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助力蓉企“向新”“出海”

2024-06-18 01:44:35 - 成都日报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退税时间压缩大半,企业每月多了近2000万元出口生意

税收优惠助力蓉企“向新”“出海”

税收优惠助力蓉企“向新”“出海”

2017年4月1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7年时间耕耘,四川自贸试验区以不足全省1/4000的面积,贡献了全省近1/4的外商直接投资、1/10的进出口、1/10的新设企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度、投资竞争力显著增强。

向新发展、开放共享的道路上,成都如何借自贸试验区,加码“向新力”、扬好“出海帆”,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一组税收数据告诉你。

加码“向新力”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让企业多出千万元研发资金

沿着成都市区中轴线天府大道往南,不多久就来到成都天府新区,现代气息不断“刷新”着这片区域。在四川自贸试验区发展规划里,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旨在建设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

“登陆”成都科创生态岛,众多科技成果从试验室走向生产线;“都市工业”自动化工厂里,以大鹏无人机、睿乐达机器人为代表的智造产品陆续整装下线;中科星图亿水总部项目、东方希望天府中心项目等相继落地……正如蓝图勾勒的那样,高端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此“快速生长”。

税收数据也可以看到“新区”与“创新”的叠加。成都天府新区税务局征收管理科黄潇月用新登记市场主体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近两年成都天府新区新办科创企业达到近5000户。“市场活力、创新元素在整个新区内奔涌。”黄潇月说。

“向新力”的集聚,税费政策发挥着积极作用。据了解,近年来支持制造业和科创的税费优惠政策不断加码,光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就进行了多次延续和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等政策组合共同释放出良好的政策效应。

政策“成色”足,落到市场的反响也好。杰夫微电子(四川)有限公司是成都天府新区内的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累计研发90余项芯片产品,企业在2023年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196.95万元。企业财务负责人李华介绍说:“对我们的激励很大,让我们有了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升级研发新产品中。”

成都天府新区税务局新经济税源管理所刘奕伶介绍,为了确保政策精准落地,他们专门组建了自贸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团队,团队不光落实“政策找人”工作,还与重点企业建立点对点联系,方便随时帮助解决问题,从而让税费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

扬好“出海帆”

出口退税时间压缩

公司每月多做近2000万元生意

开放,是自贸试验区的显著标签。

清晨,天府国际机场一架架满载货物的飞机蓄势待发、滑跑升空;成都市青白江区成都国际铁路港里,“中老泰”全铁快速货运列车从这里准点发车……

帮助企业走向世界,去年国家税务总局正式推出了“税路通”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品牌。四川税务部门立足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目标,依托“税路通·海纳百川”子品牌,精准推送税惠红利政策、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以及提供国际税收确定性服务等举措,助力川企扬好“出海”风帆。

自贸试验区内的企业感触很深。“作为首批入驻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的企业,税务部门一直以贴心服务陪伴我们深拓中欧、中俄等国际班列‘路航网络’。”成都大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税路通·海纳百川”可以提供“税务管家”服务和“一对一”网格化服务,这对企业防范跨境税收风险很有帮助。

在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的同时,税务部门还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上下功夫,帮助自贸试验区企业驶向对外开放“快车道”。成都市青白江区税务局通过与海关、商务、交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创新推出“青松退”专项服务,大幅压缩了出口退税办理时间。

“退税平均时间压缩了一大半,资金周转速度提升2倍以上,公司每月可以利用退税款多做近2000万元的出口生意。”成都正业佶祥平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友富对“青松退”非常满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李艳玲四川省税务局供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