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宾区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建设 糖料蔗“吃饱喝足”长壮了

2024-07-18 17:37:17 - 环球网

来源:广西日报

兴宾区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建设 糖料蔗“吃饱喝足”长壮了

兴宾区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建设 糖料蔗“吃饱喝足”长壮了

水是农业的命脉,肥是农作物的营养。水肥在支撑农业稳产高产、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宾市兴宾区是全国最大的县级糖料蔗种植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责任。当前,该区正充分发挥桂中治旱乐滩引水灌区工程(以下简称“桂中治旱工程”)通水的水源作用,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兴宾区在去年完成建设水肥一体化6.96万亩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完成20.81万亩。截至7月11日,已开工片区面积21.8万亩,目标任务开工率109%,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A增产增收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

7月14日,兴宾区桥巩镇岜山村糖料蔗种植基地,大片甘蔗长势良好。各个地块边缘,都有一条手臂粗的黑色主管带穿过,每两行甘蔗之间,与主管带呈“T”字形的分支滴灌水带,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作物底部,混合了肥料的灌溉水缓缓滴出,水源和营养直达作物的根系。

“我们合作社种植甘蔗7000多亩,基地利用桂中治旱工程水源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水的利用率可达95%,节省肥料用量30%以上。预计今年甘蔗亩产量超8吨以上,亩产值可增加1000元以上,大家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岜山村种养专业合作社成员、甘蔗种植大户兰海雷说。

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采用压力管道系统和滴管系统,通过管道,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甘蔗的根部土壤。

“该技术可以给甘蔗浇水施肥、喷农药,还可以根据甘蔗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肥情况进行滴灌,具有省工、节能、节肥、降本、高效、高产、高糖等优点,一般增产幅度达20%—50%,能有效促进科学水肥管理,提高糖料蔗生产能力和单产水平。”兴宾区糖业发展局负责人卢学锋介绍。

B依托国字号工程加快推进水肥一体化建设

“推动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建设是糖企提质增效、蔗农稳产增收的重要途径和现实需要。”兴宾区区长蓝海鹏介绍,该区正加快水源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水肥一体化基地建设。

水源是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运行的基础。去年初,桂中治旱工程实现通水,工程兴宾干渠惠及15个乡镇,其中,水渠贯穿桥巩镇10个村委35个自然屯,灌溉面积达7万多亩。

“得益于桂中治旱工程,我们在去年完成7000多亩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现已开工建设面积7343.48亩,完工面积3490亩。”桥巩镇镇长卓家甜说。

兴宾区还通过增加开设主渠、支渠的斗闸,开挖土沟及清理旧沟、旧渠道等方式,打通水源流入水库、山塘、水沟、河流等“最后一公里”的连通工程,不断扩大桂中治旱工程的灌溉面积。此外,兴宾区利用好去年下发到各乡镇的800多台抽水机抽水,多渠道解决水肥一体化水源问题。

针对水肥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每亩约180元的设备安装成本,兴宾区多方筹集补贴资金,不断降低蔗农参与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的成本。

“我们通过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村级集体经济等渠道,按照实际完成建设面积每亩给予50元的资金补贴。同时,各制糖企业也加大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力度,按照实际完成建设面积每亩给予100元的资金补贴。”卢学锋说。

C集中连片破解散户安装难题

水肥一体化技术需要在集中连片的地块中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目前,兴宾区还有不少农户因自家田地不连片只能分散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如何破解?

“我们积极引导和鼓励经济能人、制糖企业通过流转或承包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再由各乡镇采用引进专业公司自建示范引领、专业公司与制糖企业联建、专业公司与农户联建等模式推进水肥一体化项目建设。”兴宾区委常委、副区长唐彦乐介绍,该区按照先易后难,示范带动的工作方法,推动各乡镇及制糖企业建立连片糖料蔗生产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并及时组织农户参观学习,起到以点带面的推广作用。

凤凰镇引进专业水利公司,利用原有水利项目水源,采取“水到地头、电到泵站、管到田埂”措施,组织辖区内23个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谋划采取“用水合作社+水肥一体化滴灌”运营管理模式推进项目建设和管理。

此外,该镇黄安村成立合作社,实现了连片种植,再由糖企组织农业公司全程管理,实现糖料蔗生产的品种、机耕、种植、管护、收割“五项统一”,亩均单产超过8吨。

迁江镇引进专业农业公司,规划出利用旱改水项目的水源,从桂中治旱工程水渠引管通过二次加压实现供水,在无法利用旱改水和桂中治旱工程的区域使用罐车进行保障供水的三种供水模式,并为蔗农提供机房建设、管道安装、供水、供肥等模块化服务进行水肥一体化建设。

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让糖料蔗“吃饱喝足”,更为人民端稳了“糖罐子”,成为兴宾区推动传统农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农业转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李晟兴宾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谭贵丹韦永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