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如何让人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4-02-18 17:25:01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

近日,由西安市人才协会主办,西北大学、西安广播电视台(集团)、子牙学宫协办的“人才兴城,‘冯’言‘仑’语”主题讲座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办。冯仑作了《如何让人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题演讲。

演讲实录如下(有删减):

冯仑:如何让人才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各位朋友,各位亲切的母校的同学老师,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西北大学,我想讲在做企业时对于人这件事情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有三件事是最不容易的,一是战争,二是体育运动,三是赚钱。为什么这三件事特别难?因为这三件事都只有一个机会,胜败立现,不能讨价还价。打仗时,你觉得这颗子弹没打好想再打一次,是没机会的,输了就是输了;体育运动也是,别人比你快0.01秒,你也不能再战,还得认输;关于赚钱,相信大家现在也开始慢慢认识到,这也是一件特别硬的事,因为你口袋掏不出钱的时候,你就知道挣钱不容易。我从创办公司到现在30多年,没有一天不为经济,也就是赚钱费脑筋,因为每天都要发工资。

我和朋友经常开玩笑说,创办一个企业,董事长其实就做一件事,那就是买全单。这和江湖大哥其实是一样的道理,所有人跟着你,你要买全单。企业办下去的核心就是,怎么把“人”这件事情给做好,让这个人能够有效、快乐地去工作,最终取得结果,而且这个结果还足以支持我们接下来再干。

企业里有三种人,第一种是创办人,创办人包括合伙人,这是一个企业开始最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发起人、创意者、最先投资的人、最先去跟你一起赌未来的人,这批人是所有事情的开始,同样他们也会决定所有事情走向结束。实际上,现在有很多企业之所以慢慢出了问题,除了客观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创始人自己停下来了。

创始人这种人才很特别,他们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做这件事的动机理由是什么?在管理教科书上这被称为使命。创始人这种人才是使命驱动,不是金钱驱动。举个真实的例子:两个人同时卖水饺,一个人为了赚钱,他会在馅里多加菜,把皮擀厚一点,在碗里多放汤,以此来降低成本,卖高价。而另一个人不认为自己只是卖水饺的,他想要解决快捷早餐的问题,他希望消费者的早餐快捷、健康、方便,于是他制作了速冻水饺,尽可能地把价格降低,同时把食材管好,后来他就变成了企业家,他的企业品牌是“大娘水饺”。

所以能不能成为企业家,取决于使命驱动,如果一个人着眼于一个社会问题,能取得一个技术上的突破,改善人类生存的环境,那么这个人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在使命的基础上,还要看这个人是否有愿景,所谓愿景就是给未来画个圈,希望把公司干成什么样。这是价值观,也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我在西北大学时从来没想过要做企业,所以这个使命不是西北大学给我的,是社会给我的。这个使命驱动我一直做房子,驱动我去解决问题,所以到今天为止,我没有让一个项目烂掉,没有一个房子是干到半道没干好的。

使命这件事情是给生命找到意义,给我们做某件事找到理由,给我们一个奋不顾身的未来。这其实是人才最稀缺的一种能力,这需要我们在学校里,在交流中,或者在遇到一些特殊事件时才能获得的能力。使命一定要有,但什么时候获得,什么时候被赋能,需要有一定的机遇,也需有特殊的时代背景。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是赚钱的交通规则、行为准则。做企业的人都知道,今天除了法律还有行业规范、文件、决议、政策、讲话、批示、窗口指导,等等,这些都是近30年慢慢出现的。很多创业者走着走着发现时代变了,因为法律在不断修改,比如公司法又修改了,刑法又修改,最高法院对合同的有效性又作了新的解释。

现在有一些年龄大的企业在慢慢衰落,原因就是企业家自己更新观念的力度不够。以前我经常遇到公司“办喜事”,比如公司开张、融资、分红、上市,上市以后卖股票、套现、买房子买车,甚至是海外投资......但现在我遇到更多的是“办丧事”的公司,比如出现负面新闻,然后爆雷,再然后接受行政处罚、公司破产清算......

如果我们一直研究“办喜事”这一套活,而不研究“办丧事”,可能丧事上门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所以对于企业家来说,在时代赋能、体制赋能、制度赋能、政策赋能之后,还得自己去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所在地的法律规范,了解一些做事情的规则。

所谓人才就是在这些方面与众不同的人,能在使命上,在驾驭规则上,在自我赋能上不一样,就会变成人才。在人才这件事情上,企业家关注的应该是学习使命、学习创新,这是核心的能力。

除了企业家,我们还有很多合伙人、高管,这些人才其实是最重要的,大家要使命一致,同时价值观要相近,另外要能形成彼此能力的互补。

在一个创业团队中,高管合伙人的绝对价值往往被低估。比如俞敏洪和董宇辉,俞敏洪超级稀缺,董宇辉也很稀缺,两个都是稀缺的人,他们放在一起我觉得非常合适。

我们到东方甄选去跟董宇辉座谈交流,感觉到非常真实。俞敏洪负责给一个舞台,给一个“垫子”,董宇辉负责翻跟头,然后公司其他的人来吆喝。所以翻跟头的人要有特殊技能,吆喝的人也需要卖力,但是给垫子和给舞台的人是最重要的创始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一个企业怎么样才能够赋能给高级合伙人?除了能力互补、学习外,还有一个方式就是分钱。

分钱的目的除了安排生活,还要起到对激励事业成就的效果。分钱不能太慢,激励如果太慢就有问题了。以前我们做不到很快,因为要拿现金,但现在一点击手机钱就过去了。现在人工智能介入了以后,支付方式得到了改变,很多行业发钱都很快。分钱机制代表了对人的估值在发生变化,例如董宇辉这样的超级员工出现,并得到组织和系统的赋能,所以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对这些超级员工的奖励和利益分配。

谈到特殊员工和加盟创业者合伙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我们可以看个例子。比如西安有一家做火锅超市的锅圈,现在开了12000家店了,为什么它能开这么快?这个公司实际上是一个科技互联网加人工智能支持的公司,它可以支持每一家店需要的东西。例如火锅少不了丸子,那么就可以建立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丸子这一件事情,最后通过物流直接投放到1万多家店,光丸子这一项可能就能卖一个多亿元。

现在企业想要更好发挥合伙人的作用,就要改变分钱机制。以前公司分钱特别简单,公司从上到下职位级别越高分到的就越多,这种方式其实没有内驱力。现在要解决内驱力的问题,员工为什么愿意努力干?第一是真信,第二是为自己干。

内驱力变成了现在管理上需解决的最难的一件事。若想让每个员工有内驱力,而不是用鞭子去驱赶,我们应该把管理变成一种激励,让人的能力可以放大,让他有自驱力,自己愿意为自己去做事情。

现在经济越来越发展,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所以分钱的事情要花很多时间研究。企业要有一个共识,多花钱和时间研究分钱,少研究项目,因为一研究项目就可能冲动投资,一投资就可能有风险,不如坐下来好好研究分钱,让现有的存量创造效益。所以我觉得要用激励、用分钱来使组织活化,使人更有干劲。

一个人最终要变成一个组织中一个特别的要素,最重要的是价值观的协调,一群人保持一个价值观的力量会很巨大。

企业要围绕一个价值观反复去训导,也就是当我们要做非标准选择的时候,需要拿出来的一个标准。比如说把钱花出去有很多方式,一种是送人钱,这叫赃款;一种是送给老百姓钱,送给贫困地区的钱,这叫善款;一种是给了股东的,那叫利润。这都是价值观,每一件事都贴了标签,所以商人是是非人,商场是是非地,做生意是是非事,钱是是非物。

如果经常忽视钱的是非和商业的是非,这个企业就很难走远。企业的价值观需要不停在自己的系统里去锤炼,我在刚开始创办公司的时候,请别人来做我的监事长,他给我提了一个四个字的要求:守正出奇,这一直是我们公司的价值观。守正出奇怎么执行怎么考核?我认为靠三个字:不变通。因为守正就是不变通,不变通就变成了守正的考核方法。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在美国做生意和在中国做生意的区别,在中国酒楼里花的成本相当于在美国律师楼花的成本,律师解决的是规则、公开的生意,而酒楼包间里讲人情变通,是破坏规则的地方。所以酒楼越发达,律师楼越不发达的地方,投资环境越不好。

我认为企业发展遇到的挑战,就是对人的挑战,而对人的挑战就是组织如何使每一个人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同时大家可以按照一个协调的方向,按照一个价值观去做判断和决定,最终创造出异乎常人的一个角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