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森科技:填上整车智能化“最后一块国产化洼地”

2024-06-18 13:01:20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填上整车智能化“最后一块国产化洼地”是上海拿森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专注于汽车线控底盘核心技术的初心。

身处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转变的行业变革期,拿森科技主动迎接各种挑战,向“成为中国线控底盘领导者”进发,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升级和国产突破积蓄力量。

智能汽车的“手和脚”

如果将摄像头看作是汽车的“眼睛”;ECU是汽车的“大脑”,那么主管刹车与转向的线控底盘就是汽车的“手和脚”。

拿森科技:填上整车智能化“最后一块国产化洼地”

走进拿森科技的展示厅,就能看见企业自2016年成立以来研发的多款线控底盘核心产品:中国第一个电控制动助力系统NBooster、车辆稳定控制系统ESC……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企业于去年年底刚刚投入量产的创新产品——NBC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

拿森科技副总裁刘富庆介绍:“所谓NBC,我们把它叫做下一代或者新一代的集成式智能控制系统,它集成了驻车制动、行车制动以及传统车辆的稳定性控制。相比传统的制动系统,它的体积和重量小了50%以上,同时也比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合资集成式制动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小了18%,可以为我们的主机厂客户提供更好的建压精度和建压响应。”

但是,大众一般看不到“藏于”内部的汽车零部件,NBC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

拿森科技:填上整车智能化“最后一块国产化洼地”

采访当天正好碰上企业在装车测试NBC,记者也有幸现场简单体验了一把。急刹车、大油门起步……测试工作主要围绕NBC的驻车制动、行车制动和稳定性控制几个方面进行。

拿森科技:填上整车智能化“最后一块国产化洼地”

“比如驻车制动,我们会测试驾驶员脚踩踏板的感觉以及减速度,看车辆是否能平稳实现预期制动。”刘富庆举例介绍道,“再比如稳定性控制测试,就是测试在转向过度或转向不足的情况下,是否能够通过制动系统和驱动系统的联合控制,实现车辆按照驾驶员预期的轨迹行驶。”

线控底盘产品与行车时的安全性高度相关,因此产品的质量便十分重要,这也对装车测试提出了高要求。

拿森科技:填上整车智能化“最后一块国产化洼地”

“完整的测试其实一定要在专业的封闭试验场内进行,我们的汽车测试团队在业界被称为‘反季节的候鸟’,就是夏天时去最热的地方测试,冬天时去最冷的地方测试,平时还要去高原等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也是传统汽车开发中‘三高测试’的意思。”刘富庆说,“同时我们的测试工程师需要经过多轮的演练、培训、考核之后才能持证上岗。”

填补智能驾驶“最后一块国产化洼地”

线控底盘产品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的技术交汇点,被称为整车智能化的“最后一块国产化洼地”。中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技术要想走在世界前列,就必须实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的国产化,保证本土供应链的稳定、安全、自主。

攻克线控底盘产品的难度不小,拿森也是一切从“0”开始:“既有技术上,也有人力上的困难。技术困难是因为国内在这块没有太多的积累,人力困难则是因为线控底盘属于创新型产品,需要大量的核心人才。幸运的是,目前我们企业身处上海这样一个汽车产业优秀人才的集中地,这片沃土也给我们快速开发高技术性、高创新性的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优秀的团队聚在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比如在开发NBC集成式智能制动系统时,我们有29个员工在企业的会议室里打地铺66天,最终成功实现了产品B样的开发。”刘富庆表示。

拿森科技:填上整车智能化“最后一块国产化洼地”

目前,拿森的线控底盘产品已在国内自主品牌的一线乘用车企业里实现了大规模的装备、交付和量产,如大家熟知的长安汽车、吉利汽车等,约占到国内线控底盘市场份额的3%左右。

拿森科技:填上整车智能化“最后一块国产化洼地”

“这个数据是一个较好的起点,我们任重道远,最终目标还是向‘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可控’努力,让中国自主品牌的线控底盘产品能够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刘富庆说,“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驾驶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拿森将持续进行产品的演化迭代,并在后续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新产线的投入上,持续推进智能化、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线,助力整个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