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观察丨滨海新区再获利好,天津重振雄风在即?

2024-08-08 09:51:19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区域观察丨滨海新区再获利好,天津重振雄风在即?

■王彩娜

近年来略显沉寂的天津滨海新区,再次迎来高光时刻。

近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实施。要求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滨海新区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航运服务功能,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加强天津滨海新区与河北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

面朝渤海湾,背倚京津冀,天津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辖内拥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等5个国家级开发区。在《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滨海新区被称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时间拉回至201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滨海新区成为天津打造“一基地三区”的核心区。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滨海新区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窗口期,持续提升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重要载体功能,加强现代服务业、金融、社会事业等重点项目导入,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截至2023年底,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超过5000家,累计为1000余家北京科技企业提供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支持。值得关注的是,滨海新区不断加力破解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关键掣肘和体制机制障碍,2023年累计向北京和河北自贸试验区推送172项改革试点经验和案例。

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这是天津滨海新区一以贯之的发展思路。从盐碱荒滩到开放窗口,天津滨海新区完全有能力担当起为京津冀乃至全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勇闯新路的历史使命。

滨海新区再获利好,天津重振雄风在即?

可从滨海新区的经济“半年报”中一窥究竟。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在投资领域实现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7.2%和61.1%;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民营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6.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3%;开放潜力加速释放,进出口总额达2951.5亿元,特别是船舶、飞机等出口形成比较优势,增速分别达到了232.9%和69.2%;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信创、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产业链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4.1%、22%、29.6%;科技创新持续赋能,新入库雏鹰、瞪羚企业分别达1212家、11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428.3亿元,同比增长19.1%……

不过,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滨海新区面临的挑战也不少,如街镇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还不够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融合不够紧密;优质公共资源布局不均衡等,遭遇阵痛的天津要想借此机遇重振雄风并非一件易事。

向“新”而跃,向“质”图强。未来滨海新区仍要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科技教育人才核心优势,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特别是要深入推进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和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建设,通过实施经营主体、营商环境、要素配置等重大改革,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好吸引国际企业、资本、人才、数据、科技等关键要素;紧扣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增长潜力,加快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在机制、途径、平台、共享上找抓手求突破,持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科创服务能力,为京津冀乃至全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贡献更多“滨海智慧”和“滨海方案”。

本文图片来源:新华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