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打井”“护生态”——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助力琼中乡村振兴更有“质”感

2024-01-18 15:10:15 - 观沧海

为助力自然资源部定点帮扶县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琼中县”)乡村振兴工作,2022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海口中心”)积极有效推进地质调查精准支撑和服务琼中县乡村振兴工作。

海口中心党委书记何兵及其他班子成员多次带队前往琼中县对接需求、调研交流,就生态农业、生态修复、水资源调查等多方面合作达成一致。

海口中心项目团队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发扬“能吃苦能战斗”作风,主动作为,帮助琼中县“探地”“引水”“护生态”,支撑服务乡村振兴取得良好开局。

两年来,海口中心助力琼中县红毛镇番响村实施探采结合井2口,有效解决当地群众生活和灌溉的用水问题;助力琼中县黎母山镇圈定5432亩无公害富硒地,让“琼中绿橙”品牌更响产业更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综合调查工作,为当地水土保持建言献策,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得实实在在。琼中县的“乡村振兴”之歌也越唱越响。

打出优质井,“引”来活力之水

助番响村饮用、生产“双解渴”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着大地,孕育着万物,长远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海口中心团队在走访对接中了解到,琼中县红毛镇番响村村民的用水来源于山泉水,受气候和环境影响,容易导致浑浊、微生物超标,一定程度影响村民饮水安全。2023年,自然资源部为帮扶番响村壮大集体经济,启动了发展木耳种植的特色产业项目,拨付50万元建设木耳种植基地。木耳种植,供水是关键,依靠现有水源很难有效保障。

海口中心了解相关信息后,主动与自然资源部驻番响村第一书记接洽,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水质调查评价、科普宣讲活动、咨询打井需求,尽全力解决用水后顾之忧。

2023年12月初,海口中心派出6名地质钻探队员,携带专业钻探设备,从城市一头扎进偏僻乡村,开启找水打井工作。 

“探地”“打井”“护生态”——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助力琼中乡村振兴更有“质”感

“农村生活条件有限,我们队员就在村里的空房,搭起行军床铺,建起临时集体营区。”施工机长王付伟说,“施工期间天气阴晴不定、忽冷忽热,为尽快完成任务,队员们铆足干劲,经常冒雨作业。”

经过施工队的不懈努力,仅用7天时间就为村里打好了2口水井,出水量高达4-6m³/h,水质优良,能够满足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木耳种植产业用水需求。

同时,中心在全村多个取水点采取水样,开展水质分析评价,认真分析了山泉水浊度略高、微生物含量超标问题,有针对地提出了高温灭菌和过滤沉淀等处理方法,为番响村生活饮水和农业用水提供了安全保障,助推番响村建立山泉水与地下水的“双源保障模式”,实现生活饮用和农业种植的“双解渴”。

圈定富硒地,“带”来乡村共富新“硒”望

助“琼中绿橙”品牌更响产业更旺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之一,琼中县位于海南岛中部生态核心区,素有“海南绿肺”之称,2003年琼中绿橙荣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被评为海南省名牌产品。据了解,今年琼中绿橙种植果园已有330余个,面积约3.2万亩,产值超2亿元。

优良的品质是琼中绿橙倍受市场欢迎的法宝,琼中绿橙的外形和口感源自于其生长的特殊自然环境,而土壤就是其中核心条件之一。琼中县也提出了调查申报富硒地需求,旨在打造富硒产品,提升“绿橙”价值。

通过前期需求对接,结合对现有资料分析,海口中心于2022年选定琼中县黎母山镇开展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调查4平方千米,采集160件土壤样品进行分析验证,为查明调查区土壤地质条件和硒含量,成功申报天然富硒地打下基础。

“当时项目团队驻扎在东方市四更镇,为尽早完成琼中县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我们起早贪黑,每天奔波近600公里,赴工作区开展野外调查。”项目团队成员表示。

“探地”“打井”“护生态”——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助力琼中乡村振兴更有“质”感

山区雨雾蒙蒙、道路湿滑,车上不去,大家就步行,分成若干小组携带干粮在山里一走就是一天,有的组点位远,直到晚上七八点才打着手电筒下山,身上还挎着20余公斤装备、样品,但队员们没有喊过一句苦、叫过一声累。项目副负责人许洁博士年龄稍长,先前在平原地区工作,很少走这么久的山路,完成一天的采样工作已是疲惫不堪,仍主动帮助年轻同志拿器材、扛样袋,待到停车位置时,已是瘫坐在地,脱掉鞋子发现双脚多处磨出血泡。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前期资料分析、中期扎实调研以及后期专业检测,查明调查区土地富含硒元素。

2023年,经过两轮次专家评审,项目团队成功协助琼中县申报了黎母山镇天然富硒地1块,圈定无公害富硒地5342亩,土壤硒平均含量达到0.79mg/Kg,有效助力调查区主要经济作物(绿橙)品质和价值的双提升,为琼中县乡村振兴、产业致富带来了新“硒”望。

开展生态调查,“搭”建一体化支撑服务技术体系

为琼中县生态保护及修复提供地质科学支撑

琼中地处“三江”之源,作为海南热带雨林重点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在开展生态调查工作上,海口中心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当地水工环调查程度偏弱,系统开展县域的生态环境评价困难,难以支撑生态保护修复需要;二是琼中县为山区丘陵地带,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风险较大,目前还未建立系统监测网,生态风险管控能力偏弱。

如何“对症下药”取得好成效。海口中心在业务方面全力做好服务支撑。自2022年开始,中心海南岛昌化江流域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围绕特色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地质问题等调查评价方面做了系列工作,查清了琼中县红毛镇、什运乡生态地质本底、生态地质问题及分布,针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开展了红毛镇番响村水质健康评价,查明了黎母山镇特色土地资源分布情况,为琼中县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数据支撑,较好完成了支撑服务琼中县生态保护修复的上篇文章。

2023年12月,海口中心技术团队根据野外调查情况撰写了《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工作区水土流失建议报告》,系统分析了琼中县调查区的气候、地质、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基本情况,以及导致水土流失的主控因子。

报告认为,当地局部土地利用失衡,放牧、垦荒种植等行为导致植被覆盖下降,加上所处地带多雨,又缺乏有效水土保持措施,致使水土流失相对突出。

报告针对上述生态问题提出修复建议,如加强植被修复和保护,特别是在较大坡度区植树造林,通过提高植被稳定性保持水土;采用阶梯耕作、梯田、沟壑治理等方式,减缓坡地的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优化当地土地利用规划,将易受侵蚀的区域纳入保护范围,限制不适宜的土地利用,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破坏等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提出了要建立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监测土壤侵蚀情况,结合实际成效及时调整治理措施,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以确保治理工程的可持续性和成效。”项目负责人李习文表示。

2024年,中心将继续开展海南岛昌化江流域生态修复支撑调查项目,团队会持续做好水土流失监测,完善水土流失区划,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琼中县域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分析,做好“三江”之源生态修复综合调查项目的申报,推动水土流失监测网建设,做好支撑服务琼中县生态保护修复的下篇文章。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