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深圳园区规划发布一周年 世界级科研枢纽如何孕育

2024-08-08 19:41: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河套深圳园区规划发布一周年  世界级科研枢纽如何孕育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金萍深圳报道

6月13日,伴随阵阵锣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简称河套合作区)迎来首家上市公司,晶泰科技(2228.HK)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这是首家通过18C特专科技规则的上市公司,也是港交所AI+机器人医药第一股。而它仅是在河套合作区蓬勃发展的企业代表之一。

一年前的8月8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将河套合作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的发展目标。

锚定上述目标,一年来,河套合作区行动频频,从1号通道通行,加快深港科研要素流动;引进中试转化平台,加快产业成果产业化;强化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落地,吸引着相关科研机构不断集聚,一个世界级科研枢纽正在河套孕育。

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河套合作区新登记企业1929户,同比上升26.00%,其中外企和港企数量分别上升40.46%和91.67%。

深港科研要素畅通流动加快

8月5日,在深圳市福田区,随着巴士缓缓开出,河套首班深港跨境直通巴士正式开往香港。

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负责人表示,当前多个项目组成员均为香港校区的博士、博士后,借助跨境巴士等交通工具当天往返较为方便。

据了解,该巴士通行后,科研人员从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到香港科学园“点对点”通勤时长预计压缩至35分钟左右,整体通勤效率提升30%。

不只科研要素的人流畅通加快,科研要素的物流畅通也在加快。今年6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复,广东省公安厅将“一号通道”小汽车入出境审批事权下放深圳。8月5日,香港中文大学深港创新研究院(福田)、香港理工大学深圳技术创新研究院(福田)等省事权下放后首批11家科研机构的11辆小汽车,拿到了深圳市公安交警局发放的通行批文卡,年内预计可以实现50家以上科研机构人员车辆备案高效出入境。

加快科研要素双向畅通的背后,其实是深港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建设目标要求。河套深圳园区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为此,河套深圳园区规划发布一年以来,聚焦深港合作的引育高水平研究机构、吸引高端科研人才集聚、重点攻关项目等重点领域,河套合作区更是行动频频。

比如通过便利人才服务,加快打造高端科研人才集聚场。2024年6月26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印发《深圳市境外职业资格便利执业认可清单(河套深圳园区专版)》,让更多境外专业人才能够在河套深圳园区便利执业;推出“e站通”引进香港“智方便”团队、香港工联会,为香港企业、居民提供300余项政府服务和商业服务“一站式”办理。8月5日,河套合作区更是正式启用了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人才驿站(河套),同时法律、政务、创新创业、休闲阅读、人才安居、会议服务等6个服务分站同步启用,构建起“1+N”国际人才服务载体矩阵,打造“人才过河第一站”。

数据显示,目前,河套合作区拥有的科研人才已经从最初4300名科研人才增加至15000余人,实现了数量近2.5倍的增长。同时,鹏城实验室、合肥实验室、广州实验室等国家科研平台分支机构先后落地,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开园不到一年已引入50多家香港优秀科创机构、企业。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能源集团总裁欧阳绘宇曾兼任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发展事务署署长,如今,围绕加快跨境科研物资和人才双向便捷流动,欧阳绘宇建议争取海关监管办法尽快出台,优化生物样本等科研物资跨境和监管措施,简化通关查验手续。比如开辟快速查验绿色通道,诚信申报容缺受理。同时继续优化科研人员便利化通关,尽早实现利用一号通道优势实现电子签证,无感通关。

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将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试点,加快推进已布局的重大平台建设,通过精准发现、全球汇聚、开放合作有效支持等举措,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强化对全球高端科技人才的吸引力。

以原始创新为出发点的创新链条加快构建

8月6日,港城大物质科学研究院在河套深圳园区正式竣工启用。该项目依托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化人才团队及前沿基础研究优势,由深港合作共建,采用一院(物质科学研究院)两区(香港和福田)的模式,打造成为基础创新能力突出,汇聚高端人才、创新转化一体的国际化高水平深港创新合作研究载体。

而其仅是河套合作区最新一批高质量优质科研空间竣工项目之一,据了解,本批次竣工启用科研空间总面积约7.2万平方米,汇聚了材料科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项目,同时为满足不同科研载体对空间的需求,本批次竣工的科研空间各具特色,比如通过抗微振化、加强通风处理等方式进行特殊化处理,保障实验环境的特殊需求。

目前,河套深圳园区已建成13个专业园区,筹集科研空间约100万平方米,年内还将供给30万㎡科研空间。

强化科研空间支持仅是河套合作区推动成果产业化的一步。河套深圳园区规划提出加快实现从研发到工程化的中试转化,打造国际一流中试转化服务平台,形成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为大湾区建设持续产生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

 为此,河套合作区通过多种方式形成以原始创新到中试转化再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推动成果产业化。

比如,为加强原始创新载体集聚,通过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入园。目前已有大湾区药品和医疗器械评审检查双中心,广州实验室检测评价中心河套分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深港智慧医疗机器人开发创新平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晶泰科技、联影等项目落地。

原始创新载体集聚之后,如何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中试转化是重要环节,因为其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对科研成果从高校走进企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成功实现成果转化至关重要。因此,河套合作区正在加快引进一批行业级的中试基地,加快实现重点产业领域中试能力全覆盖。其中智能化自动化药物发现、化合物光芯片等4家中试平台已经落地,高频大功率模组三维封装、新型光电材料与成像器件等中试平台也正在筹建中。        

在6月11日举办的河套国际产业中试集聚区中试平台集中授牌仪式上,中煤科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雷表示,河套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基地目前代表了整个中国矿山机器人目前检测认证的最高能力。河套合作区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人才和资金支持。

同时,聚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的专项难点,比如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特殊物品通关方面,河套合作区已经发布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建立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通过认定企业机构白名单、制定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组建出入境特殊物品综合服务平台,完善信息化和全过程监督,进一步便利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

深圳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港科创公司)是河套深圳园区建设的重要运营方,副总裁华海宁表示,深港科创公司根据入驻机构和企业需求,建立了具有河套特色的运营服务矩阵。从空间、跨境、研发、转化等方面,提供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支持,包括实验室代建、科研物资集中报关、智算超算等,未来将不断健全运营服务体系,打通科创服务节点。

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频落地

科研要素流动、创新链条构建之外,河套深圳园区规划也提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的发展定位。一年来,河套深圳园区也加快对接香港,探索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为世界级科研枢纽的发展目标再加码。

其中,税负是深港协同发展的重要差异点之一,也是吸引人才和企业聚集河套合作区发展的关键要素。因为以个人所得税年收入100万且结婚人士为例,如免税项为基本免税,税前抵扣暂无,香港预计将缴纳个人所得税42160元,内地将缴纳241080元。如果实现与香港趋同的税负环境,预计将为在河套合作区工作的香港居民省下近20万元。今年1月,河套深圳园区企业所得税、港人个人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落地,有效降低了科研机构、企业和港人的税负水平。

捷扬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在河套合作区快速发展的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已有两位港籍员工享受到了河套深圳园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与香港税负水平持平。

实现与香港趋同的税负环境之外,跨境资金流动难是科研机构开展研究经常遇到的又一个难点。去年9月,全国首单“科汇通”试点业务在河套深圳园区发布,该业务通过打通科研资金入境渠道,允许境外科研开办资金直接汇入区内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同时实现科研机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管理优化,河套合作区内科研机构可直接在深圳辖内银行,便捷办理外汇登记、汇款、变更、注销等各项外汇业务,相关账户开立和开办资金使用适用外汇便利化政策。因此让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通过“科汇通”拿到了从香港转入的境外科研经费。同时,规模51亿元的社保基金大湾区科技创新专项基金也落地河套深圳园区,为科研机构与企业提供了更大力度的金融支持。

此外,为加快与国际通行的科研管理创新机制接轨,河套合作区也探索实施了选题征集、团队揭榜等机制。该机制通过面向产业界征集题目,再利用科技界顶尖资源揭榜,多方联合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目前,2023年底已发布第二批6项揭榜选题,并试点项目经理人制、同行评议制,科研资金管理适用港澳审计准则。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向记者表示,未来河套合作区可以从硬联通和软服务方面双向发力。一方面,需要聚焦重点领域,建立深港两地常态化的协同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加快皇岗口岸改造等项目推进,为河套发展预留更多发展空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