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点滴在这里都有印记
在山东省青岛市,教育数字化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破题”的钥匙。“近年来,青岛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着力破解教育评价‘轻过程、重分数’等问题,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局面。”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元韶说。
实现过程性评价,让学生的日常表现“被看见”
“这学期,我跳绳水平进步很大!”青岛西海岸新区双语小学五年级学生田宇帆自豪地告诉记者。他面前的屏幕上显示,刚刚他在一分钟内完成了168个双脚跳绳动作。
在体育教师侯立旺的手机里,一份份成绩单也同步生成了。“教师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性训练。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表现都有了明显提高。”侯立旺说。
加强过程性评价,是教育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要全面掌握每名学生的日常表现,仅凭“人力”很难实现。
近年来,青岛市抓住智慧教育改革的机遇,打造了229所智慧校园特色校,市级层面建成“青岛教育e平台”等应用,各区、各校积极探索建立数字化评价平台。许多教师都已经习惯随时打开电脑或手机上的评价系统进行记录:“今天这几位同学课堂发言积极,加一分。”“积极报名运动会,为你积一分。”……
到了学期末,日常积累的海量数据便发挥出更大作用。数字化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自动生成学生全方位的评价报告,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如今,数字赋能真正实现了过程性评价,让孩子们成长的每个点滴都有印记。”双语小学德育主任焦淑慧说。
注重“五育”并举,让孩子能在评价中发光
走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很容易被走廊和班级的大屏所吸引,上面显示着全校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得分等数据。再细看,有的学生刚刚在“诚实守信”方面获得5颗星,有的学生在“认真晨读”中获得5颗星……
“这已经是学生综合素养评价4.0版本啦。”校长修文艳说。2017年,崂山实验二小开始探索数字赋能教育评价改革,开发应用平台实现评价数据信息化采集,从会生活、有情趣、敢担当、能创造4个方面细化学生行为表现和评价指标。这些年,学校针对学生素养评价的采集内容更加丰富了,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特色自定义评价指标。
搭载上数字化平台,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被细致呈现在师生面前,“五育”并举的评价导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师生。
“许多‘默默无闻’的好孩子被发现了。”崂山实验二小班主任何金铎说,有一次,她发现班上一名文静的女生主动打扫了整个班级,“过去可能只是口头表扬,现在我决定在班会课上打开大屏为她点赞,全班同学的印象都很深刻”。
无独有偶,青岛许多中小学都根据学校特色,构建个性化评价体系,学生评价“不再只以分数论英雄”。在八大峡小学,“海洋小卫士”的荣誉闪闪发光;在金门路小学,学生可以在尚德雅行、善学求新、健康活力等方面积累“小水滴”……
今年,青岛市在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推广应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与各校个性化评价互相补充,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进行综合评价。
打通家校社之墙,让各方力量助力教育发展
手持放大镜,观察落叶和果实;拿着照相机或画笔,记录大自然的美……在市南区金门路小学开展的“四季北山——金童觅秋”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们收获满满。陪伴在他们身边的,不仅有教师、同学,还有博物馆的专家、植物学专业研究生、职业院校旅游学院的哥哥姐姐们。
作为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市南区试点构建家校社协同的综合评价模型,实施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双向四维”互动评价。
“智慧评价需要家校社共同参与。”金门路小学校长杨红介绍,近年来,学校让家长成为评价的助力者,将社区参与情况也纳入评价体系,不仅让评价更多元、更真实、更准确,还撬动了教与学的变革,为开展类似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基础。
一座座数字化的桥梁,进一步打破了家校社的围墙。“家长在研学实践中不再是看客,而是深入参与活动,观察孩子的表现并在平台上给出评价。”八大峡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说。
与此同时,数字化也在影响着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
今年,青岛市全域推进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试点工作。各区(市)、学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全面发展,探索构建学业述评指标体系。每学期,学校组织教师结合数据分析进行教学自述。学业述评和教学述评都被纳入教师考核内容,作为评优树先、岗位评聘的重要参考。在此基础上,青岛市鼓励各区(市)充分利用述评结果,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绩效考核办法。
“我们还将加强数据共享,减少重复测评、多头评价。未来,数字赋能教育评价改革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姜元韶说。
原标题:成长的点滴在这里都有印记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