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企业汇率避险要用好金融工具

2024-10-18 08:29: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许予朋

受就业和通胀数据超预期影响,近期美联储降息预期出现“降温”迹象。受宏观数据影响及预期变化影响,10月1日以来美元指数持续走高,从9月底创下的年内低点100.15回升至103.18附近,收复9月美联储降息以来的所有跌幅。在“跷跷板”效应下,人民币汇率近期也出现了震荡:短短一个月内,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就从升破“6”关口,滑至跌破7.13关口。

纵观全球,当前外部不确定性依然较多,各国经济政策走势复杂多变,在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双向波动成为常态。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如何更好地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减少汇兑损失,成为重要课题。

完善汇率避险,具有较高专业性,对于实体企业来说可能是“短板”,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是“强项”。因此,企业汇率避险要用好金融工具。《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当前金融机构外汇风险管理工具箱越来越丰富。比如,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波动造成的汇兑损失,同时也不耽误企业的资金使用。银行与企业可以约定在一前一后两个不同的日期,以不同的汇率进行金额相同、方向相反的两次本外币交换,来起到保值避险的作用。除了提前锁定汇率,针对企业不同的贸易模式,金融机构也能够匹配不同的汇率避险组合方案。比如,针对进口型企业,“远期购汇+期权”的组合更为适宜;出口型企业对远期结汇产品的需求度则更高。

在工具到位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对汇率风险的认识及汇率避险的参与度,是推动进出口企业与金融“双向奔赴”的关键。为了兼顾银行商业可持续性与让利企业,“政汇银担”四方加强合作,是破局的关键。

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提前锁汇虽然能帮企业规避汇兑损失,但需要缴纳一定的保证金,这会让部分企业“望而却步”。针对这一痛点,近期广东首创总额1.4亿元人民币的汇率避险公共保证金池,每家中小微企业约有60万元人民币的免缴纳保证金额度可循环使用。这一模式不但为当地中小企业节约了保证金支出,更提升了企业对汇率避险业务的积极性、关注度。上海近期也出台了政府性融资担保支持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政策,明确将汇率避险增信服务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范围,企业无需缴纳保证金即可办理汇率避险衍生品业务。上述创新实践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外汇风险管理工具的普惠性,为更多企业应对汇率波动保驾护航。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