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陷入的思维困局:买于优势、卖于劣势

2023-03-18 09:27:02 - 投资有道

曾经陷入的思维困局:买于优势、卖于劣势

最近大盘一回调,很多人便不由也跟着卖出,如果咱们仔细去观察,你会发现,很多人的操作都绕不开这样一个困局:买于优势、卖于劣势。

何意,相信咱们都有类似的经历,买入一家企业时,大谈特谈生意模式的优势,然后买入,之后卖出之际,却是因为行业短期不景气,此类思维行为,一言概之,因优势而买入、因劣势而卖出。

若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评判,我们会觉得这个买入简直太草率了,这操作简直就是母猪发情——太过感性化,为何买入之前就没有看到劣势呢?

跳出思维看思维,才能看的更透彻,这事先别着急忙着批判,事实上,咱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不信咱们可以想象一下,现在持仓的股票,当初又是如何买进的呢?

谈别人说多了有些虚,谈谈自个。

必须要说,我在买入股票时,感性化也是个很重要的催化因素,当初在买入片仔癀时,大部分买入因子都是奔着优势去的,什么“股本小品牌大”,什么垄断绝密,什么成长性护城河……这一系列的优势,让我先行买入。

但真的就是买定离手不问不管吗?就这样一路傻呵呵的持有?当然不是,中间有很多小插曲,后期持有过程中,发生的很多关于它的劣势和利空,比如关于中药的政策及舆论倾向,一度让我动摇过,那个时候,如果真因为利空卖出了,也一样是掉进了“买于优势卖于劣势”的困局。

不仅片仔癀,还有牧原,不得不说,在起初买入之时,也是更多的感性化驱动,但买入不是问题的结束,而是问题的开始,买入后很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比如周期股、估值逻辑等,这些暴露出来的却都是它的劣势,这个时候,这些问题你解决不了,那么就得逼着你卖出。

所以,表面看上去的一路持有,在内里面,却充满了对劣势问题的解决,解决的了就持有,解决不了,就下车。

这时或许有朋友会说,为何一开始不把这些优劣势都搞明白再去买呢?理论上确实应该这样,但在实际中,大多数人都是困于人性。

不说买股票,就说咱们买其他的东西,可以回想下,我们多少次的购买都是基于感性下的决策呢?咱们大可回想我们过去的经历,很多基本都是基于优势而买入,我见到过也经历过太多这样的事,包括相亲谈恋爱,无不如此,多少人因为对方的优点而选择在一起,又有多少人因为对方的缺点而选择离开……这都是买于优势、卖于劣势。

何况房子、车子,又何况是股票呢,之所以谈这一点,是想摆明一个不争的事实:大部分人还是会基于优势而买入,同时缩小或看微劣势,在卖出时,大部分人则是因为劣势而卖出。

咱们细品,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对投资很致命的一个思维行为,它的暗含本质是你的买入是存在重大缺陷的,你没有客观考量劣势,咱们卖出正确的的思维应该是买入预期被打破,由此我们才卖出,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买入卖出逻辑应该是相通的,但这里却是不通的,一句话,因为A买入,A没变,你卖了,原因是因为你看到了B。

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买入时各种优势顶呱呱,赞不绝口各种夸,买入后发现原来公司还有这样一个劣势,而且这个劣势让公司陷入了短期的困境,所以你就要下车。

典型的就是因绝佳的生意模式而买入的投资者,在买入时扩列了一圈优势:高roe、小股本、大赛道、高成长性……,于是,你买入,但买入后你发现,它生意模式的其中一个劣势让你很头疼,那就是需求比较小众化,这让公司在短期内销售受阻,于是你卖出了,因为劣势卖出了,虽然你买入时的优势并未改变。

必须要说,这是一种人性弱点下的思维行为,怎么解决呢?首先要意识到它,其次反过来想,我分享下我的方法。

买入时不要因为优势而买入,而是要因“劣势”而买入,何意呢?翻译过来就是,当你一个公司的优势吸引到你时,先别着急下手,而是看一下它的劣势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忍受,能不能看懂、控制,如果劣势没有问题,那好,上车就可以。

这就好比,你准备跟一你看好的相亲对象结婚,在做决定时,不要首先考虑她的优势多么吸引你,而是把她的缺点都罗列出来,问一问自己婚后能否接受或忍受,我一朋友就犯过傻事,他是洁癖,偏偏他瞧上的对象却在家里邋里邋遢,结果天天因此而大吵,最后不得已分开。

买公司也是一样,买入时要首先想到的就应该是,我们会因为什么而卖出,而事实上,我们看好的优势通常短期很难改变,让我们卖出的通常不是优势,而是劣势,所以,我们如果看好一家公司,要重点锁定劣势或公司的短板,而不是沉浸在对优势的陶醉中。

芒格说,如果他知道自己死在哪,那他一辈子都不会去那个地方,同理,我们被迫卖出的原因点,通常就是我们死掉的地方,这个地方通常就是企业的劣势或短板。

由此,如何破局呢?凝练为一句话: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永远优先死死盯住企业的劣势或短板。

这就是反向思维,如果把这句话从投资中抽离出来,它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一碗鸡汤而已,但是在这里,它却是我们投资中固化错误思维的靶向药物。

是否为鸡汤取决于能否跟我们的经历共鸣,商业巨子的兴衰录在农民那里就是鸡汤,但在企业家眼里却是宝贵的靶向药物。

本篇的意义在于反思,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有这么一个固化思维,其次才是对这种方法的试用。

比如对于海天,个人最初买入之时,虽然也是综合考量了各方面的因素,但还是有很大的感性化成分,大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你看到很干净的现金流,很稳定的生意模式后,会忍不住去买入它、拥有它,就像很多人看到漂亮美女后忍不住娶回家一样,人性在我们在买入之时,加持了太多的感性化,这里的逆向思维是,在买入海天之时,先撇开它的优势,而是把劣势解决掉:

1.估值小高估靠什么来消化;

2.成长性如何来保证;

3.大体量下获取成长性的依据;

4.品类拓展不及预期的考量;

……

这些劣势都考量清楚了,就可以大胆买入,短板不漏水,优势就会发挥效应。

对于片仔癀,也是一样先把短板解决掉:

1.中药智商税如何解释;

2.肝病中药竞品;

3.麝香产能瓶颈;

……

同时要意识到一点,让我们放弃或卖出的,通常都不是优势,而是劣势,正因如此,既然我们会死在这上面,何不死死盯着这点呢?

拿牧原来说,我相信很多人在买入时,都被它的高成长性和竞争优势所吸引,在强烈的感性下去买入,但一买入就发现,原来真不是这么回事,为啥呢,因为你买入几年之后,它利润大幅下滑,你开始意识到,原来它的周期性对企业的杀伤力如此之大,而且你也很难对周期股估值。

尤其疫情之下,你真摸不准过几年猪价下跌之后,猪股又是一副什么态势,于是乎算逑,在恐慌中卖出我们如果分析下整个过程,你会发现,牧原的优势一直没变,这也是你买入它的原因,但为何优势没变,而你却卖出了呢?因为它的劣势,由此你瞧,让我们卖出是它的劣势,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一开始就把它的周期性研究清楚呢?

要知道,等到劣势到来之际,劣势的杀伤力及情绪扑面而来,我们很难控制的住内心,这事只能提前有预演有逻辑,才会在劣势爆发之际做到淡定。

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总结和纠正,是因为我之前吃过不少这样的苦头,初期投资过钢铁股,当时钢铁股白花花的现金流撩动了我的心弦,被优势吸引进入,但周期股的威力吹来之际,我还是受不住下车,那件事之后,我也曾一度称自己为“买于优势、卖于劣势”的思维混乱患者,打那之后,但凡买股票,我都要盯着短板,只要盯着短板我心里就会无比的踏实。

同理,对一家公司的优势分析,远不如对其劣势或短板的分析来的更有价值,对于一些企业的优势,我们不必过于研究或追捧,它在实际操作中的价值不会超过短板对我们的影响,优势短期通常不会变,也很少成为陷阱,所以,不必过于沉浸其中。

比如都知道茅台有提价权、渠道利润有空间、毛利高等各种优势,我们对这些优势不必过于沉浸,因为这些优势,它短期很难改变,盯着变量而非沉溺于定量,聪明的人而是应该走到劣势这一头,去审视它对茅台未来的影响,比如提价权的放缓、挤压渠道利润对其销售的影响等,当我们把精力都放在短板上以后,你会发现,你的心一定踏实多了。

这就是反向思维:买于劣势,而非买于优势。因为通常让我们下车的是劣势,而优势通常短期很难去改变,所以,切莫过于沉浸于优势,在买入上面,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重要。

反之,在敲定短板之后,在卖出上面,让我们最占优的卖出方式,不是劣势引发的卖出,而是优势。

何意呢?刚才咱们谈到,那些因优势买入,又因劣势卖出的人,通常都是市场表现不好的情况下,因为从人性的角度去看,那些因优势而买入的人,也大概率会因为股价的大涨,而更加沉浸于优势中,相反,只有股价跌了,他才开始注意劣势,觉得不妙要退出,这个时候八成你是亏损了,所以基于劣势而卖出,肯定不是最好的方式。

而卖出最好的方式是基于优势,这也是逆向思维,因为在大涨中,人们通常都过于乐观,放大优势效应,而这时,我们更应该盯住优势,去看一下公司的优势能否支撑当下的高涨幅。

通常来说,过高的涨幅意味着市场放大了对优势的预期,所以这个时候的风险点,就转移到了优势上面,由此,我们才要更应该盯着优势,看它有没有加固或变化,如果发现它被过于放大,那么正好可趁机卖出,这个时候也通常能卖个好价位。

我之前也吃过这方面的亏,当年买入澳柯玛曾一度大赚,中途沉浸在其优势中,从而忽略了对其优势的客观评估,之后回归原点,做了把过山车,这事对我的教训还是很深刻的,在那件事中,我将自己称为“沉浸在优势里的意淫者”。

以上买入卖出的反向思维,在本质上则却是相对思维,它不是绝对的去衡量所有风险点,而是基于人性和现实,通过推断那个最可能得大概率的风险点,去落化纠正出的一种相对思维。

因为从严格意义上去说,在买入时,优势也是需要衡量的,卖出时,劣势也是需要跟踪的,一个也不能少,但这是理想状态下的严谨逻辑理论,从现实层面,咱们看到,人们通常买于优势而又卖于劣势,我们发现,现实层面上,买入的风险点更多在于忽略了劣势,而沉浸于优势,在大涨卖出上面,我们却又放大优势效应,这反而又成为一个现实层面下大概率的风险点,所以说,这是为了专门纠偏而特设的一种相对反向思维。

如果咱们也一样犯有这种固化思维病,不妨再次参考以下解药:

1.大部分人通常死在公司的短板上,而非优势上;

2.买于“劣势”,而非买于优势;

3.最好的卖出是着眼于对优势评估;

4.优势短期通常不会变,所以过于沉浸优势意义不大,盯着变量而非定量;

5.沉浸优势导致盲目乐观,紧盯短板方得真正踏实;

最近正是牧原多空对战的节点,牧原系列,近期已陆续上传,关于未来猪周期会减弱的论断也已上传,之所以谈这一点,是因为它关系到未来牧原的一个估值标准问题,未来几年的利润跟猪股的估值标准同样是两道难题,利润预估正确,但估值标准相差很大,结果一样会不理想。

所以我从导致猪周期的四大因子特征出发,逐个拆解,来推估出导致猪周期大开大合的四大特征在未来会发生动摇的论断,再辅以国外集中化趋势对猪周期的平抑,来得出未来猪周期波幅会减弱的论点,若据此,则未来猪股的周期性减弱,也会无形提高估值标准,这也是影响猪股未来估值逻辑的重要因素。

否则以传统意义上的周期股估值去看,那么即便顶峰赚200亿,也只能有3000亿左右的估值,如此,就没有价值可言,所以,猪周期在未来是否减弱,直接影响着猪股的估值逻辑,同时也决定着当下的预判在未来能否顺利落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