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青海,正向绿而行

2024-06-18 18:59:42 - 媒体滚动

精选导读

随着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进,有着丰富盐湖资源和矿产资源的青海成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点地域之一。同时,青海又是“中华水塔”,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如何既守好生态保护红线,又守住资源安全保障底线?这是摆在青海面前的必答题。近年来,青海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键词:#绿色矿山# #青海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

本文字数:5300字

阅读时间:约20分钟

深绿、浅绿、翠绿、蓝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向西10公里处,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湖泊宛如一块块翡翠散落在大地上,因而得名“翡翠湖”。这里海拔3200米,湖泊因矿物质含量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湖中水鸟嬉戏、芦苇飘荡,领略高原美景的游人络绎不绝。“真是太美了!怪不得成了网红打卡地。”来自北京的张女士感叹道。

“宝藏”青海,正向绿而行

翡翠湖风光。

然而,很多游客并不知道,就在10年前,眼前的网红景区还是一片矿坑。其经历的转变成为青海省探索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共赢的一个缩影。

“青藏高原极有可能成为我国稀有金属资源的重要基地!”“我国紧缺大宗矿产与低碳能源矿产有4种可以从青藏高原缓解。”2023年8月25日,在青海省格尔木市举办的“青藏高原特色成矿:构造背景、资源潜力和区域发展”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福元介绍了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观点。

既是资源大省,又是生态大省,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出一条双赢之路,青海正在探索前行。

黑色变绿色

破题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青海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孟广培说。一方面,青海的生态关系国家发展大局,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的“三个最大”(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青海省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的定位,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

另一方面,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面对新环境,要增强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全力加大青海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力度,为增储上产做好资源要素保障。

“十四五”以来,青海把全面实现绿色矿业发展作为所有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的必由之路。“首先,是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矿产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包括妥善处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勘查开发的关系。既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又要守住资源保障底线。其次,要把绿色发展的要求贯穿在矿产勘查开发规划和设计及其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孟广培介绍。

目前,青海厅要求全领域实行绿色勘查,无论是财政出资还是商业性出资的勘查项目,绿色勘查是准入门槛,也是必备要求;高标准、严要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要求新建矿山全面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生产矿山则限期加快升级改造。“以前绿色矿山是荣誉,现在绿色矿山应作为矿山开发的最低门槛。作为准入性标准,更有利于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要求。”孟广培说。

成功“出圈”的翡翠湖就是青海省推进绿色矿业发展的最好注解,一改往日矿山在人们心目中“脏乱差”的形象。

翡翠湖所在的大柴旦盐湖,是我国著名的硼酸盐盐湖沉积区。建于1958年的大柴旦化工厂,从大柴旦盐湖中提取生产的硼砂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到20世纪90年代末,大柴旦盐湖高品位白色钠硼解石富矿逐渐枯竭。

“2012年起,我们通过边开采边治理,有计划地增加湿地面积,在几十厘米厚的地表矿剥离后,露出下面的黏土层作为植被培育区,引入淡水,种植了4平方千米芦苇,恢复治理面积达11.9万平方米。”青海中天硼锂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天硼锂)副总经理王诚告诉记者。原本寸草不生的盐碱地,逐步成为有水、长草、有鱼、有鸟的生态大盐湖。

2017年,翡翠湖的风景借助短视频传播迅速走红,成为知名打卡地。如今,翡翠湖已建设成为国家4A级景区。

“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旅游收入上亿元。”王诚介绍。除了经济效益,更让人欣喜的是景区开发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景区不仅带动了周边就业,还无偿给牧民做生意提供场地,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事实上,除了大柴旦盐湖,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等成为网红景区的背后都是矿山环境治理后的成效。曾被认为是环境“破坏者”的矿山企业,转为环境保护者和受益者。

被动变主动

科学划定红线与底线

素有“万宝山”之称的祁连山,拥有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也是守护“中华水塔”、涵养河西走廊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后,昔日矿井披绿装,黑土滩变绿草原。祁连山“美颜”的背后,除了生态一体化的恢复治理,还有资源勘查开发格局的转变。

近3年来,青海省全力调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格局,从以三江北段、祁连山地区为重点调整为以柴达木盆地为主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格局,即“两屏一区一盆地”。

其中,“两屏”指青海北部祁连山地区和南部三江源地区,其定位是突出生态功能,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一区”指河湟谷地和共和盆地,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成熟,产业基础扎实,再加上其资源禀赋特点,主要以地热等清洁能源以及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关联的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开发为主,总体定位是协调开发,而非全面开发。“一盆地”指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这里历来是青海矿产资源富集地,也是今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基地。我们通过分析其环境承载能力,要求做好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相统筹的绿色勘查工作,同时划定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有约束性地围绕循环经济和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开展新材料、清洁能源和国家紧缺矿种的勘查开发活动。”孟广培介绍。

总体格局已明确,接下来的调整落实却非一片坦途。生态环境保护区域与矿业权设置区域重叠就是问题之一。

对此,青海厅的解题思路是分4个层次进行矿业权分类处置:一是全面完成全省各类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退出;二是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矿业权退出;三是完成祁连山南麓矿业权分类处置,退出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一批矿业权;四是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涉及的矿业权及时进行分类处置。“除了退出的,其他的矿业权也要进行提级改造,全面实施绿色勘查、绿色开发、绿色矿山建设,该保留的保留,该整治的整治。”孟广培说。

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柴达木盆地及其周缘,不仅盐湖资源集中赋存,而且有色金属、贵金属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聚集,青海省90%以上的找矿项目部署于此。作为被寄予找矿突破厚望的重点区域,该如何平衡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2022年9月,《海西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发布实施,明确了海西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布局、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和矿业布局优化调整与转型升级等内容。根据海西州矿产资源特点、勘查程度、开发利用现状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实际,该规划结合国家关于对不同主体功能区实施差别化矿产资源利用政策的要求,划分了能源资源基地、国家规划矿区、重点开采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护区,以调整矿产资源开发结构和布局,科学、合理、有序、有效地开发矿产资源,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我们初步划分了5个能源资源基地、6个国家规划矿区和4个重点开采区。”海西州自然资源局局长刘长征说。

“祖国聚宝盆”如何更加科学、绿色、高效地产出,海西州已经蓝图绘就。

粗放变精细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显“魔力”

地处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大柴旦,是“聚宝盆里的聚宝地”。这里的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铅、锌、岩金、重晶石、伴生银、伴生铬等矿产储量位居青海省之首,同时也是青藏高原、祁连山南麓生态功能区的缓冲带。

如何在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的同时,筑牢资源安全保障底线,是大柴旦自然资源部门的必答题。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我们这一代人要接好手中的‘接力棒’。”大柴旦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局长赵姣说,“保护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发,并注入科技力量,是不是能更好地利用资源呢?答案是肯定的。”在履职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之前,赵姣曾长期在环保部门工作,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

作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大柴旦局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寻找两者的平衡点。

赵姣介绍,近年来,该局以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为主线,有效促进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和结构优化调整,积极开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例如,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准入门槛,生态保护红线内一律不设置矿业权;矿山设计开采规模、服务年限必须与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与企业签订《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目标责任书》,要求勘查单位按照勘查设计施工,实施绿色勘查;进一步压实治理责任,引导矿山企业探索建立生态恢复治理专项资金机制,所有矿山企业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专户,重点用于矿山治理、矿坑回填等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制发《大柴旦行委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宝藏”青海,正向绿而行

“我们认为,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都是绿色发展的基本要素。”孟广培说。2023年3月,大柴旦成为青海省唯一入选的首批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显然,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是大柴旦局找到的平衡点之一。

“冤家”变“亲家”

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共生共存

无人驾驶、远程装矿、磨浮无人化、磨矿专家系统、泵站无人值守……位于柴达木盆地腹地、清朝咸丰年间就开始开采的锡铁山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铅、锌、锡、铜、金、银、锑、钼、锗、镓等多种有色金属,如今已是一座现代化的智能矿山。

“机车驾驶员减员80%,井下值守实现无人化监管,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作业效率。”锡铁山铅锌矿负责人自豪地告诉记者。除了智慧矿山建设全面覆盖采矿、选矿,该矿还以充填法采矿方式,降低了工业固体废料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改善了矿山贫损指标,损失率、贫化率分别由13%、13.4%均降低至10%以内。

“宝藏”青海,正向绿而行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青海“四地”(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主战场的海西州,以科技创新实现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已成为众多矿企的共识。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这对“冤家”变成了“亲家”。

2022年,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生产下线我国首个利用盐湖资源量产的新型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1000余吨。该产品主要以盐湖镁资源以及青海西部镁业有限公司采矿产生的尾渣为原料,实现了盐湖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的是青海首个“帅才科学家负责制”试点项目——镁基超稳矿化土壤修复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该项目由北京化工大学段雪院士团队联合西部矿业集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海西矿镁基生态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

而成功开发翡翠湖的中天硼锂,早在接手大柴旦化工厂时,就在不断探索资源综合利用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王诚介绍,当时大柴旦盐湖矿区只剩下大量成分复杂、中低品位、埋藏较深,以及未利用的柱硼镁石矿。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是矿山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

对此,中天硼锂一边改造车间恢复生产,一边进行生产试验,用3年时间突破了生产工艺,利用中品位柱硼镁矿生产出达到国标的硼酸。随后,中天硼锂还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沈阳化工大学等院所开展合作,用两年时间让成分复杂、伴生矿杂质多、低品位的柱硼镁石也生产出达到国标的硼酸。这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连带生产出了副产品硫酸镁。

大柴旦盐湖是以固体硼矿和液体硼矿为主的矿区,液体卤水矿除含硼外同时伴生有钠、钾、锂、镁、溴等多种资源,是一个大规模综合性矿床。近年来,青海正在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中天硼锂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合作,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试验车间。技术人员利用历史遗留矿坑中的卤水,完成了液体提硼、提锂中试实验,使盐湖提锂降低了成本。如今,中天硼锂正在积极发展盐湖卤水资源液体矿中的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产业,形成上下游良好衔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我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矿产开发并不一定会影响生态保护。一定要集约开采、科学发展,这样矿产资源开发之路才会越走越好。”王诚对记者表示。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矿业开发和生态保护如同硬币的两面,共生并存。

“其实科技创新也是为了绿色发展,资源开发的技术含量和综合利用率提高了,对其‘吃干榨净’,浪费和破坏就少了,生态保护也会更加容易。同时,人的观念是最重要的。绿色发展理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海西州副州长张银廷表示。

2023年9月18日,青海省委书记陈刚在《学习时报》头版发表的署名文章《让真抓实干成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鲜明标志》中提出,生态保护不是不要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在今年的青海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青海厅也明确提出,进一步突出盐湖矿产(钾、锂、硼)勘查,为盐湖产业基地建设提供资源支撑;全面推进绿色勘探和绿色矿山建设,进一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内差别化政策,保障战略性矿产勘查和国家重大项目实施;加快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建设。

看来,青海省对保护与发展已经有了更加科学和清晰的认知和定位,下一步将在保护生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担当实干、建功立业,以更大决心筑就坚固的生态安全屏障,让青海发展实力更强、奋进底气更足。

雪域高原上,洁白的盐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是祖国生态安全屏障孕育的保护之花,也是“聚宝盆”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