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创新型服务技术体系 大户种起数字田

2024-06-18 17:15:00 - 媒体滚动

转自:扬州网

应用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创新型服务技术体系 大户种起数字田

“三夏”大忙抢的是时间,更是效率。

近日,记者在宝应县安宜镇三里村采访时发现了一件新奇事:一台农机具,从翻耕埋茬、施肥播种、碎土覆盖到开沟理墒等,全流程作业一气呵成。田里的四台大型拖拉机来回忙碌,从外表看不出特别之处,靠近了才发现另有乾坤——农机具上安装了高精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对翻耕埋茬、施肥播种深度和行间距等都经过精确计算,机器只需按照预设程序执行指令,便可确保作业质量达到最优。

这块田的“主人”是宝应县安宜镇三里村的种田大户徐福峰。用高科技种上“数字田”,徐福峰算是率先“吃螃蟹”的人之一。

为徐福峰提供服务的江苏玖加伊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国俊说,这是由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融合国内先进技术研发的“精确耕播一体机”,一套机具每天可完成高品质精量播种200亩,可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30%以上,稻麦两季产量提高15%左右,基本实现“抢农时、保品质、稳高产、增效益”四位一体。

徐福峰种粮总承包面积达到380亩,委托给玖加伊农服公司“精确耕播一体机”作业,一天之内播种作业就全部完成,这在以往是不可能实现的。精明的徐福峰心中有一本账:耕播种全流程服务需要付费120元/亩,与之前相比总费用成本差不多,但效果大不同。

“省种子这一块,常规播种大概在25斤/亩,现在是15斤/亩,按当下稻种3.5元/斤计算,每亩可省种钱35元;增产方面,去年托管的50亩水稻亩均收获1450斤,比非委托田块多收约150斤/亩,按1.4元/斤测算,每亩又多收入210元。”因为去年拿出50亩地试水“科技种田”尝到了甜头,徐福峰信心大增,今年干脆将380亩地全部“托管”,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应用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创新型服务技术体系 大户种起数字田

装有传感器和智能系统的农机。

传统的插秧需要育秧、沤田、翻地、碎土、插秧、开沟等一系列工序,农业机具要下地四五次,即使有先进的插秧机和其他农业机械,但是工作量大、工作周期长、成本高、浪费水肥等问题一直没有有效解决。

“农忙之所以忙,就是因为要抢墒情,但是现有技术要么工序太多,时间战线拉得太长,没有统一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一些机手抢市场、抢进度,难以满足质量要求,为后续稳产高产留下隐患。”徐福峰说,这也是“精确耕播一体机”及其配套服务体系让他“眼前一亮”的原因。

“种子入土深浅一致,后期出苗整齐,直接影响了产量。”徐福峰说,播种后第一天出苗率将决定这片田90%产量,第二天8%、第三天2%,“第四天之后出的苗相当于杂草,尤此可见应用新技术实现精确栽培的重要性。”

“数字化的农业作业方式,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务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投资千万元支持上述新技术研发的上海爱就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伟表示,公司还将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开发出电驱动无人驾驶插秧机,“其动能转换原理就和电动汽车一样,农户不再费油钱,省工节本,操作简便,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实时了解农机工作状态,农户可以运筹帷幄、决胜田野。”

农业现代化,需要新质生产力赋能。如今涌现在扬州田间地头的新机具及其配套服务体系,因其应用了智能农机、农业物联网等创新型服务技术体系,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在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整体竞争力的同时,还有可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农户种起“数字田”,乐见其成的不仅是农户,更描摹出我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记者周晗

责任编辑:刘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