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评论 | 姜萍能否推开新的人才评价之门

2024-06-18 10:46:19 - 四川在线

近日,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17岁女生姜萍,以全球排名12的成绩入围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的新闻,引发了众多热议。

一个学服装设计的中专生,在全球数学竞赛这样的高端局,力压来自清华、北大、剑桥、麻省理工等众多名校生,这样一个“天赋+热爱+努力”的励志故事,也活脱脱是经典“逆袭”爽文的现实版。还有细心网友扒出,姜萍的经历与数学大师华罗庚的早期经历有不少巧合之处,都是初中毕业后就读职业学校,都是靠自学完成的大学的数学课程,都在职业学校遇到了一位慧眼识才惜才育才的好老师,如王闰秋之于姜萍,王维克之于华罗庚,等等,足够吸睛。

当然,姜萍未来的路还很长,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还待观察,当下也不宜过度“捧杀”。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乐见姜萍这样的人生出彩,并期待进一步提升多元人才的社会“能见度”。姜萍是个例,但社会中像姜萍这样的“偏才”绝不只有个别,怎样让其不被埋没、脱颖而出,拥有绽放光芒的舞台,值得思考。

可以说,如果没有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就没有姜萍被“看见”。有评论认为,姜萍的才华禀赋已逸出了中等教育的轨道之外,她对数学的研究已经远远超过了中专和普高的范畴。换言之,就是对一些“偏才”、“天才”而言,现有“拘于一格”的常规人才培养渠道和评价机制已不能满足其成长,这时候就需要社会提供一种针对特殊人才成长“阶梯”和展示平台。像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这种开放性、高水平的公平竞赛,无疑是其中一个;当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不仅走出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也是现今一大批活跃在文坛的“80后”文学干将的出发地。对于数学物理语文这样的基础性学科,提供赛道赛马,最能显露锋芒。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是中国企业独立举办的第一个全球数学大赛,希望我们的企业、高校、协会等组织,能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有天赋肯努力的人才尽早被“发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姜萍的天赋“被发掘”,其导师王闰秋功不可没。王老师慧眼识珠,惜才爱才,为她提供辅导,推荐高等数学经典教材,成为她数学探索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时,王老师本人也热爱数学,多次参加这项数学竞赛,是谓言传身教。“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正因如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希望拥有更多王闰秋这样的好老师,发现和培养出更多的“千里马”。

时代不同,人才的观念也不同。通识教育当然是必要的,但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长板更加重要。进入社会,加入组织,你的短板有人可以补,你的长板才决定你的价值。而面对人工智能已来的未来,过去强调读书考试、强调学历的传统教育和评价体系,更加捉襟见肘。针对当下和未来的人才需求,需要打破成规回归人的本质,着重于“人之为人”而无法完全被机器取代的素质培养,更加重视对学习素养、创新素养、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级能力评价,更加重视多元、多维、全面、高级的学生素养评价,应是新时代教育培养和评价改革的要义。如果通过姜萍能够加快这一进程的推进,或许才是这一事件更深远的意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