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构建特色农业品牌体系 擦亮现代农业金字招牌

2024-12-18 12:30:02 -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构建特色农业品牌体系

擦亮现代农业金字招牌

“吨半粮田”创建超5万亩,19种品牌农产品入驻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72家……近年来,邯郸围绕强筋小麦、精品蔬菜、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基础支撑、突出营销推广、提升服务能力、推动产销衔接,构建具有邯郸特色的农业品牌体系,擦亮现代农业金字招牌。

邯郸:构建特色农业品牌体系 擦亮现代农业金字招牌

高标准农田超700万亩

永年区西张固千亩示范方亩产1689.6公斤,磁县百亩高产示范方亩产1657.22公斤,曲周县“绿色吨半粮”示范方亩产1522公斤,全年小麦、玉米亩产达到“吨半粮”创建目标;魏县、肥乡区、广平县等地玉米高产示范方夏玉米实收亩产均超850公斤……今年,邯郸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再获丰收。

邯郸是农业大市、全国小麦主产区,2013年以来,连续11年粮食总产超100亿斤。“今年,邯郸粮食生产预计将实现单产、面积、总产‘三增’,继续跻身全国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行列。”邯郸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常智说。

为实现粮食优质、高产,近年来,邯郸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财政资金、整合资金、社会资金项目多面开花。今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5万亩,共建成高标准农田700余万亩。“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将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邯郸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科科长杜凌峰说。

为推动稳产增产关键技术和品种落实到位,邯郸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加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分作物、分区域制定单产提升技术路径,遴选发布水肥一体化灌溉等主推技术34项、“冀麦765”“马兰1号”等主推品种51个,全市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通过新技术应用实现粮食平均增产5%至8%。

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推动种业振兴。邯郸建成27个科技小院,实现科技小院县(市、区)全覆盖。成功争取邱县、肥乡区、临漳县、大名县、广平县等5个国家粮食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100万亩次。“众信麦998”刷新全国小麦高产纪录,“沃玉3号”获202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两个优质粮种同时上榜农业农村部推介的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

邯郸:构建特色农业品牌体系 擦亮现代农业金字招牌

19种特产入驻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

今年11月,核桃油、辣椒酱等19种邯郸特色农产品入驻广州农村产权交易所,为开拓全国市场打下基础。这也成为邯郸加大农业品牌推介力度、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实践成果。

今年,邯郸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做好土特产文章。鸡泽辣椒、大名小磨香油、馆陶黄瓜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推进农产品进京展销,农产品走进北京西站、王府井步行街等场所,在北京新发地举办“冀南麦”品牌发布会,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和知名渠道采购商面对面对接;邯郸农产品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品牌农产品“万里行”等活动,邯郸市举办“一品一主播”专题培训班,提升农产品企业线上销售和运营能力……

为推进品牌兴农,该市建立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重点支持提升产业优势大、市场占有率高、可塑性强的农业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大对经营主体品牌维护、品牌保护,推动农业品牌建设数量、质量双提升。目前,邯郸有绿色食品认证215个、有机产品认证26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7个,培育涉农中国驰名商标20件,鸡泽辣椒、涉县核桃、邱县蜂蜜红薯等省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8个,省级领军企业品牌12个。

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524家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名单,河北奥贝斯食品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这家集养殖、屠宰、加工、生产、销售、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羊肉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带动周边地区1.3万余户农民实现就业增收。

近年来,邯郸围绕龙头企业招引配套项目,力促企业牵手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补强产业链,形成“葡萄串效应”。通过订单关系、固定产销、股份合作等方式,打造一批关联紧密、相互配套、功能互补、利益共享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24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123家,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市创建邯郸滏东、馆陶县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培育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1个。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荣登“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目前,邯郸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达72家,引领688家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融合发展,带动190多万农户增收致富。

河北日报记者陈正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