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点亮冰雪世界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中国风点亮冰雪世界
“御剑飞行”“腾云驾雾”是许多人的梦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种超然想象。眼下,这一想象的画面在一些滑雪场就能看到。
近年来,冰雪运动在多地迅速崛起,冰天雪地成为不少人的向往之地。画上京剧脸谱、着上一袭红衣、踏上滑板驰骋雪场,风驰电掣间尽显少年风流。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风元素融入其中,冰雪运动在中国更添一份文化内涵与新鲜活力。
1
国风与冰雪,适配度超高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的雪道在灯光和烟火的映衬下化作一片奇幻舞台。伴随《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经典旋律,20多名滑雪爱好者身着京剧、川剧等戏服从山顶飞驰而下,赢得观众阵阵欢呼。
这一幕是冰雪秀系列活动“大东起国风·粉雪映华夏”的精彩呈现。连日来,影视秀、朝鲜族风情秀、满族风情秀等活动轮番上演,为新雪季掀起了一场国风冰雪文旅热潮。
活动参与者、博主张孟轩将自己穿戏服滑雪的视频上传至社交平台,点赞量突破420万。网友纷纷留言:“国潮就该这么玩!”“太燃了,我也要去滑雪!”张孟轩说:“我们用京剧扮相结合滑雪,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滑雪、爱上滑雪。”
如今,全国各地正在上演文化与冰雪的“双向奔赴”,碰撞出绚丽火花。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的莫尔格勒河畔,“天天冰雪那达慕”让游客沉浸式体验蒙古族民俗文化;北京什刹海再现冰嬉雪舞的古风神韵,游客玩冰雪、买文创两不误;长春南溪里文旅小镇则在建设备受期待的《黑神话:悟空》授权主题戏雪乐园。
“冰雪能提供观赏与娱乐,更是文化传递的载体。”长春冰雪新天地总经理任鹏说,希望每位游客在感受冰雪乐趣的同时,体会文化故事与工艺之美。
2
“冰雪+中医”成新选择
“走,下山推拿去!”夕阳余晖洒在雪道上,几个年轻人抱着雪板,从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走出,商量着用“中医力量”舒缓滑雪后的疲劳。
距离度假区车程不到10分钟的南沟村,有冒着热气的饭店、鳞次栉比的民宿,而新兴的推拿店和排酸馆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体验。
“上山滑雪、下山养生。”39岁的南沟村村民张靖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趋势,去年在自家农家乐增设推拿项目,几乎每晚都有人排队。“我们用艾草结合按摩,舒筋活血,特别受年轻人欢迎。”她说。
早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医药展示空间和体验馆便让全球滑雪爱好者领略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还组建了中医滑雪保障队,通过针灸、中药敷贴、拔火罐等疗法,帮助运动员缓解疲劳和损伤。如今,这一模式正走向大众,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今年,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相继建设了中医康养馆。在吉旅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内,开业不到1个月的人参旗舰店成为热门打卡地,单日最高销售额超5000元。旗舰店设有人参文化展示区,除销售外还充分展示通化人参文化。工作人员马桂红介绍:“人参鸡汤、人参口服液、人参蜜片等产品特别受雪友青睐。”
“冰雪+中医”的跨界融合,正逐渐成为冰雪文旅的独特标志,为冰雪经济注入更多想象空间和可能性。
3
国产装备引领新潮流
身穿中式斜襟设计、点缀国风格纹的滑雪服,27岁的丁旭向记者分享道:“这是国产品牌的雪服,不仅防风保暖,还特别有武侠风。”他说自己正准备入手一块国产碳纤维雪板,“滑了5年雪,现在更倾向于国产品牌,不仅设计独特,科技水平也毫不逊色,性价比非常高。”
随着冰雪运动从曾经的小众爱好逐步走向大众消费,装备国产化的浪潮也悄然兴起。从体育服装、器材护具到造雪机、压雪机等机械设备制造,国产品牌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加快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冰雪装备相关的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也从2015年不到50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220亿元左右。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在河北张家口的冰雪装备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一家气膜制造企业推出的光伏气膜可为冰球馆省下高昂电量;在吉林省,红旗雪车实现国产雪车“零的突破”,雪板打蜡车、百凝盾冰刀、发热滑雪袜等产品亮相北京冬奥会,吉林化纤碳纤维滑雪板等产品开展体验推广。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是冰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佘伟珍认为,有关地方应抢抓政策机遇,探索建设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冰雪装备器材基础前沿、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先进制造工艺研究,不断提升产品研制能力,推进产品迭代创新。
从滑雪服上的国风图案到滑雪后的中医养生,从传统文化的魅力到国产冰雪装备的突破,中国冰雪文旅产业正在以“中国风”的形式发展壮大。未来,随着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政策的持续支持,中国冰雪文旅产业将迎来更多可能性,让更多人感受到“御剑飞行”般的中国式浪漫。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