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走进越剧博物馆 探寻镇馆之宝深玫瑰红色蟒背后的故事

2022-05-18 13:53:56 - 央视

今天是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越剧之乡浙江嵊州,来认识一下越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五彩鳞形光片绣龙纹深玫瑰红色蟒,透过这件国家一级文物,去了解这背后的越剧发展故事。

浙江嵊州:走进越剧博物馆 探寻镇馆之宝深玫瑰红色蟒背后的故事

在越剧博物馆里,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有关越剧历史发展的各类物件,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数这件施银花五彩鳞形光片绣龙纹深玫瑰红色蟒。

浙江嵊州:走进越剧博物馆 探寻镇馆之宝深玫瑰红色蟒背后的故事

越剧博物馆讲解员吴飞燕:这件戏服是1937年施银花在上海演出《孟丽君》时特别制作的一件服装。它的工艺价值非常高,上面的塑料光片就花了258670多片,当时这些塑料光片都是由国外进口的,所以它的工艺非常的复杂,做出来的成品,看上去相当精美。

早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越剧在上海立了脚跟,成为当时民间的第一大剧种,穿着、打扮也达到了鼎盛。那时候,一些主要演员非常重视自己的“私彩行头”,往往戏班老板在搭班聘用演员时,也要看演员“私彩行头”的多少。当时的观众也是看人看行头,看行头看人,因此名演员竞相炫耀行头,有的小旦演出一夜连换十多套新服装,出现金亮的光片服装,从而形成舞台上人人头上珠光宝气、个个身上光片闪闪的现象。

细看这件施银花五彩鳞形光片绣龙纹深玫瑰红色蟒,面料为真丝素绉缎,蟒身上的纹饰由五彩光片绣缀而成。蟒的正身前后、两袖用群青色光片各绣一条腾云驾雾戏珠的龙,在蟒的下摆用群青色、银色,绿色光片绣有“三江水”纹,蟒身空余部分用深玫瑰红的光片覆盖。同时,其工艺价值也是极高的。这件戏服的面料为我国独特的真丝素绉缎,图案是典型的中国吉祥纹饰,独具匠心地采用不易损坏且色彩艳丽的五彩光片手工绣缀,在当时价值是四两黄金。

从1990年越剧博物馆开馆至今,这件施银花五彩鳞形光片绣龙纹深玫瑰红色蟒一直都是参观者驻足欣赏的焦点。

浙江嵊州:走进越剧博物馆 探寻镇馆之宝深玫瑰红色蟒背后的故事

越剧博物馆讲解员吴飞燕:它的历史价值在于反映出了越剧在那个时候拥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这件衣服也就是成了越剧服饰当中的一个创新之最,在2003年7月的时候,被浙江文物鉴定中心的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件服装也就成了我们越剧博物馆的一个镇馆之宝。

除了戏服本身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外,这件五彩鳞形光片绣龙纹深玫瑰红色蟒的主人也是大有来头的,她就是“花衫鼻祖”施银花。

袁雪芬等“越剧十姐妹”被广大戏迷所喜爱。其实,早在“越剧十姐妹”的年代之前,女子越剧演员的代表人物是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姚水娟等人,被称为“三花一娟”。她们是绍兴文戏男班过渡到女班的代表,也是女子越剧早期的名旦。

施银花是嵊州市甘霖镇施家岙村人,女子绍兴文戏时期的著名旦角。在她之前,越剧都是男性演员,没有女性演员。她是越剧史上第一位女花旦演员,后被誉为“越剧泰斗”“越剧皇后”,并冠为“三花”之魁。

1949年,施银花随丈夫到中国台湾地区后,继续致力于自己热爱的越剧事业,把此蟒转赠给同样热爱越剧的俞兰芳。1992年初,俞兰芳带着施银花的遗愿,专程回到家乡嵊州探亲,后来,俞兰芳回台后,就将这件饱含着施银花对越剧及对自己无限爱意的光片蟒寄来了,之后就一直珍藏在嵊州越剧博物馆。

(总台记者高珧何丽丽程万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