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

2023-01-18 03:00:2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改革报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7.7%,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总额为2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元,同比增长4.3%。图为在江苏连云港港口码头,一批国产小汽车在等待装船出口海外。新华社发(耿玉和摄)

□本报记者付朝欢

初步核算,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GDP)达到121万亿元,同比增长3.0%。这是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又跃上新的台阶。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达到1.27万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分析指出,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意味着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意味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1月17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年度数据发布会,康义介绍了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现场记者提问。

全面客观辩证看待中国经济表现

“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的复杂局面下,面对诸多超预期因素冲击,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殊为不易、成之惟艰。”康义说。

除了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康义还从经济增速、产业发展基础、内需总量规模、改革创新、高水平对外开放、民生保障等6个方面加以分析。

从经济增速来看,2022年我国GDP增长3%。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四季度增长2.9%。

康义表示,全年3%是一个比较快的速度。现在德国公布全年经济增速预估数为1.9%;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美国、日本2022年GDP增长都不会超过2%。另外,在全球粮食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国价格形势保持平稳,与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的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从产业发展基础来看,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截至2022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5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2万公里,在全世界遥遥领先;工业互联网已经广泛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

从内需总量来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在44万亿元左右,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达到了12万亿元,我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依然明显。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突破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1%,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从改革创新来看,“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2022年末全国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到了1.69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14亿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动能引领作用日益凸显。2022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快于全部规上工业3.8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7.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从高水平对外开放来看,外贸外资较快增长。2022年货物贸易总额达到了42.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1~11月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6%;1~11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561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创历史新高。

从民生保障来看,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5.5%,快于全部居民收入增速。2022年社会领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6.1%,比上年加快6.6个百分点。

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基于长期积累的物质基础雄厚、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明显、新动能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红利持续释放、宏观调控经验丰富等优势条件,康义判断,2023年中国经济会整体好转。

消费恢复将带动整体经济运行好转

“去年整个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对整个消费市场形成的冲击较大。另外,居民消费意愿也在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问题比较突出。”康义说,消费市场受疫情短期扰动比较明显。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2022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随后印发了《“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对扩大国内市场、促进消费、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便利化消费场景,把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作了一系列安排。

“国家已经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的中长期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还会在扩大消费稳定国内需求、带动经济恢复上发挥更多的作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到新的阶段,消费环境、消费秩序改善和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增强,相信今年的消费恢复会有较好的势头,将会带动整体经济的运行好转。

对于2023年消费市场恢复和消费规模提升,康义表示“充满信心”。有利因素包括: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巨大,消费结构升级总体趋势没有改变;消费场景限制大幅减少,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正在逐步恢复;“互联网+”“数字+”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比较活跃;就业稳、收入增也有利于拉动消费。

投资发展有潜力有空间有动力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8%,资本形成为50.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为17.1%。

“投资是2022年稳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康义说,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比较好的关键作用。

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

从总量来看,投资规模继续扩大,达到5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1%。从结构来看,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2022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加快,同比增长9.4%;高技术产业投资也在快速增长,比上年增长18.9%;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0.9%。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6.1%。

“2022年,房地产行业增加值下降5.1%。固定资产投资5.1%的增速最主要是受房地产业拖累。”康义回应了房地产有关问题。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下拉固定资产投资2.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0.9%,由于房地产占比比较高,民间投资下拉因素主要在房地产领域。

房地产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据有关测算,房地产及相关行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3~14%左右。康义表示,国家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构建新的房地产体系的相关政策,还有一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政策,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具有一些有利条件。

康义判断,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增长,投资发展有潜力、有空间、有动力。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投资潜力巨大;二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有很多短板需要补上;三是近年来以电子医药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都保持良好增势,今后仍有很大潜力;四是5G、特高压、城际高速公路、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步伐也在加快,将很好地带动有效投资。

2023年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康义将2022年的就业情况总结为:就业基本盘总体稳定,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受疫情散发多发的影响,个别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出现阶段性上升,高的时候调查失业率达到过6.1%。”康义表示,全年总体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尤其是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地显效,近期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一系列援企稳岗的就业帮扶政策落实落地,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康义说,2022年全年农民工总量达到了295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了311万人,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规模;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00多万人,城乡困难群体的就业也得到了较好保障。

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超过1150万人,将再创新高。对此,康义坦言,就业总量的压力仍然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仍然突出,但是随着经济好转,就业需求扩大,岗位会相应增加,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康义还公布了人口和城镇化率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