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拉合尔总领事赵世人在巴媒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给巴基斯坦带来重大利好》的署名文章

2024-06-18 18:16:00 - 外交部网站

2024年6月17日,驻拉合尔总领事赵世人在巴基斯坦英文媒体《国民报》《商业纪事报》和《观察家报》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给巴基斯坦带来重大利好》的署名文章,积极宣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三大全球倡议。全文如下:

驻拉合尔总领事赵世人在巴媒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给巴基斯坦带来重大利好》的署名文章

在中巴两国庆祝建交73周年之际,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于6月上旬成功访华,这为我们探讨“中国的和平发展给巴基斯坦带来重大利好”这个有意义的话题提供了合适的契机。

环顾今日之世界,动荡不安,冲突不断,战乱频仍。国际关系学者往往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定义为国际社会、国家共同体,或全球大家庭。但就现实政治而言,这个崇高的理想还没有完全实现。人类社会是一条向前发展的单行道,往昔岁月虽然回忆美好,却是回不去的,也没有必要回去。现代史上,人类至少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三次主要战祸的苦难,但我们似乎并没有从历史中汲取足够多的经验和教训。

今时不同往日。当下的国际形势,因东西对峙、南北隔阂,较以往更加分裂分化。变化和不确定是最突出的变量。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平赤字凸显,安全形势严峻,经济复苏乏力,发展差距扩大,全球治理欠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集团对抗呈上升态势。受守成大国被新兴大国超越的过度恐惧心理驱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起了遏制打压中国和平发展的较量战,成为当今世界政治最突出的特征。这个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持续进程,加上“全球南方”和“全球北方”日趋激烈的竞争,为国际和地区形势发展注入了更多不确定性。

中国的回归、复兴和发展,是二十一世纪初以来最具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受益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中国的工业经济、人力资本、市场、科技和军事实力显著增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舞台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或者说民族复兴伟业,为塑造全球政治经济宏大图景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中国的和平发展给世界带来福音,也为其它国家学习借鉴树立了典范。中国致力于建设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为“全球南方”和东方国家追求公平正义提供了强大助力。中国追求各国和平共处、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增添了新的选项。中国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高度的社会凝聚力和强劲的政策连续性,完全可以被其它国家分享和借鉴。

中国的对外政策明确而清晰。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寻求对抗,不追求霸权,不建立势力范围,既不霸凌,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和平与发展已融入我们的血液,构成中国人的基因。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国家都高兴看到中国恢复其历史的荣光。它们对中巴关系的发展也持同样的态度。美西方出于维持现状和它们的既得利益,更不愿看到中国的崛起。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去十几年里,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态势。亚太再平衡,印太战略,高科技封锁和经济制裁,“脱钩断链”“去风险”“友岸外包”,都可以被看作是阻遏中国发展的地缘战略、政治、经济伎俩。

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得益于历史赐予的机会窗口,中国在过去40多年里保持了增长和发展。但也不能忘记,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迄今唯一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统一的国家。中国并不想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我们呼吁对现有国际秩序补短板、强弱项。中国没有主宰世界的意愿,没有这方面的野心,更不会采取什么阴谋或阳谋。中国内外政策的终极目标是让14亿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对外政策的近期目标是确保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享发展机遇。中国在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和共同繁荣而努力,倡导建设一个开放、平等、包容、繁荣、清洁和美丽的世界。

两极格局要求弱国、穷国和不发达国家选边站队,不是站在美国这边,就是站在前苏联阵营。历史已经证明,以冷战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没有给任何国家带来好处,发展中国家更是深受其害。冷战后的单极世界,除了超级大国唯一从中受益,其它国家也都不能独善其身。多极化发展是时代的呼唤,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我们人类所处的这个社会,依然是在单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

驻拉合尔总领事赵世人在巴媒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给巴基斯坦带来重大利好》的署名文章

中国倡导建设平等有序的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正在为此竭尽全力,尽其所能。我们认为,这一崇高的事业需要所有利益相关方戮力同心,共同奋斗。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相继提出四大主要倡议,即2013年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21年的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的全球安全倡议,2023年的全球文明倡议。2023年10月,中国还提出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巴基斯坦作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和南亚地区重要国家,当然可以从中国的上述倡议、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中国对国际事务与日俱增的作用中受益,获得红利。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十一个不平凡的春秋,世界多数国家和主要国际组织都参与,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世界银行一项报告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参与共建的沿线国家大大受益,到2030年其贸易量将增长2.8%,达到9.7%,全球贸易也将增长1.7%,达到6.2%。“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参与国家建设连通之路,合作之路,机遇之路和繁荣之路。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工程和重要的先行先试项目,已为巴基斯坦带来254亿美元投资,创造250万个就业机会,建成600公里的道路,发电8020兆瓦,铺设900公里输电骨干网络。此外,还建成一些医院,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以及不久即将投入运营的一座现代化国际机场和瓜达尔港。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积极塑造巴基斯坦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格局,将进一步促进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全球发展倡议旨在追求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共享和平衡发展。我们认为,各国都应把发展视为其首要任务,发展也应该是国际社会优先议程,发展利益应由各国公平分享。在全球发展倡议这个框架内,中国帮助巴基斯坦扶贫减贫,加强能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除了帮助旁遮普省和信德省外,中国还在俾路支省和开普省开发一些投资、援助项目,帮助改善当地社会民生事业。中国和巴基斯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致力于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各国安全普遍相依、互不可分。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绝对安全这一说。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寻求绝对安全,不能把所谓的“绝对安全”建立在别国不安全之上。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安全观,每个国家都应该把安全建立在对话而不是对抗、结伴而不是结盟、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全球安全倡议可以成为解决地区和全球冲突的催化剂、驱动力。在推行全球安全倡议过程中,中国于2023年3月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两国间努力斡旋,促成两国和解,恢复外交关系。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秉持公正和中立立场。去年4月,中国发表了关于阿富汗问题的政策文件,表明致力于通过建设性接触促进地区稳定繁荣的立场。刚刚过去的5月,中国在北京举办了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邀请海湾国家和阿伯世界的领导人共聚一堂,商讨和平解决加沙冲突的正确之道。我们支持“两国方案”,支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在联合国拥有完整地位,呼吁为此召开国际和平会议。总之,中国为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贡献了智慧、方案和力量。

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对巴基斯坦的支持,系出同理。中巴两国在防务和反恐问题上保持良好合作。比沙姆恐袭事件(导致5名中方工程人员和1名巴方司机丧生)发生之后,中方确实认为两国更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反恐和安全合作,以消除巴境内卷土重来的恐怖威胁。中巴防务和反恐合作旨在支持巴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努力,同时为确保南亚次大陆的和平、安全和战略平衡。中方甚至加强了和巴方在空间研究探测领域的合作。中国帮助巴方成功发射立方星月球探测器和1号通信卫星,将中巴历久弥坚的友谊从陆地拓展到了太空彊域。

全球文明倡议反对“文明冲突论”或“文明优越论”。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指出,文化交流必须超越文明隔阂,互学互鉴旨在防止冲突,和平共处是为了消除文明的优越感。不同文明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共生共荣。

中巴友谊源远流长,岂止建交73年的旅程可以覆盖!古丝绸之路和毗邻的地理位置,把我们两国和两大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自唐朝以降,中国的僧侣和游客就曾西游,到过巴基斯坦的塔克西拉和其它地方,将佛学和犍陀罗艺术引进中国,孕育出两国精神接触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在中国博物馆和艺术馆先后展出一年多的“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吸引了大批观众,激发了普通中国人感知、了解巴基斯坦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有3万多名巴基斯坦年轻学生在中国留学,说明中国正在成为巴年轻人向往的留学目标国家之一。中巴两国还在文物保护、文化交流、语言教学和人员往来等方面开展了合作。上述事例表明,全球文明倡议切实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国际政治中,盟友易变,新的权力集团随时可能出现。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不寻求同盟或盟友,但我们愿意与志同道合的国家结交、结伴。放眼全球,要建设一个稳定、安全和繁荣的世界,取决于我们如何能够有效有力地应对正在显现的多极化格局。为维护世界公平与正义,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中国不会改变对巴长期友好政策。中国和巴基斯坦打交道,一向秉持善意、合作和建设性原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前行,超越利益追求,实现心灵契合,建设美好未来,更好地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