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一天到晚盯着员工,能有多大用?
如今的上班族,
各种群里处理工作是常见的事。
如果没及时回复消息,
会发生什么?
一切如常?
说明情况?
赔礼道歉?
这几天,
广东某企业的处理方法引发了热议。
网络图片显示,
在一个公司内部聊天群,
相关人员发布了一条行政处罚消息:
鉴于2022年1月10日17点56分,
在公司群内发布放假通知后,
全员2小时内无回复,
即违反企业微信使用管理办法,
公司将进行惩罚,全员罚200元。
接受媒体采访时,
涉事公司工作人员证实确有此事,
认为
“处罚是根据公司条例和规章制度来的”。
这家企业这么做,
于法于情说得过去吗?
都说不过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规章管理员工行为,
但必须符合法律的要求,
否则就是无效的。
法律是最大、最重要规矩。
企业是用人单位,
不是有执法权的国家机关,
如果员工有严重违法、违规的行为,
造成用人单位损失,
企业可以通过法律程序,
提出索赔、解除劳动合同等要求,
但无权对员工进行行政处罚。
文中这家企业有所谓的“行政部”,
就以为自己能做出行政处罚?
就跟“买老婆饼以为能有老婆”一样荒唐。
这家企业在工作群里发了放假通知,
员工们确实很长时间没回复,
如果回复更显尊重,
但没回复并未对企业造成实际损失,
所以处罚更显“出师无名”。
微信、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
为“打工人”更高效地工作提供了便利,
但被一些企业管理者不恰当使用,
成了考量员工工作态度的“监视器”。
看看这两件事↓↓↓
2021年春节期间,
某房企副总裁在群里发了45个红包,
第二天发现有5人没领红包。
该副总裁认为,
“对于大群的情况超过24小时不予关注,
是员工缺乏责任心和基本职业素养的体现”,
要求这些员工道歉并检讨
并主动发200元红包,
否则就开除处理。
2017年也发生过一件事。
某老板在公司微信群发了一个红包,
某员工随手点开抢到。
不一会儿,人事部门的员工告诉他,
因其上班不认真工作,被老板点名开除了。
原来公司玩的是“钓鱼执法”。
再看文中这家企业,
没有及时回复消息被说是
“违反企业微信使用管理办法”,
但如果及时回复,
是不是又有“上班玩手机”
“心思没用在工作上”之嫌?
类似这种“两头堵”的评判方式,
如何“下定义”,
完全看企业管理层的心情,
这岂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全体员工都不回复群内信息,
企业管理者也应该反思一下原因。
当规则背离了常理,
保持沉默就是众人的权利。
“一罚了之”就是变相逃避管理责任。
对此类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的罚款,
企业员工要坚决说“不”。
相关地区的劳动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
对这种现象严查严管,
让违法违规的企业感受到法律的威严,
维护“打工人”的合法权益。
这家企业“越界”的做法,
也代表了一种普遍现象:
确实有很多企业要求员工
迅速回复工作群内的消息,
即使是在非工作时间。
如果没做到,虽不至于罚款,
但挨批也是常见的事。
这一度引发关于
“非工作时间是否该回工作消息”的讨论。
利用即时通讯工具沟通,
应该起到减轻员工负担的作用,
让他们更有时间兼顾工作和生活,
有更舒畅的心情投入工作。
员工紧张地关注着群里消息,
只会变得更忙、更累、更紧张,
工作效果只会大打折扣。
最能体现出员工“战斗力”的,
是出色的成绩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而不是短时间内齐刷刷回复“收到”。
一天到晚盯着员工,能有多大用?
让劳资关系更和谐,
法制化和人性化真的“一个都不能少”,
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评论区说一说!
壬寅年正月十八
202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