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亲手修补《衙斋听竹图轴》

2024-05-18 14:35:51 - 北京晚报

徐悲鸿亲手修补《衙斋听竹图轴》

徐悲鸿亲手修补《衙斋听竹图轴》

《衙斋听竹图轴》

▌高小龙著

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的徐悲鸿纪念馆中,保存着一幅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衙斋听竹图轴》。此画为纸本水墨,高142厘米,横62厘米。画面中几枝娟秀的毛竹竹干细嫩、挺拔、高耸,而竹叶青翠、茂盛、婆娑,一派盎然生机。若细心品鉴,竹篁所象征的谦虚秉直、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永不屈服的气节,也无言自现画中。板桥以画竹为世人称道,此幅墨竹则堪称其竹画之上品。

此画是徐悲鸿早年花重金购买的,当时画的局部已有些破损、霉烂,可他仍如获至宝并亲手补缀,把它当成自己最重要的藏品,一直保存在身边,直到生命的尽头。为何徐悲鸿如此偏爱此画?

徐悲鸿喜爱这幅画绝不仅仅是折服于此画所展现的艺术魅力和画中之竹所展现的风骨和气节,更因为此画中的诗句,展现出了郑板桥爱民的高贵品格以及郑板桥独特的人生经历。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的父亲是一位收入不多的教书先生,其父为其取名“燮”是取其“言行一致”之意,其字“克柔”是取其“克勤克俭”之意。郑燮三岁时母亲去世,由父亲和继母抚养。

郑燮自幼刻苦读书,十分喜爱学习书法和绘画,并苦心钻研。但是,在清代早期,读书人只有熟背“四书五经”精于八股中举当官才是最佳出路,郑燮的特长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他年轻时在不断参加科考的同时,继承父业以教书谋生,家境一直较为贫寒。后来,为了改善家境,郑燮举家搬到当时经济较发达的扬州以卖画为主。(14)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