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种花为何被称为“谷雨花”

2024-04-18 20:00:29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种花为何被称为“谷雨花”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群芳谱》:“清明后十五日为谷雨,雨为天地之合气,谷得雨而生。”由字面可知,“谷雨”是“雨生百谷”之意。“谷雨”过后,降水显著增加,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滋润,民间流传“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提醒农夫抓住降雨时节,努力耕作。在江苏各地,至今流传着诸多和“谷雨”有关的有趣民俗,堪称春天最后的仪式感。

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种花为何被称为“谷雨花”

南京文史作家陆晖告诉记者,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即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和其他节气一样,“谷雨”也有三个物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也就是说,谷雨过后雨量增加,池塘中的浮萍出现了;布谷鸟梳理羽毛,开始鸣叫催耕;戴胜鸟也降落在桑树上。谷雨,也标志着春天即将结束,天气渐渐暖和,人们马上就要迎来夏日。

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种花为何被称为“谷雨花”

在江南产茶的地区,人们在谷雨前夕采摘茶叶,制作“雨前茶”。“雨前茶”可称为“谷雨茶”,也叫“二春茶”。茶客们认为,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此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雨前茶”因而香醇可口。茶文化专家、《金陵茶文化》一书作者葛长森介绍,南京人要在“谷雨”这天邀请朋友品尝新茶。谷雨茶滋味清香,香气怡人。难怪清代江苏兴化籍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写诗赞叹曰:“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种花为何被称为“谷雨花”

在北方,人们要在谷雨这天吃香椿芽炸制的“香椿鱼儿”。而在江南,人们会在谷雨这天吃香椿头炒鸡蛋这道时鲜。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椿”和“春”同音。吃香椿,寄托着期盼春天长久停驻的美好愿望。

在很多人心目中,谷雨前后是江南最美的季节。南北朝时的文人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描绘的正是谷雨时节的江南晚春。杨花飘絮,杜鹃夜啼,樱桃红熟,牡丹绽放……毫无疑问,谷雨节气最美的观赏花,就是国色天香一般、此时怒放的牡丹花。而牡丹花也有“谷雨花”的美誉。

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种花为何被称为“谷雨花”

《清嘉录》。

“谷雨三朝看牡丹”,这是旧时在苏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说的是谷雨节气后的三天是观赏牡丹的最好时节。清代苏州文人顾禄在《清嘉录》(收入“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出版的《江苏文库》)中说:“牡丹花,俗呼‘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无论豪家名族,法院琳宫,神祠别观,会馆义局,植之无间,即小小书斋,亦必栽种一二墩,以为玩赏。”苏州人是那么热爱牡丹,不管是豪门巨宅、寺庙道观,哪怕是文人一间小小的书斋,人们都会在空地上种上牡丹进行观赏。

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种花为何被称为“谷雨花”

史载,苏州牡丹隋唐时从洛阳传来,南宋时就有崇宁、寿安、王希、叠罗、风娇、一捻红、朝霞、红鞋、红云叶等品种(范成大《吴郡志》)。明清时期,又出现了玫瑰紫、紫云红、玉楼春、新红娇艳、西瓜瓤、绿牡丹等名目。《清嘉录》中说,明清苏州牡丹最常见的品种名叫“玉楼春”,因其价格便宜,容易种植,深受喜爱。明代画家沈石田在《赏玉楼春牡丹》诗中赞曰:“白头杯酒重临轩,喜见名花又一番。春粉腻霞微著晕,露红渐玉淡生痕。酷怜似醉还饶笑,尽是多情尚欠言。老者相看聊见在,远谋何暇为儿孙。”

《清嘉录》说,苏州种牡丹的花农,以太湖洞庭山、光福的最多,牡丹盛开时,花农们载着牡丹,来到山塘花市出售。“士女游观,远近踵至,或有入夜穹幕悬灯,壶觞劝酬,迭为宾主者,号为‘花会’。”文人蔡云在《吴歈》中用江南民歌写出这一盛况:“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

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种花为何被称为“谷雨花”

秋翁种植牡丹。

明代苏州文学家冯梦龙《醒世恒言》(收入《江苏文库》)中有个著名故事《灌园叟晚逢仙女》。文中写到,主人公秋翁的花园中,牡丹开得最艳,“众人看那四边花草甚多,惟有牡丹最盛。那花不是寻常‘玉楼春’之类,乃五种有名异品。哪五种?黄楼子,绿蝴蝶,西瓜瓤,舞青猊,大红狮头。”“那花正种在草堂对面,周围以湖石拦之,四边竖个木架子,上覆布幔,遮蔽日色。花木高有丈许,最低亦有六七尺。其花大如丹盘,五色灿烂,光华夺目。”虽是虚构小说,却生动反映苏州人对牡丹的深深喜爱。

除了苏州,江阴、高淳、盐城等地也有观赏牡丹的风雅传统,已流传数百年。在盐城,牡丹是两种市花之一(另一种为紫薇)。在盐城市亭湖区的古镇便仓,有一片奇特的“枯枝牡丹”,花朵芬芳馥郁,叶片青翠欲滴,但主干却如枯柴一般干瘦。北宋末年,当过陕西参知政事的卞济之躲避战乱,隐居在便仓。他将从洛阳带来的红、白两种牡丹种在园内。红者,寓意报国忠心;白者,寓意清廉做官。每年谷雨时节,枯枝牡丹园繁花似锦,人们扶老携幼,前来赏花。清代,寓居连云港的李汝珍也来看过,他将枯枝牡丹写入名著《镜花缘》:“如今世上所传的枯枝牡丹,淮南卞仓最多,无论何时,将其枝梗摘下,放入火内,如干柴一般,顿可燃烧。”这“淮南卞仓”,正是盐城便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于锋

迎来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种花为何被称为“谷雨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