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价格不涨,真的是好事吗?

2024-08-08 14:58:12 - 第一财经

(本文作者黄海,投资人,消费产业研究者)

从老百姓的角度,消费品的价格不涨,每个人手里的钱能买到更多东西,难道不是好事吗?

确实不是。最简单的道理是,我们不能只关注商品的价格涨不涨,更要关注自身的收入涨不涨。商品价格不涨,收入就很难增加。

一个人的收入拿去消费,会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收入。另外一个人产生收入之后,他又会去消费,又变成第三个人、第四个人的收入。这样从收入到消费的循环往复,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只有收入越高的情况下,个体消费才会越多。一个人的消费越多,别人的收入也会越高。在这样的一个健康的社会当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通胀率,商品的价格会上升。但这样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每个人的收入预期都在上升。

如果失去收入上升预期,经济就容易出大问题。

日本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日本劳动者的工资几乎没有上涨,经济也陷入停滞状态。

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数据。1988年,日本劳动者的人均基本工资是每个月23.19万日元。到了1999年,这个数字还是在上升的,1999年达到30.06万日元。但是从2000年以后,日本就正式陷入到通缩的状态。日本的人均基本工资在2000年之后的20年,一直徘徊在29万到30万日元之间。

2019年日本的人均基本工资到了历史最高点,但这个最高点跟20年前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仅仅为30.77万日元。也就是说,经过了20年,日本的人均基本工资仅仅涨了七千日元,也就是每个月涨了三百多人民币。

劳动者收入难以增加,背后是企业无法向员工支付更高的薪水,这背后的本质又在于企业无法向消费者提价。

举个例子,著名的日本百元店大创,直到今天大量的产品,定价都在100日元,也就是5块人民币左右。一双筷子、一个杯子还有洗脸毛巾…无数生活中的日用必需品,都能在大创以100日元的价格买到。

那大创这个100日元的定价模式究竟延续了多长时间呢?只要简单研究一下,我们就能发现大创是在1977年制定「全场百元」这样的经营战略。

连模仿大创起家的名创优品,最近几年都已经拼命提价,再难找到人民币个位数定价的商品了。而1977年到现在已经接近50年了,大创的价格还是一模一样的一百日元,这种稳定性让人不寒而栗。

更有意思的是,大创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企业,它把门店开到海外市场的时候,在发展中国家的定价也比日本更高。例如说大创在泰国所出售的商品,它的统一定价在210日元,在菲律宾则是190日元。同样的商品,你在东京的大创进行购买,实际上会比在泰国和菲律宾这种发展中国家还便宜。

在这样的环境下,降本增效就成为日本大量企业的最优解。

在机器人自动化这个领域当中,日本企业是全球领先的。日本企业在使用机器来替代人,进行自动化、不断节省人力成本这件事情上非常厉害。

举个例子,日本有个著名的寿司连锁品牌无添藏,类似大创一样的定价策略,专卖100日元一碟的寿司,也是折算成人民币五块钱。为什么它卖这么便宜还能赚到钱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给顾客捏寿司的不是真人,已经机器人自动化了。

每一个饭团都是标准化的,自动捏饭团是个重复性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以由机器人来替代员工,在经营上就能节省大量成本。

在这样的寿司店里,当顾客吃完去结账的时候,也没有服务员会过来数点了多少盘。店里会有自动回收餐盘的机器,顾客把餐盘放到机器里面,它就自动给你计算出这顿饭消费的价格。

整个过程,需要的人越少越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日本企业经历二三十年通缩,依然还没有倒闭,因为他们都在拼命削减成本。

在这种环境下,身处其中的所有人不可能好过。我们要非常警惕,不能像当年的日本一样,陷入价格下降的负面螺旋之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