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冶新签海外合同额增91% 聚焦主业连续五年投超百亿研发
长江商报消息在房地产及基建市场调整而影响国内业务时,中国中冶(601618.SH、01618.HK)海外业务实现逆势飙升。
11月14日晚间,中国中冶公告,今年1月至10月,公司新签海外合同额为66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0.9%。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全球最大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中国中冶在“一带一路”机遇下加大开拓海外市场,并取得了成效。今年上半年,公司境外在建项目总金额为78.07亿元,同比增长39.29%。
海外市场飞速发展背后,中国中冶持续聚焦主业加大创新,持续增强发展动能。自2020年起,公司连续五年均投入超百亿元研发,在A股上市公司中首屈一指。
前10月新签海外合同额增逾九成
中国中冶最新公布的月度经营情况显示,今年前10月,公司新签合同额为9578.1亿元,同比下降11.5%。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663.2亿元,同比增长90.9%。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由于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持续发力,中国中冶海外业务实现连续高增长。
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新签海外合同额为633.84亿元,同比增长43.72%。对比今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今年前10月完成的新签海外合同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另外,今年上半年,中国中冶实现新签合同额6777.97亿元,其中海外新签合同额达到435.4亿元,同比增长92.1%。据此计算,7月至10月,公司实现新签合同额2800.13亿元,其中,海外新签合同额达到227.8亿元。
中国中冶介绍,根据规划,到“十五五”末,即2030年底,中冶集团海外业务要按照三步走发展目标加快发展步伐,到2030年,实现海外业务规模占比达到12%,集团的海外业务规模与头部央企拉近。
“公司的目标是海外业务规模要超过500亿元,下一步公司要更好地优化海外业务,目前公司各子企业也在加大海外布局。对海外业务和国际化布局,中国中冶只会加大,不会缩小。”中国中冶方面曾表示。
研发费用连续五年超百亿
作为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中国中冶近年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逐步形成了以冶金建设为“核心”,房建和市政基础设施为“主体”,矿产资源、检验检测、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和水务环保为“特色”的“一核心两主体五特色”为主的多元化业务结构。2009年9月,中国中冶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上市。
经营业绩方面,近些年来,中国中冶整体表现稳定。在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027亿元、29.81亿元后,2014年至2022年,公司连续九年业绩双增,其中营业收入增长至5927亿元,净利润增长至102.8亿元,期间增幅分别达192.4%、244.85%。
不过,2023年,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中国中冶增收不增利,实现营业收入6339亿元,同比增长6.95%;净利润86.7亿元,同比下降15.63%。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126.17亿元、68.3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1.71%、16.53%。
尽管业绩有所波动,中国中冶坚持聚焦主业加强创新。2020年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均超过百亿规模,分别为123.3亿元、159亿元、187.3亿元、197.3亿元和119亿元。
中国中冶还积极与股东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同花顺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公司累计进行现金分红160.49亿元,其中A股分红137.78亿元、港股分红22.71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杨蝶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