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曲艺术呈现乡村振兴的成功之作

2024-10-18 06:06:16 - 四川日报

在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活动中,现代川剧《文昌第一福》以现实主义手法,用川剧艺术践行“两个结合”,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乡村振兴的当下故事。

结合宏观、微观,寻找文艺创作路径

所谓在宏观、微观结合中寻找文艺创作路径,指的是文艺创作者在创作之初的题材选择、立意确定前,一定要准确定位时代特点,然后结合地域特点,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进行创作。

《文昌第一福》的创作即是如此。创作团队立足大地,进一步盘点绵阳县市区乡村资源后,以乡村振兴为大背景,以文昌文化发源地梓潼县为故事发生地,讲述村支书玉兰带领村民弘扬传统文化,探索文旅结合、产业富民之路,以及尘封半世纪的文昌年画艺人命运曲折的动人故事和年画兴衰发展的时代主题。

连接理性、感性,讲述当下典型故事

《文昌第一福》作为一部戏曲舞台艺术作品,故事讲述、主题表达的成功,必然需要人物、情节、矛盾设置、结构、音乐、舞美等来完成。

马来西亚槟城青年天天寻宝梓潼,文昌年画见习所的建造、《文昌第一福》横空出世的悬疑,村民献宝、鉴宝的热情与冲突,剧中三爷爷、奶奶、玉兰父亲之间的曲折动人往事,文昌年画见习所的开张,无不让人在经过提炼后的平凡生活的丰富细节中,感受到非遗年画在乡村的深厚基础,感受到文昌年画传承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

该剧将乡村振兴、文旅结合的理念,以及文昌文化的技艺与内涵,通过一个乡村故事和舞台创造,地道、流畅、巧妙地表达出来。加上梅花奖得主蒋淑梅、川剧演员文其彩、青年演员桂豪杰等的精彩演绎,成功塑造出玉兰的可敬可佩,天天的活泼可爱,奶奶的优雅、赤诚,三爷爷的软弱、善良,李扯白的幽默可笑,大龙的上进实诚,小芳的巧慧泼辣等,一系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让该剧主题在情节推进中得到自然体现。

融合传统、现代,打造亲民艺术佳作

此前我已两次看过该剧,第三次再看,仍被其深深吸引,可谓常看常新,足见该剧的不凡魅力。

其一,好看、好听。水墨山乡的写意背景,活泼欢快的民族舞蹈,多姿多彩的文昌年画,光影对比的舞美呈现,城乡结合的服饰打扮,画笔玉佩等中华意象,飞跪、挂画、跳板凳等川剧绝技,让整个舞台既有悠远古意、生命伤痕、命运曲折,更有鲜活灵动、昂扬奋进、勃勃生机,实在是好看。

该剧的音乐设计何宾匠心独具、大胆创新,既有传统川剧的锣鼓喧天、节奏迟慢,也有现代音乐的轻灵俏皮、融汇古今中西,可谓老少咸宜,实在是好听。

其二,有趣、有味。川地特有的俚语、俗语、歇后语、土话等,都被自然又大胆地用于人物独白,一方面显见川话的麻辣鲜香、词汇丰富,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塑造人物,表现出川人特有的幽默风趣、火辣豁达、善良感恩、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特征。

《文昌第一福》具有浓郁的乡土味、巴蜀味、中华味。“画虎画皮难画骨”,有骨才有味,有味才见骨。梓潼九大碗的坝坝宴、热闹隆重的上梁仪式、服饰打扮的城乡风格混合、寻亲凭证的龙凤玉佩、耍灯笼狮子等,无不有巴蜀之风的亲切感和唤醒文化血脉的归属感。

其三,有序、有理。历史地看,梓潼县是文昌文化的发源地,文昌文化就像一粒种子,从紧傍古蜀道之始——翠云廊旁七曲山生长,集儒释道于一体,在海内外华人圈广泛传播,内蕴哲理,外化非遗技艺与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中华文化感召力,如今在中华文化传播,文旅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上不断作为,焕发更加蓬勃的文化力量。

《文昌第一福》自2018年首演以来,主创团队6年间一点一点打磨,用心、用情不断擦亮舞台、打动观众。2021年,《文昌第一福》被列为四川艺术基金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曾入选第二届四川艺术节优秀舞台剧目展演,并两次入选四川省“剧美天府”展演剧目,成为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本次继续改版升级后,剧作更现新风貌。

(作者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