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需要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一个优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优秀的企业家。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企业家的贡献举足轻重,他们有的将国有企业锻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有的艰苦创业,推动企业成为地方经济“明星”。
企业家精神内涵丰富,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其有着不同的要求和理解。同时,企业家群体也面临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提升的问题。在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怎样的“企业家精神”?又该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从而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01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从字面意义上看,企业家精神就是大部分企业家身上所具备的、区别于非企业家的特质的总和。学术著作中的“企业家”一词最早由18世纪3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提出。他认为企业家的核心职能是配置资源,即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和产量较小的领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和产量较大的领域。这一观点后来得到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的进一步丰富。他提出,企业家的核心职能是处理经济非均衡的能力。新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则丰富了企业家的职能,提出企业家至少要完成好整合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承担生产中的各种风险以及领导其他劳动者等三项任务。在此基础上,马歇尔用了“活力”一词抽象地概括了企业家的特质,丰富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企业家定义来源于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论述,即企业家最重要的职能不是在现有条件下按部就班地组织经营和生产,而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毁灭”,以实现经济要素的新组合,因此,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熊彼特认为,创新不仅包括纯粹的技术改进,还包括引进新的生产方式、开辟新的市场、实现新的产业组织形式等。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伊斯雷尔·柯兹纳认为,企业家能够善于发现被别人误判而埋没的机会,通过有效地配置资源来获取利润。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进一步综合了熊彼特和柯兹纳的观点,指出企业家是这样一种人:从来没有引起变化,但又总能创新地把变化变为机会。企业家本身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或者说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就是能够合理拥抱不确定性,在变化中找到创新的机会。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将企业家精神分为两类,一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另一类是利用各种机会去谋取私利、不推动甚至破坏经济增长的非生产性企业家精神;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企业家分为复制型和创新型。复制型企业家从事与现有企业完全一致或者非常相似的商业活动,其本质是优化资源配置,发现和修补市场的不均衡。创新型企业家从事新的商业活动,比如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些新的生产工艺,也就是打破原有的均衡、创造新的均衡。由此,就构成了一个2*2矩阵(如图1)。当然,真正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型的生产性企业家精神,这也是企业家区别于非企业家的核心优势,即在法律范围内打破旧均衡、创造新均衡,其最明显的特质就是通过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创新。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身上显露出的,通过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创新、追求利润的特质。所以,不是每个企业的所有者都是企业家,只有具备了企业家精神特质,才可以称之为企业家。
02
为什么需要企业家精神?
从理论层面和历史规律来看,企业家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到现代》一书基于历史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历史的分析,提出了有关企业家精神的三个重要假设:一是如果没有企业家的参与,发明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大大降低;二是企业家的活动并不总是生产型的,也不总是增长促进型的;三是在任何特定时期的社会中,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方向都依赖于现行的制度安排,以及这些制度安排为企业家活动所提供的相对报酬。换言之,企业家精神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力,但这一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现行的制度安排,具体而言就是需要一个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在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下,企业家精神是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自变量,是资源优化配置、技术不断进步、资本逐渐积累、经济日益增长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借助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来理解企业家精神的作用。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模式可以简化为四个环节,即“市场的扩大—分工的深化—技术的进步与创新—经济的增长”。从本质上看,企业家在这四个环节中发挥了“动力机”的作用,即市场的扩大是企业家们开拓的结果,分工的深化是企业家们引导的结果,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是企业家们行为的结果,经济的增长需要企业家们发现未来的投资机会并不断积累财富以投资于未来。换言之,在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下,企业家精神不仅有助于发现和修补市场的不均衡,更有助于通过研发带动新产品、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和当前我国发展的环境来看,企业家精神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涌现出一大批企业家,他们主动发现和修补市场的不均衡,通过市场手段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同时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配置全球资源,造就了中国经济长达四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当前,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依靠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越来越不可持续,为此必须转向创新驱动,打破旧均衡、创造新均衡。不可否认,现今我国经济内部结构亟需转型升级、外部环境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生产等造成巨大冲击。由此,激发企业家精神成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其要义正在于此。
03
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家精神内涵
新发展阶段的核心特征是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内外部环境、主客观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布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企业家精神不仅需要具备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创新的学理特点,还需要结合新的环境要求,实现学理内涵和环境内涵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爱国。正如威廉·鲍莫尔等学者提出的,企业家精神作用的发挥需要依赖于一个稳定的、法治化的市场经济制度安排,而稳定制度的前提是国家职能的充分发挥。亚当·斯密提出了国家在市场经济制度中的三项重要职能,即保护本国社会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保护人民,使社会中任何人不受其他人的欺辱和压迫,换言之,就是建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因此,客观上看,只有国家强大、安全、稳定,企业才能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盛不可分割。当然,爱国不仅是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企业家的光荣传统和文化基因,张謇、卢作孚、陈嘉庚、荣毅仁、王光英等著名企业家都是爱国典范。企业家精神中的爱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宗旨使命一定要以国家、民族、人民的福祉为重;二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绝不能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二是创新。约瑟夫·熊彼特等学者都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加强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的技术瓶颈,既是我国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企业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创新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涵。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不仅包括技术的创新,还包括经营模式、发展理念等多个方面的持续创新。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化成为大部分企业的必选项,有的企业主动把握机遇,升级经营和发展模式,化危为机,实现了逆势增长。
✦三是诚信。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法国社会学家艾米尔·涂尔干将社会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契约式关系,一种是非契约式关系。涂尔干认为信任不仅是维护非契约式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契约式关系有效运行的基础工具,因此信任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资本。建立市场中社会信任的关键因素便是企业家的诚信。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家的诚信不仅对他人有利,也对自己有利,因为诚信会形成一种社会对自己的预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企业家精神中的诚信包括强化法治意识、契约精神、守约观念,维护信用经济、法治经济等。此外,企业家还要做诚信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四是社会责任。何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增加利润,因为企业是价值无涉的。这一观点受到学者阿奇·卡罗尔的批评,他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现实中的企业如果只考虑利润,将会被视为没有社会责任。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进一步指出,“行善赚钱”是21世纪企业社会责任的新内涵,也就是通过创造对社会有益的商业活动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一观点逐渐成为企业界的广泛共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得到市场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可以说,社会责任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标志性内涵。社会责任具体表现为对利益相关者权利的维护,包括客户权利、员工权利、股东权利、供应链权利、行业生态权利等。比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企业通过线上方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并且主动承诺不裁员,努力维护供应链稳定、为行业生态赋能纾困,不仅维护了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也提升了企业的信誉,同时实现了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五是国际视野。亚当·斯密最早提出自由贸易理论,指出自由贸易可以使参与贸易的双方都获得好处。大卫·李嘉图进一步提出了比较优势论,认为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小的商品生产方面仍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仍具有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在推动世界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国际化。许多企业家勇做经济全球化的弄潮儿,在全球开展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尽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也不可阻挡,因此,国际视野仍是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必备内涵。企业家精神中的国际视野具体表现为:企业家要着眼和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把握国际市场需求、研判国际市场动向、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防范国际市场风险,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企业。
04
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
正如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指出的,“社会制度可以促成创业活动在相当大程度上从寻租和军事暴力转向创新和生产”。那么,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弘扬企业家精神呢?笔者有以下三条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保护和激励企业和企业家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产权保护制度、专利制度、破产保护制度、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等,都对促进企业家精神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其中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地位得到了更为清晰的界定。未来,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让企业家无后顾之忧,心无旁骛地生产一流产品、发展一流产业。除了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之外,还要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比如提升行政服务效率、增强金融体系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等,要通过制度不断激发市场的创新能力。第二,加快建立现代公司治理制度。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不仅受到企业外部制度的影响,也受到企业内部制度的影响。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出现使得企业内部权责清晰、激励明确,既有利于保障企业家精神的发挥,也有利于通过科学的程序选拔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战略领导者。相反,企业内部如果缺乏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约束,就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从而抑制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第三,全力营造支持企业家成长的社会文化氛围。文化的本质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如工业革命时期,绅士之间相互信任的文化价值观这一非正式制度,使得陌生人之间的交易成为可能,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既要努力营造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激励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要努力营造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通过优秀企业家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敢于改革创新、坚持诚信守法、勇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
(转自:包钢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