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经济”为龙海带来什么

2024-07-18 07:01:16 - 福建日报

“临海经济”为龙海带来什么

“临海经济”为龙海带来什么

日前,漳州LNG外输管道工程全线投产运行。位于龙海隆教畲族乡兴古湾的漳州LNG接收站开始“运气”,向省内外提供部分调峰和应急保供气源。

一条“气脉”为龙海临海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也成了龙海发展临海经济的缩影。岸线长、港湾阔,是龙海的“蓝色家底”。作为港口城市,龙海区以海陆腹地为依托,以临海相关产业为支撑,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布局,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形成机械制造、汽车装配、修造船业等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壮大临海工业,超前谋划零碳产业空间。

产业焕新勇闯市场蓝海

位于龙海的漳州月港是明代福建四大商港之一,港阔水深。得益于此,龙海具有深厚的造船历史。改革开放以来,龙海当地修造船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了造船、修船、船舶物资供应等相关产业集聚的格局,不但能造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的钢质船,游轮游艇也不在话下。

走进毅宏游艇生产车间,正在生产的船型从10米到32米不等,一艘最新研发生产的21米豪华游艇正在进行最后调试,即将交付新加坡客户。

制造一艘大型游艇有2000多个步骤,从哪儿开始?“手工打造的效率十分有限,引入游艇行业领先的模块化组装生产工艺,应用先进的智能设备和高端仪器,并在工厂全面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产品品质。从物料开始制定资源计划,自动搜索计算游艇所需的物料,用激光扫描仪导入设计出船里的实际工程数据,让3D效果图与3D工程图合并,再转化为平面图纸,根据尺寸生产游艇内饰和家具。”毅宏游艇工程师黄呈械坦言,以往造船,把材料搬到船上去测量切割,参数难以控制,模块化组装生产则没有这方面困扰。

在毅宏游艇智能工作台,每一个零件去处、每一个建造节点都留有痕迹,售后和客户扫描二维码,就可清晰追溯每个生产步骤。“哪怕是刷漆这样普通的工序,也需要对照检验标准。”黄呈械说,他们从2019年起探索游艇的数字化生产,挺过了疫情期等影响,在游艇业内脚跟站得更稳了。

像游艇这样的大家伙顺利“出海”,离不开另一个“大家伙”。

在海澄镇的福建海山重工,起重机灵活地伸展吊臂,将一个满载45吨货物的集装箱稳稳抓起,动作轻快自如。这是海山重工自主研发的集装箱正面吊DM450起重机,空载71吨,满载116吨。它的问世,打破了欧美技术壁垒,被认定为全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填补了我省集装箱港口流动式起重机械的空白。

海山重工主要承接起重设备、港口机械设备、工程机械设备等的设计和制造,不仅具有自主产品,也是林德叉车、豪氏威马、中骏石川岛、金鹰重工、广西柳工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与零部件提供商。

港口兴,产业旺。一批特色龙头企业组成了龙海临港产业聚集带,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布局于此。

项目建设衍生产业体系

7月9日,我国东南地区再添天然气大动脉——漳州LNG外输管道工程全线投产运行。投运后,将与同样位于隆教乡的漳州LNG接收站共同组成完整的天然气储运网络。

漳州LNG项目属于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项目之一。据悉,项目一期建设3座16万立方米LNG储罐,设计接卸能力300万吨/年,预计年外贸及来料加工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二期计划扩建4座储罐,使接卸能力达600万吨/年。建成投产后将成为福建省第二大气源,与秀屿LNG接收站构成双气源。漳州LNG项目天然气外输管线经西气东输三线与全国天然气管网主干道连通后,每年可将来自海上约42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输送到全国骨干油气管网。

“LNG接收站全面投产后每年可产生近14亿千瓦时的余冷,若能将这些冷能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但能为周边减排降碳,还能提高经济效益。”龙海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郭鼎亮介绍,漳州LNG项目是后石港区隆教作业区首个落地并建设的临港工业项目。在其3公里外,华阳电厂7台热气腾腾的发电机组矗立在隆教海湾,与LNG的“冷气”比肩相对。

这里曾是亚洲第二大燃煤火力发电厂,但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华阳电厂采用超临界燃煤技术,通过燃煤把水加热成水蒸气,再用水蒸气冲转汽轮机带动发电,实现超低排放。与此同时,每小时能产生14000吨蒸汽,可为企业提供稳定的电能和热能。

面朝大海,“冷”“热”相宜,每升高或降低一摄氏度产生的热能与冷能,能否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余热”?

2022年,《漳州市“零碳”产业园发展规划及开发策划》出台,龙海提出构建“1+3”综合能源及衍生产业体系,规划建设2.4万亩“零碳”产业园。

“发挥LNG接收站、华阳电厂两大基础设施带动作用,围绕冷能梯次利用、热电高效利用、海水循环利用这三种方式,开展冷能、热能、天然气相关产业。”郭鼎亮说,国内还少有短距离同时具有冷能和热能的地区,这里具备能源综合利用的有利条件。

园区布局迎来集群发展

“一呼一吸都能生金。”客商们这样描述“零碳”产业园。在他们眼里,每一摄氏度的变化都能带来经济效益。

最近,就如何让冷能“热”起来,胜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杭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洽谈。

“目前,我国已投产运行的LNG接收站大多以海水作为加热介质,通过引进高温海水为LNG气化提供热源,处理后的低温海水再向外排出。”郭鼎亮坦言,放错的资源不但造成浪费,还可能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LNG是天然气供应商,更好比仓储超市,通过换冷站对冷能进行回收再利用,输送余冷给下游产业,用于加工、制冰、冷冻、冷链等相关项目。经初步测算,周边上下游企业借助冷热能进行生产,平均可以降低50%的能耗。这样的节能效果如同一场及时雨,为企业降本增效带来了新路径。

上个月,在LNG项目直线距离8公里处,港尾中心渔港经济综合体项目完成初步设计规划,配套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展着。

“项目分为三期建设,一期按照原有规划升级改造水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物流仓储产业园配套项目。”漳州南太武渔港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杨仕源介绍,产业园以中心渔港建设和提升为基础,集水产品深加工、渔船避风补给、冷链物流、水产品交易等综合商业服务为一体,结合隆教乡海洋牧场及陆基循环水养殖项目,形成海陆两翼联动,构建育苗—养殖—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全域型产业链发展模式。

乘着冷能、热能的东风,近期已吸引多家餐饮业协会及京东冷链物流等企业前来接洽。“捕捞渔船靠岸后,一部分新鲜海产品进入冻库和冷链,另一部分海产品加热成预制菜,再通过冷冻、冷链配送市场。这样一来,减轻了二次加工成本,增效增收。”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沿着G228线行驶,一路是“冰”与“火”之歌,唱响过去、现在与未来。

“‘零碳’产业园的核心是,能源结构产业优化和能源消费侧的碳减排与再利用,通过碳减排、碳抵消等措施,实现净零排放。”郭鼎亮介绍,围绕“零碳”产业园,龙海结合区域现有产业情况和冷链物流、水产交易细分方向,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盘活沿海闲置地块,积极引进水产品深加工、冷链运输、仓储码头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海洋经济,为“零碳”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从能源保障到产业升级,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从单一产业到全域产业链,龙海正在书写着一个港口城市转型发展的故事。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