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用坚守与创新奏响奋进之歌
今年37岁的王成,用16年的坚守和创新,从一名化验员成长为干法乙炔技术创新的“领头羊”。“每当技改完成,生产装置的高效运行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新疆天业乙炔公司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王成说。
11月8日,王成在乙炔破碎改造项目现场忙碌着。该项目投用后,将降低生产消耗,进一步改善现场环境。
2008年,王成从新疆昌吉职业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到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的干法乙炔分厂工作。
初进厂时,为练好基本功,王成掂着取样工具在三座40多米高的厂房中来回跑,每个班要爬上爬下二十多个来回。调到生产车间当主任后,他带着图纸和笔记本,每天走数万步,只为摸清生产情况。在设备改造期间,他在发生器内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不知疲倦。
回忆起第一次在现场遇到设备异常的情况,王成至今印象深刻。当时,他的师傅熟练地调整参数、维修设备。顷刻间,就令装置正常运转起来。“老师傅的熟练操作让我不再紧张,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些技术学到位。”王成说。
王成不怕吃苦、善于钻研,在短短几年内,就掌握了干法乙炔生产工艺、设备运行等技术,成为干法乙炔技术领域的行家里手。
干法乙炔分厂有1800多台动设备、700多台静设备,各类管线加起来有数十公里。高温酷暑的天气里,王成经常要穿着厚重的劳保用品,在设备之间穿行。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王成的身影。”新疆天业乙炔公司党支部副书记、综合办主任武少峰这样评价王成。
天业集团干法乙炔项目是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也是全国氯碱企业节水集成与示范关键技术,是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重大示范工程。
随着行业要求不断提高,天业集团干法乙炔项目必须符合环保标准,实现工艺优化,降低电石消耗量,才能达到零排放的目标。
2018年,王成担任天业集团干法乙炔优化改造项目的负责人。作为自主研发装置,王成当时立下了“一粒灰也不能冒,一颗料也不能漏,一滴水也不能排”的“军令状”。当时,许多业内专家认为干法乙炔受科技、工艺、设备等客观条件限制,王成的说法仅仅存在于理论层面,短时间内难以突破。
王成不分昼夜,通宵分析生产数据,一遍遍模拟系统运行,查资料、看图纸、跑现场,与设备厂家反复沟通,不断探索改进。他带头吃住在技改现场,对整套装置进行优化改造。2020年,企业电石的消耗量终于从每吨1.65下降至每吨1.45。装置投用后,生产1吨PVC可以节约电石200多公斤,一年可节约电石10万余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约2.5亿元。
“钻”“一根筋”,这是企业员工对王成的评价。
王成受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启发,发明了双层注水系统,延长了发生器运行时间,实现了系统在线切换;他从拉力器的弹簧部位获得灵感,发明了上料系统自动清扫装置,降低消耗的同时减轻了员工的工作强度;他利用调整布料盘角度的方法,完善了设备出料不匀的难题,并画出设备图纸给制作工厂示范……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把问题变成课题,把想法变成办法。我的追求就是发挥好引领作用,推动创新能手身边再出创新能手,工匠身边再出工匠,让‘职工首创’精神传承接力不息。”王成说。
王成不仅自己追求技术创新,还致力于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2017年,他牵头成立了干法乙炔技术创新团队,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方法手把手教给大家。
“我们就是要以共性关键问题突破、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王成说。
新疆天业乙炔公司天能乙炔厂副调度长李强林是王成的徒弟。李强林在2022年被评为师市职工“创新标兵”,这是对王成传承“职工首创”精神的有力诠释。
“师傅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着我,他就像一副望远镜,带我看向更远的地方,看清更深的问题。”李强林说。
多年来,王成带领团队成员完成各类技术创新130余项,拥有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明成果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过亿元。2023年,王成主持的《干式乙炔发生器注水系统在线清洗过滤装置》这一创新项目,被评为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优秀成果,在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展出。
2022年,王成所带领的团队获评兵团工人先锋号。2024年,王成获得兵团劳动模范、师市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和师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提起自己得到的这些荣誉,王成谦虚地说:“得到这么多认可,我心里很高兴,这些称号对于我是一种激励,是我继续前进的动力。”(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