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李绂被诬庇护私党罪始末(上)

2024-08-08 01:55:04 - 法治周末

■法评历代奇案

从教育、引导入手,李绂不仅平息了广西、广东两省的矿产之争,并严禁汉官、土司欺压苗民

清代李绂被诬庇护私党罪始末(上)

□何能高

李绂(音同“符”)(1675—1750),江西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荣山镇)人,清代著名政治家、理学家、诗文家,历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吏部兵部侍郎、广西巡抚、直隶总督。

雍正五年(1727年),李绂被诬庇护私党受劾,议罪21款,被革职交刑部审讯。刑部查抄李绂的家产,发现室内简陋,别无长物,甚至其夫人的首饰都是铜制品。至此,雍正才相信李绂的清廉,将其赦免。

“奉国罄心”

李绂幼时就聪慧过人,有“神童”称誉。康熙四十七年,他拔得江西乡试头筹。康熙四十八年,他考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时任吏部侍郎的李绂,因不肯为大将军年羹尧之子年富等人捐造营房给予从优,为年羹尧所嫉恨,改充经筵日讲官。六月,李绂赴山东负责督促漕运,奉命将湖南等地的漕粮押运至天津收贮。

因担心贮存的大米变质坏损,李绂按旨将贮粮估价出售,将盈余的白银5000两交守道(官职名)桑成鼎存入官府金库,并将此事奏报直隶巡抚李维钧。但李维钧匿而不报,而桑成鼎待李绂赴任广西巡抚时,将原银解交广西。

年羹尧得知此事后,利用进京面见雍正的机会,上疏弹劾李绂,称其巧取此项银两,应予查惩。结果,雍正经过调查,了解了事情原委,亲书“奉国罄心”四字,对李绂予以奖励。

平息矿争

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李绂被升任为广西巡抚。上任后不久,李绂就在巡视中发现,广西与广东交界的矿砂存在私挖乱采、相互争斗等现象,从而引发两省民众聚众斗殴。

为此,李绂奏报皇帝,建议暂时中止开采矿砂,以免滋生事端。两广总督孔毓珣的上奏几乎同时到达。总督的意见和李绂相反,他建议大力开采此矿。

雍正将两人的奏章交廷议。廷议认为应当平息矿争。皇帝亦采纳李绂的意见,在下谕孔毓珣的同时,要求李绂协力禁止采矿。

值得一提的是,李绂还向皇帝提出,广西作为大清的南疆,应当大力练兵、赏罚严明。并说,要让士兵演阵法、习枪炮等。对此,雍正皇帝深以为然,下旨要求李绂留心。

从教育、引导入手,李绂不仅平息了广西、广东两省的矿产之争,并严禁汉官、土司欺压苗民。此外,只要发现擅立名目、勒索财物,他立即严加惩处。

斩绞之争

李绂惩贪肃暴,勤政爱民。在审理广西生员陈为翰打死何壮深一案中,他与两广总督的意见存在较大分歧。李绂的意见是按照《大清律例》中规定的“斗殴杀人律”处刑,对陈为翰处以斩监候。而总督的意见是对陈为翰处予绞监候。

面对总督与抚巡的不同意见,雍正皇帝将此案交刑部等共议再奏报。结果,刑部等法司的意见认为:斗殴杀人的定性准确,但不应当按斩监候量刑,而应当按总督的意见判处绞监候。

明朝的刑法已将死刑分为立决和秋后决两种,清朝的死刑复核制度进一步分死刑为绞、斩立决与绞、斩监候两种。斩,是指斩首;绞,是指缢死。绞监候、斩监候实际上是一种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绞立决、斩立决则是一种死刑立即执行制度。

中国古人向来看重身体发肤。斩首意味着头颅与身体分离,死无全尸;而缢死,意味着死刑犯能保有全尸。而且,斩首对人犯本身的痛苦要大一些。

最终,雍正皇帝还是听从了刑部等法司的意见。而李绂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司法严明,深得雍正皇帝的赞许。

巧处捐谷

康熙年间,广西巡抚陈元龙奏请开捐,收稻谷117万石。1石折银一两一钱,而买稻谷1石仅需三钱。李绂上任广西巡抚后,尚亏空4万多石。李绂于是奏请雍正皇帝,要求相关官员1个月内补足亏空。当时正值提督韩良辅上书皇帝,建议允许当地百姓垦荒,雍正皇帝将此议下发李绂征求意见。李绂建议,将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四府收贮的捐谷作为当地百姓的开垦费用。

雍正闻奏说:“朕观李绂之意,不过是借开垦以销捐谷。当时陈元龙等首尾不清,朕知之甚详。应令陈元龙等往广西料理。”并谕令李绂详察,不要隐讳,不要徇顾私情,更不要自承亏空。

不久,李绂上奏雍正皇帝,称两广总督和前任广西巡抚、司道、知府从捐谷中分得羡余银(清漕费中的一种)82万余两,应勒限分偿。对此,雍正嘉奖李绂秉公执正。自此,广西吏风一新,土苗畏威感德,竞相释怨言和,边地得以安定。

后来,李绂被升任为直隶总督,雍正皇帝令其接旨后立即赴任。

出任总督

清朝的直隶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直隶(今天津、河北大部与河南、山东小部)的军民政务。由于直隶省地处京畿要地,地位十分重要。清代著名的大臣如曾国藩、李鸿章、荣禄等都曾就职于此。

在李绂从广西赶往直隶的路程中,经过河南开封时,河南巡抚田文镜拜会迎接。田文镜并非科举入仕,向来以严厉冷酷、颇有手段地治理属官而受到雍正的宠信。

田文镜到任河南巡抚后,严厉督促诸州县清理官民所欠的钱粮税赋,又大力倡导开辟荒田,限期督促州县官吏完成其下达的任务。州县官吏稍有迟缓,立即贬官罢职甚至发配充军,尤其厌恶那些通过科举入官的儒绅。

这些事,自然早已传入李绂耳中。故两人见面时,虽然只有短暂一晤,但李绂当即察觉到了田文镜为官一方面非常圆滑,另一方面又非常粗暴。因此,李绂在会见田文镜的过程中,当即责问田文镜不应当刻意蹂躏读书人。田文镜闻言非常恼火,立即秘密奏报雍正皇帝,说李绂与黄振国为同年进士,刻意袒护黄振国。

督巡之争

黄振国是左都御史蔡珽推荐起用的故吏,被授为河南信阳知州知县。而李绂也是在中举为官多年后,受到蔡御史的推荐。对于田文镜的奏报,雍正将信将疑。

转眼到了雍正四年,李绂入见雍正皇帝。在面见皇帝时,李绂果然面奏田文镜贪婪暴虐,说田文镜所弹劾的属吏,如黄振国等皆为冤枉,而黄振国已死在狱中。他还说,知县张球为官最为恶劣,田文镜反而放纵不管,更没有纠察其违法犯罪行为。

因田文镜早有密报,而且田文镜在此前后分别奏报了其境内生长“一穗十三瓣”稻谷等诸多祥瑞景相以及自己深入灾区救灾等事,深受雍正宠信,故雍正皇帝即使听了李绂的面奏也不以为然。

而且,田文镜因早就预测到李绂会在皇帝面前奏报其弹劾罢免黄振国等人之事,于是,将黄振国逮捕押送到京师。因此,李绂在皇帝面前说黄振中已死于狱中之言实为错误。这样一来,雍正皇帝更认为李绂的奏报不过是胡言乱语。

被斥结党

不久,李绂说到的知县张球因盗窃一案被发到部议,田文镜因此引咎受到弹劾。同年冬天,御史谢济世弹劾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又涉及其冤枉黄振国等人,以及包庇张球等事。这些内容,可以说与李绂之前面圣时所说的完全一致。

然而,雍正皇帝并不是从田文镜是否确实存在这些违法犯罪的事实层面进行考虑,而是认为御史谢济世与李绂暗中结党,有意倾轧田文镜,故召见大学士、九卿、科道等入见,列举两人所奏之事,认为谢济世所奏与李绂当面所奏的话语相同,“皆茫无凭据”,恐怕是“受人指使”。

雍正皇帝向来对大臣结党营私十分愤恨,怀疑李绂与谢济世等人暗结党羽,于是下诏严厉诘问谢济世,罢去其官职,将其发配到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李绂也被罢免直隶总督的职务,改任工部侍郎。

黄振国则在审讯后被处死。因黄振国是蔡珽曾经的属吏,罢官后又被蔡珽推荐起用,推荐人蔡珽也因此获罪。(未完待续)

(作者系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特级法官助理)

责编:尹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