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发挥科技赋能优势当好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转自:中国环境网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百鸟似江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海淀区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本底优势,着力实施“两新两高”战略,走出了一条创新与绿色协同发展之路。2021年在中心城区率先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2024年,海淀区启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继续深化经济增速与生态环境双轨并举,努力打造首都主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样板。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白云飞动蔚蓝天,清流婉转入淀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海淀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狠抓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实施“一微克”行动,海淀区聚焦重型柴油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三大重点领域,狠抓精细化管理减排,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2023年,海淀区PM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下降67.3%,连续9年保持城六区最优,空气质量改善成果不断巩固,蓝天“颜值”持续刷新。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突出“三水”统筹,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2023年,8个市考断面(含国考)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87.5%,占监测总长度的83.3%。
着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预防、分类管理、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等工作,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总体良好。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66.1,持续保持中心城区首位,也成为上年度全市仅有的EI稳中向好的3个区之一,实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得到同步提升。如今的海淀正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扩容绿色生态空间打造高颜值生态宜居城区
湿地是城市之“肺”,海淀翠湖湿地公园作为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是海淀区重点保护的生态环境资源。多年来,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直致力于湿地保护与修复,通过推进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体保护、生态系统监测等措施,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
翠湖湿地公园开放之初,观测到鸟类174种,高等植物330种。而如今,翠湖已观测到鸟类287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枕鹤、黑鹳、黄胸鹀等1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花脸鸭、白琵鹭、鹗、震旦鸦雀等51种,是北京市区鸿雁、苍鹭和普通鸬鹚最大的自然繁殖场所。高等植物已达534种。此外,丰富的哺乳动物、昆虫、鱼类、两栖爬行动物、浮游动植物和底栖动物等种群资源共同构成了翠湖完整而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近年来,海淀区持续打造城市森林,营造近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通过植物选择、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强化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率先出台“留白增绿”建设指导意见,推进园林绿化“增绿提质”,致力于打造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生态空间。
2023年,全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全部达标,新增改造林地、绿地161.12公顷,森林面积达1.5万公顷,三山五园绿道与昆玉河、西四环路等重点区域绿道实现贯通,深入开展“美边丽角”行动,建成开放公园12处,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得到了极大提升。
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
在提升生态颜值做加法的同时,打造减量发展的实践样板,海淀区深化“疏整促”专项行动,在全市率先出台“两区”高质量发展环境管理方案,着力构建智能化、信息化、高端化为核心的创新型经济体系。
2016年,海淀区政府与金隅集团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整体疏解外迁至河北大厂,厂区内除龙顺成作为传统工艺保留外,其余老旧厂房按照“腾笼换鸟”的建设模式,改造升级为金隅智造工场,打造生态级智能制造企业集群。
改造后的金隅智造工场,是可提供近万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入驻企业均为新能源智能型产业,逐步形成集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设计、展示体验及配套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产业园区。
园区的改造也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提升,截至2023年底,园区生产产值近100亿元,较原有传统制造型产业提升10倍,年减少废水排放量2.6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达238吨。
严守功能底线的同时,海淀区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高精尖产业迎来更大的生长空间。
近年来,海淀区贯彻落实“双碳”战略,研究制定海淀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推进建筑、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低碳转型,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占比逐年提升。加强低碳试点示范建设。深入探索与延庆区在碳减排等领域的结对协作,促进两区碳排放资源权益交易互动,坚持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的问题。
放眼全市,海淀区在“瘦身健体”中迎来城市面貌的深刻变化。“出门进园,推窗见绿”让市民随时可体验“公园20分钟效应”;里程不断攀升的慢行道路系统让绿色骑行说走就走;亲水平台,滨河廊道,承包市民随时随地的“松弛感”。
高质量发展造福于民,减量的海淀不断释放增量的美丽。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1亿元,增长6.2%,全市占比25.2%,成为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唯一过亿万的区,也是全国唯一过亿万的地市级区县。
擘画新蓝图,奋进开新局,青山秀水孕育了海淀丰厚的历史文化,政策机遇开创了海淀崭新的发展空间。海淀区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深耕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发展动能,探索形成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以金山银山反哺绿水青山的双向转化模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