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