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丨调查研究

2023-07-18 17:27:15 - 国家民委网站

转自:国家民委

□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政策法规司调研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特别是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逐步形成,各种生产要素加快流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向东部特别是向沿海城市大规模流动。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工作,对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政策法规司调研组赴江苏省南通市、无锡市,围绕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开展调研,总结了经验,收获了启示。

就业生计是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市的前提基础

江苏省创新实施“红石榴就业行动”,针对民族八省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就业创业群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提供就业创业帮扶,成效显著。2021年以来,“红石榴就业行动”参与企业达到200余家,累计为民族八省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万个。

江苏: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丨调查研究

▲六盘水市水城区、钟山区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县通过网络平台举行“红石榴就业行动”合作签约暨企业联盟“直播带岗”招聘活动。图片来源:钟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比如,南通市如皋市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成立“红石榴就业行动”企业联盟,在云南、贵州等地开展少数民族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和劳务协作,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实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苏务工经商可持续。

无锡市梁溪区依托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和无锡市人才集团成立“红石榴就业促进中心”,构建市级红石榴就业促进中心、区级红石榴一站式服务平台、乡镇(街道)红石榴服务站、社区(企业)基层服务点四级就业促进网络,编写《红石榴就业促进政策一本通》,提供政策业务咨询、人力资源、法律援助、员工关怀、培训指导、交流联谊六项服务,为个人自主就业、政府劳务输出、企业市场化用工等各类主体需求搭建平台,拓宽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就业创业渠道。

服务保障是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市的重点途径

江苏省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学校、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社会组织等,积极开展“红石榴家园”创建活动,围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保护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重点工作,精心设计创建项目,不断丰富完善创建内容,累计打造“红石榴家园”400余家,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

江苏: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丨调查研究

比如,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通过大数据信息全录入、“铁脚板”上门解难题、网格化服务无盲区的模式,打通服务管理“最后一米”,更加高效地回应辖区各族群众困难诉求,有效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化融入,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取得新实效。

无锡市惠山区惠南社区从人大代表、退役军人、机关干部等群体中挖掘骨干力量,补充教师、医生、律师等专业技术辅助力量,组建“民族工作专业服务队”,让民族工作更具“人间烟火气”,更贴近群众实际需求,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提供支撑。

位于南通市通州区的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为外来务工职工建设“恒力之家”生活区,在保障各族员工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立足年轻员工丰富多样的物质文化需求,引进全国各地风味餐饮,完善健身房、读书室等生活娱乐设施,设立每年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活动,全面丰富厂区员工物质文化生活,实现了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进得来、留得住、能融入、过得好。

无锡市新日电动车公司实施“进来有保障”和“回去有扶持”相结合的措施,在积极吸纳民族地区务工人员并做好服务管理的基础上,主动对接离职员工,支持其在家乡开设新日电动车专卖店或美容美发店、服装店等,确保其返回家乡依旧有工作、有收入、有保障,全面巩固民族工作成果,进一步提升企业在民族地区的美誉度,吸引更多少数民族群众到企业务工。

尊重包容是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城市的关键要素

随着江苏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外来少数民族群众涌入江苏。江苏省坚持重心下移,把着力点放在基层,始终坚持在政治上重视、在政策上落实、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动融入、顺利融入城市生活,为他们落下脚、扎下根、安下心,成为“新江苏人”积极创造条件。

江苏: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丨调查研究

江苏省率先出台《关于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若干政策措施》,对企业租用大巴车接送外地员工和外来务工人员首次来苏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发放交通补贴。各地市因地制宜配套制定相应具体举措,实现企业用工有保障、少数民族务工群众得实惠,为加快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通市积极做好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培养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65人,涵盖12个民族。同时,对基层各行各业涌现的少数民族先进典型人物进行表彰,一批全省“脱贫致富奖”获得者、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市工会代表,全市“十佳外来务工人员”等受到表彰。加强典型引领,全面培育少数民族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推动其在城市治理、服务发展、凝聚人心等方面积极主动发挥作用。

南通市如皋市践行城市管理“721”工作法,即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靠执法手段解决。如皋市以心换心、靠前服务、温情执法,在市区建立多处“便民疏导点”“放心早餐点”“爱心维修点”,提供各类摊位近千个,既解决了流动摊点管理问题,又保障了流动摊贩的经济收入,也方便了周边居民生活,实现一举多得。

(执笔:张众元、张曦文、门豪)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