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陪护”病房能否避免“一人住院全家忙”?

2024-08-08 11:03:48 - 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李晓青娜扎开提·柯尤木)“一人住院,全家奔波”。老人患病住院陪护难是困扰不少家庭的难题,最近,福建、浙江等地部分医院探索“无陪护”病房护理新模式,在网络引发热议。

在乌鲁木齐,也有部分医院在探索“无陪护”病房。这一模式如何管理?能否满足患者的照护需求?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度如何?近日,记者走进部分医院探访了解。

 陪而不护家属省心省力

8月6日,当记者走进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自治区老年病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时,护理员王松香正在熟练地帮84岁的肖女士喂药、穿衣、拍背、翻身,动作娴熟。

肖女士已经瘫痪在床一年多,孩子因为工作忙,无法常守在床边照顾,平时就由王松香负责看护。每两个小时王松香要给她翻一次身,每天还要定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按摩四肢防止肌肉萎缩。

王松香从2015年开始做护工,之前她在医院做护工,哪个科室有需要就去哪里,遇到的患者情况都不一样。从2019年来到该中心固定在“无陪护”病房服务后,她就没再换过岗位,她说,因为熟悉病区患者照料重点,能更好地配合病区护士。

2019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自治区老年病医院)医养结合中心试行“无陪护”病房,这是一种以取消以往家属陪护或患者聘请护工的陪护方式,改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目前科室96个床位已全部实现“无陪护”。

“‘无陪护’病房介于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之间,主要收治手术后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自治区老年病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卢雪玲介绍,目前,病区40余名护理员轮班,实行24小时工作制,根据患者病情,设有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或一对多的陪护形式。

于先生因脑溢血后遗症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他的爱人和孩子工作很忙,不能长期陪在他身边,就让于先生住进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自治区老年病医院)医养结合中心的“无陪护”病房。

“我们想自己找护工,对护工专不专业心里又没底!幸好医院有‘无陪护’病房。”于先生的姐姐于女士说。

“以前的病房,家属呼噜声比患者都大,影响患者休息,有的家属还会干扰医生问诊,给治疗带来不确定因素。”卢雪铃说,在“无陪护”病房,病人能更好休息,医护人员也能更专注地开展工作。

去年9月,杨燕原本偏瘫的父亲又不慎摔了一跤,经历手术治疗后,老人属于半自理状态,住院期间需要有人全天候陪护。

“老人住进无陪护病房,生活护理的事交给护理员,他们专业又负责,家人来探视更多是亲情陪伴。”8月2日下午,在自治区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病区探视父亲的杨燕告诉记者,护理员由科室统一管理监督,作为家属更放心。

和杨燕的父亲一样,86岁的周芳也选择了“无陪护”服务。她说:“有需要时我只要按一下床边的按钮,护理员就会立刻过来帮忙。从日常洗漱、清洁身体、贴身衣物清洗,到吃饭、吃药、理发等生活细节,他们都照顾得很周到。”

 双轨共管保障服务质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部分探索“无陪护”病房医院中,基本都采用与第三方公司双轨共管,护理员受科室和公司双重监管、考核,并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护理员技能。

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自治区老年病医院)医养结合中心,每日晨交班时,都会由两名护士长和两名护工主管一同检查患者情况,对护理员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保障服务的专业性和标准化。

“患者的生活照护说说简单,其实不然,如卧床便盆怎么使用、轮椅怎么推,都有讲究,尤其是那些身上还插着各种管子的患者,需要陪护人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该中心护理员主管郑淑琴说,护理员每周都需接受专业化和规范化培训,每个月都会对工作进行总结,进而对护理员进行奖惩,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在自治区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病区,选择“无陪护”模式的每位患者床头都有一张床头服务单,护理员在每日喂水、喂饭、翻身、清洁身体等每一项服务结束时需要打卡记录,科室进行不定期抽查。

“无陪护”病房能否避免“一人住院全家忙”?

“目前病区动态管理10至12名护理员。每个月科室都会对护理员进行工作质量评价,结果直接体现在他们的绩效薪资上。”自治区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庄平介绍,对于考核不合格护理员,科室会反馈至第三方公司,进行人员调换,保证服务质量。

据介绍,2019年,该科结合患者需求开始推广无陪护病房服务,目前,科室里有80%的患者愿意选择无陪护模式。

在服务形式上,自治区康复医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以往,患者和家属最熟悉的是护工和病人“一对一”的陪护模式,但这种模式价格偏高,除了特殊需求外,性价比并不高。

自治区康复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庄平说,采取团队协作“多对多”模式,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护理等级、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日收费百元左右,陪护费用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家属经济负担。

对于与该院合作的第三方公司来说,以团队形式“入驻”医院的模式不仅增强了旗下护理员(护工)服务能力,也稳定了团队“军心”。

“我们采取白夜班班组服务模式,护理员正常上下班,心身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兼顾了工作和家庭,幸福指数明显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长期来看,有利于团队稳定性,患者对于陪护服务的满意度也会提升。”第三方公司一名相关负责人说。

推广难有待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培育

随着社会老龄化、家庭少子化时代的来临,“无陪护”病房的出现,解决了部分患者家庭的就医痛点,近期在网络上也引发了社会关注。

然而,想要普及“无陪护”病房,仍面临多方面的难点。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患者及其家属受传统观念影响或是出于陪护费用、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对“无陪护”病房抱着观望态度。

自治区康复医院院长麻斌喜表示,现阶段,“无陪护”病房与传统亲人陪伴理念存在一些冲突,医院在探索中采用弹性推广,将最终选择权交给患者,由患者确定是否需要这项服务。希望通过医院小范围试点,积累经验,不断规范过程管理,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轻患者的照护负担。

采访中,本地多家医院相关管理者也表示,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无陪护”病房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日常照护时家属不在现场,万一病人摔倒或是遇到突发事件,牵扯到责任和赔偿问题怎么办?医院增加了护理员管理后,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能否有相关政策支持其可持续发展?如何保证“无陪护”从业队伍的稳定?这些都有待于政策层面的引导和培育。

值得借鉴的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浙江、福建、山西、天津、广东等多地卫健部门在相关文件中提到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部分地市、区县也开始探索这一模式。

2022年,福建省卫健委、省人社厅、省财政厅、省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福建省“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方案》,提出按照财政、医保、患者各负担一点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护理员由试点医院统一聘用(或通过劳务派遣)、统一管理。在收费上,该省将患者生活护理费用与医疗护理、耗材费用打包,个人先行自付30%,其余70%按照基本医保规定支付,减轻患者负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