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市神医张简斋

2023-02-18 02:35:40 - 上游新闻

石灰市神医张简斋

□杨耀健

渝中区较场口石灰市,早年为农贸市场,重庆设市后设第三模范市场于此。抗战期间此地车水马龙,皆为一位神医而来。

神医名叫张简斋,身材瘦矮,右脚略跛,貌不惊人,但因其精通中医理论,更重视临床经验,早年便因妙手回春声誉鹊起,成为南京最有名的中医师。抗战初期南京不保,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张简斋因此也来到重庆。

到重庆后,张简斋由卫戍司令部稽查处在石灰市为他提供一幢房屋作为门诊部,他每天下午1点开始门诊,一直看到晚上10点左右,中间不休息,靠着医案吃二两面条充饥。门诊完毕回家吃晚饭,然后才睡觉。次日正午起床早餐,之后去应诊。不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天天如此这般。他以瘦弱的身体,长期过着这种阴阳倒置、没有章法的日子,每天接诊病人逾百名。美国记者白修德报道称:“张是这个城市最忙的人。”

张简斋确实身手不凡。外交部长宋子文腰疾发作,不能站立,苦不堪言,遍觅西医诊治都不见效。秘书吴某推荐张简斋,只三帖药,便奇迹般地好了。教育部长陈立夫视察青海时腹泻,西药针剂过量导致病情恶化,飞回重庆,按张简斋处方服药即愈。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在楚雄胃病复发,剧痛咯血,几次昏厥不醒,急电张简斋飞滇救治,转危为安。大人物多半派小轿车来接他出诊,出诊次序不问官阶大小,通通按路程远近排队。往往前面的车子一开动,后面便一条龙似的紧跟着,浩浩荡荡,成为当年山城一大景观。贫苦病人请他出诊,他也一视同仁。没有车,便以轿子或滑竿代步,照样爬梯坎,穿窄巷,出入吊脚楼或竹木泥墙的棚户陋屋之中,不畏疲劳,不嫌脏臭,不摆名医架子,态度谦和。

一般中医师单手摸脉,张简斋用双手一齐搭脉,摸脉知病。他的绝技是可同时为两个病人切脉,嘴里报出不同处方,由门生记录后呈送复核。他诊病速度快而认真细致,贵在一个“切”字上。他这种一心几用的特异功能,出自于幼年苦学,对《内经》和张仲景等名家医著卓有研究与领悟,再加上几十年临床积累妙用的结果。他不但妇、内、儿科有独到之处,对疑难怪症也手到擒来。

是时,一人为初生儿请奶妈,先经医院检查奶妈无病,乃雇用。不料数月后婴儿面黄肌瘦,体质下降,医药无效。张简斋遂要求诊视奶妈,一经搭脉便道:“难怪,难怪,奶有问题。”其人说奶妈经过西医查过没有问题。张简斋说:“病在气分,验血是查不出的。”转头问奶妈:“你上楼时腿软否?”奶妈默认。张简斋说:“这是软骨病,你不适合再做奶妈。”于是主人另换一个奶妈,小孩逐渐健康起来。

有人粗略算了一下张简斋每天的收入,仅门诊一项,就相当于中央各部委10个科长的月薪总和。然而他主动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在督邮街社会服务处设有免费挂号点,每天限挂10个号。拿到号牌的贫苦病人,可以免费就诊和抓药。

1940年冬,由行政院长孔祥熙牵头,在“百龄”餐厅举办盛筵,为时任重庆市中医师同业公会理事长的张简斋庆贺六十华诞。当天冠盖盈门,鞭炮噼里啪啦,盛况空前。

张简斋周旋于公卿之间,主要是因其神奇的医术,但他并不以此仗势欺人,更不攀龙附凤,连送上门来的立法委员、“国大”代表资格,均被他婉言谢绝。他是个谨言慎行的人,时常告诫弟子们:“君子不为天下先。”他还自撰一联曰:“不谏往者追来者,尽其当然听自然”。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因车祸受伤,中西医合诊,张简斋把脉后一言不发,邀林森的副官出卧室,在“林园”中散步,指着官邸后一座小山对副官说:“这里风水好,可在此为林主席建千古佳城。”原来他把脉时,已知林森气数已尽,不可救药。

抗战胜利后张简斋回到南京,l950年在香港去世,享年70岁。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协文史研究会图片由作者提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