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评论:借助技术更新开展非现场执法,也可以减轻对企业的影响|关注企业宁静日⑤

2023-07-18 18:05:42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日前,河南商丘一纸文件设立企业宁静日,迅速登上热搜,舆论似乎一边倒地质疑地方政府是否管理越位。

其实,设立企业宁静日并不新鲜,早在若干年前不少地方企业就有当地纪委部门设立的企业宁静日牌子,上面有监督举报电话,宁静日期间不允许以各种名义随意进入企业检查。因为生态环境执法的性质,这就有了后来环保检查无禁区的说法。为了规避因频繁检查干扰企业正常生产,减少检查频次,初衷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一些问题。污染防治检查有其特殊性,如果企业宁静日不允许执法监督检查,企业可能会钻政策空子,在宁静日超标排污,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固定证据,环境执法就不能正常进行,后来环境执法无禁区,就是针对企业宁静日采取的措施。

对企业来说,如果要整天应对各级各部门的检查,肯定会对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环境执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如果需要预约,那么执法也就失去了意义。笔者所在的地市几年前就对企业进行了绿、黄、红三色分级,绿色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信用好、污染少、治理设施完善,对绿色企业实施无事不扰,尽量不检查。黄色企业是有一定污染、污染治理设施相对完善,但监管不严、有可能违法排污的企业,对黄色企业纳入监控视野,不定期执法检查;红色企业一般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而且企业有因污染排放被处罚的经历,这些企业就纳入重点监管对象,不定期增加检查频次,并借助技术手段,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

随着无人机、动态走航监测、在线监控等技术手段和执法技术的更新,对部分企业实施双随机检查,既可以减轻对企业的干扰,也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执法的影响,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非现场执法手段运用在执法实践中。再就是选派专家参与的帮扶指导工作,对企业检查发现的问题并不是动辄处罚,而是以帮扶为目的,帮助企业完善治理设施,并征求企业意见建议。可以说,构建高质量的营商环境,各级部门都在积极努力。

现在,一些地方以优化营商环境之名,推出所谓的企业宁静日,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也有懒政的嫌疑,与当下倡导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相违背。希望各级政府在出台相关措施前要慎重一些,多调查研究,征求执法与被执法甚至社会各界的意见,科学研判,妥善处理,以免仓促出台,顾此失彼,到头来贻笑大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