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海情韵”非遗展演亮绝活

2023-04-18 05:55:18 - 媒体滚动

转自:辽宁日报

“辽海情韵”非遗展演亮绝活

王婷婷表演的古典戏法《桃源恋歌》,转瞬间变出数只牡丹花和红伞,让观众惊叹不已。

“辽海情韵”非遗展演亮绝活

本报记者杨竞文并摄

凌源皮影戏、辽宁鼓乐、评剧、抚顺地秧歌、古典戏法……4月14日至15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联合主办,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承办的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系列文化活动——“辽海情韵”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专场展演走进锦州、岫岩等地,320余名非遗传承人、40多项非遗项目集中展演展示,让广大群众沉浸式体验辽宁多彩非遗文化。

锦州:皮影火遍朋友圈

舞台上,白色的影幕在柔和的光晕下亮了起来,古朴俏丽的影人仿佛被注入了生气,活灵活现地舞动起来,婉转激越的辽西唱腔伴着苍凉的四弦、紧密的鼓点从影幕后缓缓流出……4月15日,凌源皮影戏《凌河欢歌》在锦州大剧院上演,11位传承人惟妙惟肖的表演,让现场观众拍手叫好。

“为了让观众看清楚表演者的操影手法,在LED显示屏上,把影幕放大,观众能细致地看到影人在影窗上对打武戏的表演,领会表演者的操影手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井春说。

我省“非遗+”模式涉及领域广泛且深入,一直领先全国。如“非遗+剧场”“非遗+纪录”“非遗+展示”“非遗+文物”“非遗+校园”“非遗+交流”“非遗+芭蕾”等。

为发挥“非遗+剧场”的优势,此次活动在锦州大剧院分设场内展演、场外展示两大区域。展演区以“辽海情韵”专场节目为核心,让皮影戏、鼓乐、京剧、评剧、东北二人转、短调民歌以及古典戏法、鸳鸯拳等非遗项目在舞台上绽放新的艺术魅力。展示区汇集了剪纸、雕刻、刺绣、面塑、布艺、荷包等20项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现场进行技艺展示和互动体验,通过剧场内外的有效联动,诠释传统文化之美,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

激昂的辽宁鼓乐、梦幻的古典戏法、火辣的抚顺地秧歌、清脆的唢呐、悠扬的马头琴等非遗展演,让人们在欢歌乐舞中领略我省多彩斑斓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省级代表性项目古典戏法传承人王婷婷表演的古典戏法《桃源恋歌》,将古典戏法和古典舞相融合,她一边跳舞一边变出各色各样的牡丹花和红伞,让观众惊叹不已。

当天,复州鼓乐团也来到了现场,高岩、宋喜平、金丰茂、房大鹏以欢快的唢呐、俏皮的咔戏,为观众带来辽宁鼓乐《篱笆墙的影子》。

京剧和评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两株亮丽的花朵。此次评剧(韩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丹,京剧杨派传承人宋伟东、丁光祖,李派老旦王丹,为观众带来《人面桃花》《杨门女将》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唱段。周丹说:我是“辽海情韵”非遗专场展演的老演员了,每一次演出都会被观众的热情感染。

“辽海情韵”非遗展演在锦州迅速火遍朋友圈。现场观众王艳表示,“在锦州从没看到过这么高标准的皮影演出,我的朋友圈里全是这次非遗的视频和图片,大家都在转发,可火了。”

岫岩:高跷让村民大饱眼福

随着国家非遗保护的全面提升,辽宁非遗也在更大的平台彰显着其独特的地域特色。

此次活动,不仅有“非遗+剧场”,还有“非遗+展示”。“非遗+展示”以辽宁特有的矿产资源非遗项目作为展示对象,遴选了阜新的玛瑙雕刻、抚顺的琥珀雕刻、大连的核雕等国家级非遗项目,囊括了多位传承人的作品。这些作品探寻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连接点,诠释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让人们在这些有生命力的“化石”——雕刻中,体验非遗文化。

琥珀雕刻非遗传承人陈焕升用手电筒把一件造型古朴的琥珀作品照亮,让孩子们能更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一些小虫子、小树叶,仔细给孩子们讲琥珀是怎么形成的。一名小学生说,他刚学了课文《琥珀》,今天能见到真实的琥珀长什么样,还摸了摸,特别开心。

除了“非遗+剧场”“非遗+展示”,此次“辽海情韵”还设置了“非遗进景区”“非遗进乡村”活动,为文旅融合助力,为乡村振兴添彩。4月14日,走进岫岩满族自治县,就包括“专场展演”和“非遗进乡村”两部分。其中,“专场展演”以“辽海情韵”精品节目为内核,打破了剧场展演的空间界限,让具有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秧歌、鼓乐、二人转,以及寓意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朝鲜族民歌、满族鼓舞等非遗项目,以更富艺术感染力的形式,回归非遗存续发展的环境中,使其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非遗进乡村”特别选调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海城高跷,在活动现场和当地的村镇展示跷功绝活。

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宋晓冬说,我们用12年时间打磨“辽海情韵”,更好地宣传推介了辽宁非遗文化,已经成为践行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范本。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