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三弦”说古今

2024-04-18 09:35:41 - 媒体滚动

转自:廊坊日报

一把“三弦”说古今

王深为爱人高树艳伴奏京东大鼓(作者供图)

在永定河畔固安文化广场、大湖公园、滨河公园等娱乐场所,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日,只要是有京东大鼓的演出,就会看到著名弦师王深老艺人的身影。半个多世纪,他手握着用了五十多年的三弦,为无数名鼓曲爱好者弹弦伴奏,也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京东大鼓新秀。他为推广和普及京东大鼓,多次举办京东大鼓培训班,并走进学校、企业、农村、社区进行公益演出,用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劳动人民的生活。

王深,1951年出生在固安县沙坨村一个普通家庭,自幼受家庭影响喜欢乐器弹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娱乐项目稀少,电视机还是奢侈品远未普及,三弦鼓书表演成为弥足珍贵的娱乐活动。每年到秋后农闲时节,盲艺人引经据典,绘声绘色地“说书”弹唱。人们吃完晚饭聚在一起,以天为幕,以地为台,驻足观看,不论大人、小孩都听得津津有味,晚上十一二点散场仍然意犹未尽。当年只有16岁的王深,白天帮助家里干农活,等到天黑他就匆匆地搬着木凳,来到临时鼓书表演地点,观看由邻村老艺人曹永信表演的西河大鼓《玲珑塔》等传统鼓书。这首以绕口令形式唱出的经典名曲,优美动听,听着入神的王深下决心学习弹三弦这门手艺。他期望有朝一日也能登台演绎。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把想学弹三弦的想法和父亲道出,之后,王深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大辛庄村曹老师的家中,说明来意,双目失明的曹老师抚摸着面前这个虎头虎恼的小伙子,对三弦的热爱,就答应了让西市村说唱西河大鼓的师兄孟广臣收下王深做徒弟。“由于师父孟广臣也是盲人,那时候出去表演时,我经常领着师父行走在蜿蜒的土路上……”王深回忆着说,他充当师傅“眼睛”“拐杖”的那段时光,很苦但也很快乐。

“千日琵琶百日筝、半世三弦学不成”是指学弹琵琶需要千日时间即三年多,学弹古筝要百日的时间是三个多月,而三弦最难学,有的人学了半世的时间,也不一定会弹奏。这句话道出了学弹三弦之难度。严师出高徒,师傅手把手教他弹三弦的指法、拨法等,带他细细感知音乐的韵律和节拍。经长年累月从实践中一点一滴地揣摩,他各方面的技艺逐渐提高。19岁便能独立表演,这让王深收获到了极大的满足感。

转眼到了1974年,当时县交通局正筹备成立文艺宣传队,在王仲贤老师的推荐下,王深抱着那把心爱的三弦,被文艺宣传队聘用。一时唱响大江南北的京东大鼓《送女儿上大学》,就是在那个年代兴起,被人们所喜爱。王深从弹西河大鼓慢慢地改为弹京东大鼓,经常为潘海川、刘万田等鼓书艺人伴奏,表演与时俱进的京东大鼓。

王深不但三弦弹的好,京胡、二胡、板胡、笙和打击乐也颇为擅长。京胡、板胡技艺,是在王仲贤老师的口传身教学而有成的。年轻的王深经常活跃在文艺舞台上,为戏剧爱好者伴奏,表演得淋漓尽致,得到了广大观众的称赞。

后来,沙坨村传承百年之久的小车会又得以再现,王深被推荐为小车会会长。“云车圣会”这一民间艺术,戏剧形式别出心裁,舞台色彩古典高雅,唱词唱腔古韵浓厚,别具匠心。20世纪八十年代,云车会这一文化遗产面临传承无果的关键时期,王深又挑起传播“云车圣会”文化遗产这副重担。王深用自己平时学习和掌握的乐理知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授新学员。村里群众群起响应,学员队伍不断壮大,文场武场演员齐备,几年的不懈努力培养了一批又一的新人。从2016年至今,“云车圣会”的队伍已经壮大而成今天拥有40人班底的云车会,已被列入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年来,在上级领导及县文联的引导下,王深老师把自家的院落当成学习京东大鼓的演绎场所,培养了一大批京东大鼓人才。他们走进校园,义务为学生们讲解京东大鼓的唱腔及表演技巧,让青年学生们亲身感受京东大鼓的韵味儿和魅力;他们走进农村,说新唱新,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京东大鼓节目,送到农村文化大舞台;他们走进当地敬老院,为老人们演唱京东大鼓及其他文艺节目,用情与爱给老人们增加了欢乐,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古稀之年的王深依然活跃在京东大鼓这个舞台上,潜心创作、倾情表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孜孜不倦地教授学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