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丨“闻神”刷屏朋友圈,一场在“废话”与“金句”之间的个体放飞
□蒋璟璟
近日,一位中年大叔的自拍照片搭配伤感文案突然爆红朋友圈。该大叔的社交账号“闻会军”“闻神”评论区下无数00后网友留言点赞,称朋友圈被其“霸屏”。据了解,闻会军是一位驾校兼职教练,其中一个账号经常发布驾校招生信息,另外两个账号发布搞笑视频和自拍图文。有网友解释关于他的梗:他有三个短视频号,闻神负责搞笑,闻会军负责深情,利安闻负责给逆子挣学费。闻会军EMO文案在网上大肆流传。(潇湘晨报)
一夜之间,铺天盖地。这种集体性、趋同性的图文表达,最终以“刷屏”之势席卷全网。这种爆发式的浩大声势,推动着整个事件的主人公“闻神”迅速出圈。从最新直播数据看,闻会军已跻身顶流之列,素人“一步登天”的神话,又一次上演。而此前,类似的故事已一再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网友扮演了“造神者”的角色,并且一次次乐此不疲。所谓的共振、共鸣、共情,其最底层的逻辑,依旧是借人之口、借题发挥的那套动力机制。
“看到他发的作品,感觉有点像00后老了之后的样子,所以把他的照片拿来发朋友圈。”闻氏EMO文案,发端于短视频平台,并在搬移到朋友圈的过程中,获得了某种病毒式大流行的神秘力量。严格说来,这里所谓“搬移”,并不只是复制粘贴,而传递了特定群体展现存在感以及对外“情感宣泄”“文化输出”的强烈意愿。从短视频到朋友圈,跨介质的、跨场景转换的“拿来主义”,颇有借“闻神”一用,来一抒胸臆、侥心中块垒的用意。
我们知道,短视频平台存在着明显的圈层壁垒和同温层效应,基本是“各玩各的”“各美其美”。但是,朋友圈则是另一套游戏规则,其图文内容,是“分组可见”“所有人可见”的。一些人把闻会军“请到”朋友圈的做法,本身就是突破网络圈子边界,转而在熟人社交圈内谋求影响力的一种尝试。这近乎“发疯式玩梗”的行为艺术,装疯卖傻而又无比真诚。在同一时间把“闻神”,将之作为图腾和嘴替,置于这种整齐划一的浪潮内,个体仿佛有了某种虚渺的勇气。
“闻神”的突然走红,大概是因为汇聚了太多的情感投射,是郁郁寡欢的,又是多愁善感的。拿着“闻神”开路,大肆转发那些亦庄亦谐的感怀文字,很难说是戏谑调侃还是感同身受。恰恰是这种模糊不清的状态,构成了某种“安全保障”——是抒情的,却是假手他人的。如此,也便不必认真、不必负责,似乎也就免去了被质疑、被嘲笑的风险。看似无厘头的发疯,其实是极致的小心翼翼。那关于“废话”与“金句”“深刻”与“浅薄”的微妙界线,被有意回避和绕开。
“闻会军EMO文案被00后网友刷屏”,但00后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在这样一个聚少成多、抱团结伙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特定群体情绪、意志、审美的研判,还是要警惕陷入那种声量决定论的误区。毕竟,一段时间内,那种压倒性、脉冲式的网络表达,并不足以取代社群内在的差异性与多元化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