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已建成5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2024-12-18 08:42:35 - 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刘倩雯

12月17日,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积极推进美丽武汉建设打造无废城市武汉样板”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武汉市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的最新进展,截至目前,武汉市累计完成110项重点任务、建成31个固体废物利用处置项目。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余靖玲透露,武汉现已建成5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05家湖北省绿色工厂,打造200余家武汉市无废工厂典范,形成横向无废工厂、绿色工厂,纵向国家、省、市三级绿色化梯度培育模式。

6000万元助力企业绿色化提升

在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武汉市将工业企业作为“无废城市”和美丽武汉建设的重要力量。近三年,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安排约6000万元,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绿色化提升。数据显示,武汉一批典型企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率超过90%,远高于全国工业固废平均利用水平。

国家级绿色工厂——格林美城矿公司首创“流程化、机械化、无害化、资源化、信息化、教育化”的中国报废汽车处理模式,对报废汽车和各种复杂金属废料进行分类回收,实现报废汽车的整体资源化利用,弥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全国第一家以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开展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的单位,岚图汽车实现了汽车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80%、可回收利用率达到98.6%的目标。

益海嘉里大力发展水稻循环经济,围绕一粒稻谷用到极致,把加工水稻的副产品米糠和稻壳作为原料再加工、综合再利用,米糠炼油,稻壳做燃料,稻壳灰还能制轮胎,首创了以“水稻循环经济”为代表的全新产业发展模式。

提升固废资源化利用率

随着绿色发展深入推进,武汉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持续下降,从2020年0.31吨/万元下降至目前的0.28吨/万元,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7.95%。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50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覆盖推进循环化改造。

目前,全市共打造1487个“无废细胞”,覆盖学校、工厂、机关及事业单位、商场、饭店、景区、快递网点(分拨中心)等场所,推动“无废”理念接地气、入人心。各区、各部门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开展“一区一品牌”创建,“百花齐放春满园”。

武汉市科创局组织武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实施的科技重大专项——“炼铁过程极致能效降碳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突破,其烧结工序能耗从51.32千克标准煤/吨降低至41.99千克标准煤/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江汉区北湖街依托近零碳示范社区建设,推进老旧小区低碳化改造,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口袋公园运动发电器材等多样化低碳生活设施。开设绿色零碳循环超市,支持居民“旧物互换”。

江岸区创新探索岱家山科创城“无废园区”创建,进一步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黄陂区从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着手创建“无废景区”,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增强游客文明旅游意识。新洲区建立“区街联动、以街为主、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的工作机制,实现农药废弃包装回收率达90%,处置率达100%,位居全省第一。东湖高新区开展生物城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智能监管等探索,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质效,持续推进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智能化、精细化监管水平。

责编:ZB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