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周】上海何以“挑大梁”

2024-12-18 10:53:18 - 上观新闻

“挑大梁”所要挑起的,并非单项任务。

【上海一周】上海何以“挑大梁”

【上海一周】上海何以“挑大梁”

上周,杨浦复兴岛嘉宾云集。12月13日,“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开启日活动在复兴岛举行。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出席,并为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重点实验室揭幕。

以此为契机,上海相关方面将创新集成运用各类新型数字化技术,建设虚实相生、线上线下联动、万物互联感应的时空数字孪生系统。到2027年,全面提升城市时空智能治理能力,支撑千行百业垂类应用需求,形成人工智能时空领域若干产业集群。

启动日活动上,上海量子城市星空联盟成立,“复兴智塔”孵化巢台签约,上海数字智能孵化基地、上海设计艺术创作基地、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基地揭牌,将以复兴岛为基地,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及行业机构等,开展协同研究,构建时空基座,打造标杆场景,培育产业集群,创造品质生活,助力建设面向未来、令人向往、让人民倍感幸福的数字之城、智慧之城、未来之城。

也是12月13日,上海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召开,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其间提及多项转型,包括“发展空间转型”。

会议指出,上海要统筹推进三大先导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贸易业态转型、发展空间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上述转型,是上海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打下扎实基础,更好承担重大战略使命的关键举措。

【上海一周】上海何以“挑大梁”

上海是一座肩负着特殊战略使命的城市,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这些战略使命并不是抽象的。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挑大梁、作贡献。

陈吉宁在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强调,上海要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步强化挑大梁、作贡献的责任担当。这是2024年进入收尾阶段、2025年亟待开局时所亟需的精神状态,亦与今后更长时期能否掌握战略主动密切相关。

“挑大梁”所要挑起的,并非单项任务。无论眼下的稳增长,还是长远的新动能,乃至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上海均应在全国率先探路、提供样板。作为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的城市,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背景下,能否挑起多重“大梁”,亦面临巨大挑战。

转型,是应对挑战的必然之举。这一方面需要强大魄力,一方面亦需要坚定定力——愈是考验艰巨、变数增多,愈是要有清醒的战略判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陈吉宁在会上指出,要着眼服务国家大局,始终保持战略敏捷,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从全局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对上海来说,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治理现代化优势也没有变。如何将这些优势充分激活、有效落地转化,考验各方的勇气和智慧。

【上海一周】上海何以“挑大梁”

一年来反复强调的“奋力一跳”,仍是当下的关键词。陈吉宁指出,要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奋力一跳,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设定预期目标,深入挖掘增长潜力,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会上明确明年多项重点任务,包括着力扩大内需、以高水平改革开放推进“五个中心”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更实举措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等,这些都是上海需要“挑大梁”的具体方面。

在一系列增量政策举措渐次推出之时,相关工作的落实落地,都需要展现特殊的眼光、冲劲和执行力。

比如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放在明年九大任务之首的扩大国内需求,上海明确,要抓住机遇、用好政策,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申报和储备,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

“五个中心”建设方面,上海要深入落实国家战略任务,持续抓好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决定》各项改革,着力深化服务业改革创新,加快推动标志性的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显然,能否争取和把握更多先行先试机会,提升政策整体效能,关乎经济运行质效。这些机会不会凭空而来,归根到底要看是否基于对自身发展定位、发展逻辑的深刻把握,重中之重是在对“四个放在”的深化认识中,同国家战略任务的紧密结合。本质上,这又考验着一座城市在战略层面的把握能力。

产业、业态、空间、企业等各个层面的转型,同样强调战略把握,同样强调落地效果,真正的发展之道,是在充分战略考量下的勇于作为、善于作为,“干字当头、奋力一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