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实 细 成都五院帮扶的幕后功夫

2023-05-18 03:10:48 -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医疗团队在高原打造出重点专科,驻村干部将高原农产品输向山外

全实细成都五院帮扶的幕后功夫

全 实 细 成都五院帮扶的幕后功夫

拉姆(化名)阿妈听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成都五院”)骨科专家叶永杰带着医疗团队已经抵达色达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色达县医院”)时,她正在山上挖虫草。她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匆匆下山,驱车两个多小时抵达色达县医院,亲手为叶永杰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自己的敬意。她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源于成都五院“组团式帮扶”的专家团队为她实施了人工膝关节手术,让她从半失能状态重新成为家庭劳动力。

在甘孜州色达县,类似的感激与敬意频频出现。从医疗帮扶带来卫生健康事业的整体提升,到产业帮扶带来居民收入的增加,再到帮助当地村民解决实际而细微的困难,成都五院用“全、细、实”三个关键字,建立起一个立体式帮扶架构。

藏族阿妈获救

隐藏着一个帮扶深意

成都五院对甘孜州色达县和泸定县的帮扶始于2013年,如今已走过10个年头。从定点帮扶到“传帮带”帮扶,再到如今的“组团式帮扶”,层层递进中,当地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故事要从2022年开展的“组团式帮扶”说起,“我们不仅要帮当地医院实现医疗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同时要让当地群众即时享有帮扶获得感。”成都五院院长周政说。在这一背景下,该院从去年3月起在色达县开展的“骨科开放日”活动成为被当地广为传颂的最大亮点之一。

高原的气候和人们的劳作方式让骨关节病成为普发疾病,尤其是膝关节病变患者较多。“他们要跪在湿冷的草地上寻找虫草。”成都五院派驻色达县医院担任院长的赵晓平说,根据这一特点,去年8月成都五院在色达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骨科开放日”活动,对骨关节病进行筛查,符合在当地手术的立即安排手术,病情复杂且对医疗条件要求更高的则转到成都五院手术。

拉姆(化名)阿妈在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年了。剧烈的疼痛和行动不便,让她成为了一个半失能的人,无法帮助家庭创造收益,负担的加重使家庭可能往贫穷方向下滑。去年8月,成都五院骨科专家、大外科主任叶永杰带领的专家团队第二次来到色达开展“骨科开放日”活动,他们为拉姆阿妈进行了膝关节置换手术,让她重新成为家庭的重要劳动力,她因此内心充满感激。去年10月,当正在山上挖虫草的她听说叶永杰带领专家团队再次来到色达时,便不顾山高路远,一路奔波抵达医院,只为向叶永杰献上洁白的哈达。

从去年8月到今年3月,成都五院专家团队已4次前往色达开展“骨科开放日”活动,共做了32台膝关节置换手术,另有3名在当地无法完成手术的患者被上转至成都五院接受手术。

值得关注的是,“骨科开放日”活动并非单纯的“送医”行动,还延伸了对当地进行人才培养的内涵。成都五院院长周政说,成都的专家前去手术仅是解决当前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技术留下,为当地群众提供就医便利。”因而骨科专家的送医过程,也是一个临床带教培养的过程。色达县医院副院长张彬是外科医生,他和骨科专业组长莫张山全程跟随团队手术,“经过在成都五院的进修,加上多次跟随专家团队的实战培训,我们如今已掌握了很多骨科技术,即便将来专家们离开了,我们也可以开展普通骨科手术。”

层层递进的帮扶

让高原有了重点学科

不论是“组团式帮扶”还是“传帮带”帮扶或是定点帮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赋能”。成都五院副院长江东帆在接受采访时说:“针对色达和泸定不同的地域特点,我们尽可能把帮扶工作做细,细化到当地需要的每一个点上。”

如何细?这不能不提到分别于2013年和2016年启动的定点帮扶和“传帮带”帮扶。成都五院派遣的医疗专家和管理专家为色达县和泸定县的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两家县医院均晋升为二甲综合性医院。“组团式帮扶”的启动,就要求在此前基础上实现在学科打造和现代化医院管理方面更进一步的细化升级。“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成都五院周政院长说,“组团式帮扶”一启动,该院便多措并举,推进两个地方的县医院实现学科发展。“我们首先做的是技术练兵,为当地医院提质赋能。”他说,尽管“组团式帮扶”时间才进行一年多,但该院已经开展“三基”培训30多次,涵盖急诊、心血管、神经内科、麻醉、影像等10余个专业领域。紧接着,该院派遣的专家团队和管理团队着手进行科室的优化设置,以增强服务能力。在色达县,急诊科和感染科单列出来独立运行,当地急诊患者和感染疾病患者已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在泸定县,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启动建设,让胸痛和卒中患者救治水平实现大幅提升。“试想,胸痛和卒中病人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发病后需要外转,路途耽误的时间将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健康风险!”

与此同时,新技术和新项目不断通过帮扶专家输入进来,“智慧医疗”和远程医疗也被“嫁接”到这些偏远之地。

赵晓平说,为了匹配医院的高速发展,对当地的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两年时间里,色达县医院选派了20名人员到成都五院培训进修,专业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药剂科、检验科、超声科以及管理人员等。“他们是分期分批前去培训进修的,把先进的技术和服务理念带回来,助力重点专科建设。”

在高原医院打造重点专科,以前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今成为了现实。赵晓平说,在帮扶团队的带领下,色达县人民医院已于2021年将普外科打造成了甘孜州的重点专科,“普外患者基本上能够实现本地治疗,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病人不用远赴成都治疗,这是一个让人欣喜的成绩。”今年,骨科和儿科已被遴选出来,拟打造县级和州级重点专科。下一步,急诊科和检验科也将向县级和州级重点专科发起冲击,“如今骨科和儿科人才、设备已满足条件,重点专科的架构也搭建完成。以后,高原的重点专科会越来越多,当地患者将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医疗资源。”

为了护航学科建设,成都五院每年会向色达、泸定两县人民医院投入资金帮扶,助力各学科及基础设施建设。

在医疗提升之外

产业帮扶让村民收益增加

作为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成都五院对色达和泸定两县的帮扶更突出了专业特点。不仅如此,在帮扶体系中,该院还有部分下派人员是驻乡驻村人员,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提供产业帮扶、文化帮扶以及帮助当地解决实际困难。“我们的帮扶要做到‘全、细、实’,所以医疗之外的帮扶也位列其中。”成都五院周政院长说。

周宏伟是成都五院派驻色达县翁达镇的工作人员,他担任旭尔沟村驻村干部。2021年7月,他抵达翁达镇后立即开展广泛调研,发现旭尔沟村和附近的吉沟村都是半农半牧村,青稞、小麦、土豆等农作物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遗憾的是好的农产品却没有转化成经济产品。为补齐两个村的产业短板,让本土青稞产生经济效益,他与镇政府、村两委商讨后,在广泛征询村民意见下,计划新建水磨坊制作水磨糌粑,将产品销售出去,让传统工艺再放光彩。为此,他撰写了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并设计出建设方案向成都五院班子报告。他的想法得到了医院的大力支持,成都五院拨付资金将当地两个年久失修的水磨坊重新建设起来。在翁达镇党委的支持下,该镇的特色农产品很快实现了统一收购、加工、包装和销售。2022年底,在驻村干部的牵线搭桥下,通过以购代捐的形式,独具民族特色的礼盒包装农产品售卖了1600盒,加上其他的帮扶项目,如今旭尔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

类似的产业帮扶在泸定县也正在发生。在成都五院驻村干部帮助下,泸定县冷碛镇镇座落村的“定制药园”启动种植,这个产业扶贫基地的建立,让该村终于有了经营实体。占地100亩的产业扶贫基地主要用于种植中药材川牛膝,产品由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收购。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发展的信心也增加了。

除了中药材种植,在成都五院帮助下,泸定县冷碛镇村民喂养的跑山鸡也被运到成都,这同样让村民感受到了收入增加带来的发展信心,“我们希望通过以购代捐的模式,帮助当地群众探索出一条将优质农产品打造成品牌的路子。”成都五院院长周政说。

“全、细、实”的背后

是帮扶顶层设计的改变

在整个帮扶过程中,成都五院何以能够将每件事情做全、做细、做实?院长周政说,为了让每位帮扶人员全情投入,该院从顶层设计上就开始布局,专门出台了外派帮扶人员管理办法,从绩效考核到工资待遇再到晋职晋级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以前帮扶工作的管理涉及医院多个部门,多头管理就容易发生各种问题。如今多头管理变成统一管理,每个人的职责、每件事的推动都能在管理制度中找到对应的条款,帮扶工作推动起来就更扎实有效。”周政说,在这一管理体系下,“受益的不是某个人,它最终将体现在色达和泸定的群众身上。”

宋建琴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邓晓洪

供图成都五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