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介丨“集团作战”促宣传、打造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本站”、多元化解劳动争议……三地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

2024-07-18 18:32:24 - 工人日报

创新案例

1

“集团作战”提升工会宣传工作影响力

新刊推介丨“集团作战”促宣传、打造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本站”、多元化解劳动争议……三地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

2

打造中欧合作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本站”

新刊推介丨“集团作战”促宣传、打造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本站”、多元化解劳动争议……三地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

3

不断推进劳动争议调处规范化实效化

新刊推介丨“集团作战”促宣传、打造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本站”、多元化解劳动争议……三地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

以机制破屏障 以助力促聚力

“集团作战”提升工会宣传工作影响力

近年来,江苏省总工会以机制破屏障、以助力促聚力,做好“工媒+”文章,建设贯通省、市、县三级的资源库和融媒体联盟,促进信息相通、资源共享、生产同步、传播互促,推动宣传工作从“单兵突进”向“集团作战”跃进,整体提升工会宣传工作影响力。

具体做法

打造无缝宣传路径。制定《构建工会大宣传格局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有宣传需求的部门单位,要全过程参与宣传工作的策划、部署、落实。充分调动各条线、各领域、各地区资源配合营造氛围,尤其要坚持“一个声音、多个声部”精彩合唱,通过“进(微信)群入(朋友)圈上(职工群众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在“好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分享达成裂变式传播效果;落实情况与产改排名、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考核分值关联,宣传服务和媒体资源也将向落实优秀部门单位倾斜。

供需资源直联直通。一要策划先行。省总工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全省工会融媒策划会,与《新华日报》、江苏卫视等省级媒体战略合作,提示宣传重点和新闻需求,征集创新案例、调研成果、鲜明事迹等“硬核”内容,协调媒体直联市县设置议题、组稿宣发,为基层提供更好的采编服务和版面资源。二要扶持互济。在《江苏工会宣传月报》开展“月点评、季通报、年评价”,综合各级工会宣传热点,择优二次加工精炼、多平台分发,向省委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宣教部门和中央级媒体推荐扶持全省各级工会特色新闻、活动直播、新媒体产品提档升级,关联中工网、网易、抖音、紫牛新闻等第三方网络渠道,推动“二创”出圈、原创走红、流量互济。

媒体融合扩能争流。一是深耕内容,做有影响力的宣传。依托《江苏工人报》采编力量,一体化策划、分众化实施,把纸媒“高大上”的厚重精品与屏媒“轻新活”的流量作品融通,先后推出《听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者的殷殷话语》有声海报、“看,新征程上的笑脸”摄影征集展播、《变美这事儿交给我》“她”时尚变装秀等特别策划。二是强化互动,创有穿透性的服务。从“编辑型”向“运营型”转变,通过推动内容“高颜值”叠加服务“高品质”战略,聚焦垂直细分受众需求,一键跳转“江苏工会”App普惠服务,直连信息、服务和职工,实现功能拓展,增强粉丝黏性,展现工会重点工作项目,推动硬核内容柔性传播。“江苏工会”App汇聚了14.8万个工会组织,吸引1125万名职工注册,日活达40万。

特色共聚提升品牌。一是深挖特色产品,做好定向投放,聚合人气。在江苏“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主题宣传工作中,通过举办“江苏职工宣讲员大赛”,借助比赛选手、线下观众、宣讲对象、联办单位、合作媒体多元宣传力量跨平台推介,观看人数超200万,实现直播流量向粉丝数量转变。同时,吸引高质量创作者以短视频、微电影、海报图片、有声新闻、时评网评等方式,提升工作品牌“Tag”标签应用,以多重闪现方式在信息产品“红海”中凝聚关注。二是实施“职工系”传播创新提升人气。精心打造“职等你来”“心理健康大讲堂”等有流量有口碑的直播节目,主打“职工视角、群众语言、网感表达”,致力于重构文字、声音、镜头、叙事等新媒体传播逻辑,充分发挥“渠道多元+矩阵融合”传播触达优势,努力形成全省甚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江苏工会工作大IP,场均观众达50万人。

蓄“智”强“能”强化表现力。在江苏工人报社劳模新闻报道库基础上,结合江苏工会服务网数据库、舆情大数据搜索和基层报送,创建劳模典型媒体库。释放千万职工会员数据价值,量化分析个人信息和行为模式;过滤73万条网上评议关键词,定期抓取涉工网络社会情绪;细分行业、职业、兴趣、爱好,定向投放调研问卷,描绘职工思想动态和群像特质,打造“需求精准画像+资源差异供给+内容个性推荐+效果动态评价”宣传链路。上线江苏工会“心理咨询数字人”,7×24小时响应职工情感支持、压力监控等需求,精准识别紧急心理危机,直联江苏职工“惠心”援助热线介入干预。咨询样本也持续为AI前端“投喂”语料,助力摸排当前职工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推出“劳动有意思!未来的我‘使用说明书’职业梦想创作有奖征集活动”等AI产品,带有00后、95后、Young等标签的融媒报道聚焦年轻职工群体,既提升了工会宣传的表现力、智能化,又增强了亲和力、年轻态。

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江苏省总工会浓墨重彩宣传劳模先进54人,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发稿300余篇。原创系列精品短视频《绝活》,在新华网、中工网、紫牛新闻等新媒体发布推广。“工”字品牌栏目“了不起的劳动者”劳模专题片话题阅读量超2000万人次,宣传片《致敬每个闪闪发光的你》获国家广电总局推送,全国各省市级台新媒体账号集体转发。

经验和启示

夯实主流党群宣传平台。“宣”是宣传部门、宣传干部的本职,“传”是所有工会部门、所有工会干部的义务。各级工会认真落实《构建工会大宣传格局实施方案》,纷纷推出有质有效的宣传产品。无锡市总工会建立了主要领导抓,宣教部门总扎口,机关各部室、工人文化宫横向协同,基层工会纵向贯通,主流媒体内外互通的“大宣传”工作机制;南通市总工会与市委组织部共同发起成立“江海先锋党群号角”视频号,与《掌上南通》《南通发布》等本地主流媒体合作,打造高层次主旋律党群宣传平台和多渠道多维度的线上宣传阵地。

明晰工会大宣传格局组织体系。省级工会在全省布局中,承担着枢纽作用,既具有向下延伸的基础,与各级工会组织多方位合作,又具备拓展优势,上接中央、省级主流媒体,拥有更强的统筹资源能力。而市县总工会、产业工会是宣传工作的战斗单元,扎根基层、独立建制、灵活机动,是好新闻好产品的来源,也是吸引职工、吸纳流量的入口。

强化工会通联矩阵的引导力。江苏工会微信平台牵引全省工会新媒体矩阵和苏工纪事微信群,构建共通共建共融大平台,形成以吸粉量、阅读量、发稿量、评论量、转载量为重点的评价体系,实现“全省抱成团、对外一端口”,让工会最有深度的新闻、最有流量的活动、最有特色的产品,第一时间呈现到职工面前。2024年,江苏工会微信平台涌现一批“10万+”新闻,阅读量过万的推文占总数46.2%,关注人数达167万,为传统工会媒体争取网络阵地实现了自我突破。

优化工会宣传格局。调研发现,近三年江苏工会在省级以上重要社会媒体刊发的稿件中,会议活动类数量占45.4%,工作品牌类只占31.5%,业务重叠、名称不规范、报道模式化导致工作新闻成为“冗余信息”迅速下沉,影响宣传产出比和穿透力。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结合构建工会宣传大格局战略部署,省总工会通过着力在工作品牌数量上做减法,报道占比上做加法,规范了重点工会工作在宣传层面的名称、内容、范畴,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推出了一大批有张力的原创报道,深度挖掘出一批极具代表性的工作品牌。

突出了“智能+”的引领和赋能。坚持“确保先有、小步快跑、紧盯反馈、迅速优化”的迭代思维,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牵引和赋能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江苏省总工会)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打造中欧合作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本站”

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位于江门市鹤山市,在广东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鹤山市总工会会同市工商联、市人社局把解决园区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其根本权益,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平台建设,探索创新工作机制。

主要做法

按照《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培育工作试行办法》中的“六有”要求,建成具有广东特色的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阵地,成为全省重点支持的产业转移平台和全国首批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承担着协调多类型企业劳动关系的重任。

打造线下“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1200多平方米场地,投入200多万元,整合工会公共服务、人社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政法综治维稳、司法调解、信访调处、法院审判、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区域培训、工商联服务等多项职能,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投诉举报、信访受理、法律援助等“一窗受理”,减少劳动者维权成本,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一站式”劳动关系公共服务。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协调劳动关系队伍。一是着力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协调员队伍涵盖镇工会、人社所、司法所、维稳办、心理咨询、专职律师、志愿者等专职工作员,并从区内龙头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拔优秀员工作为协调专员,通过政策补贴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升专业化水平。二是组织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会同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等企业代表组织共同培养从事劳动用工和集体协商指导、民主管理、劳动争议调解等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人员,通过法律法规学习、研讨会和经验交流等培训,提高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制定规范有效的公共服务站管理制度。一是制定“三年规划”。根据创建活动的新标准和新要求,选取1至2个站点开展重点培育指导,逐步在全市进行推广,普遍开展公共服务站创建活动。二是制定《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管理制度》。明确服务站由鹤山市总工会统一管理,规定为职工提供劳动关系咨询、调解、仲裁、培训等公共服务的机构,主要为职工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咨询培训、集体协商指导、规范劳动指引、职工心理咨询、劳资矛盾化解、职工困难保障等六大服务。

强化公共服务站人员和经费保障。一是人员保障。人社、司法、维稳中心与公共服务站人员联署办公,固定工作人员超过30人。二是经费保障。2023年以来,江门市总工会划拨专项建设经费60万元、鹤山市总工会划拨工作经费21.2万元,工业城管委会负责日常办公经费,使服务站在平台建设、开展服务方面得到有力保障。

提供便利化、标准化的劳动关系服务。一是提供内容丰富的服务清单。服务站各个工作室均设有办事指南宣传架,备有政策法规、业务手册等宣传资料,从工会组织、劳动合同、劳动保护、企业民主管理、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为职工指明了解决途径。二是提供明确具体的服务标准。对“重点交办”事项、一般性问题和重大、疑难、复杂问题等,要求承办单位(部门)收到交办任务后,需在对应时间内拿出解决的时间节点和方案,通过系统按时反馈落实动态和进展情况,直至工作任务全面完成、销号清零。三是提供便捷规范的服务流程。修订完善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流程、工伤认定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集体合同及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审查备案办理流程、法律援助流程等。如完善了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机制,集体协商操作流程明确规定了产生集体协商代表、协商前准备正式协商、合同报审与生效等流程。

工作成效

劳动关系基层公共服务效能提升。开展用工规范化指导和工伤预防活动,为企业建立防范风险机制,强化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监测、排查和处置及异常信息分析报送等工作机制。自站点成立以来,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150宗,调解成功率达93.48%。2022年服务站内联处中心获评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荣誉。

职工权益保障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在劳动法律宣传、培训方面,与应急部门协作组织企业职工参加“安康杯”安全生产知识竞赛、举办安全生产培训班,开展安全生产优劣企业结对帮扶,不断提升职工、企业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意识;对园区企业开展工会督导职工安康“七个一”专项行动,落实三级劳动保护措施。在集体协商指导方面,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深入各企业,采取“上参下”的形式全方位指导单独建会企业新签、续签集体合同,探索建立协商会、恳谈会等形式的民主协商制度,进一步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在就业服务方面,2023年共推送就业信息46期,提供岗位244个。举办“南粤春暖”2023年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等3场,吸引园区近200家企业参与,提供技术、管理、文职、普工等职位超过6000个,为解决园区企业用工问题、为职工重新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心理健康服务方面,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配备2名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园区企业职工开展心理健康体检。在困难帮扶方面,对园区企业困难职工开展摸底调查,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工会会员提供建档、帮扶、退出等服务。2023年共为54位符合条件的困难职工建档立卡,发放专项帮扶资金87.36万元。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工会帮扶服务超过14000人次,发放专项经费43万元。

经验和启示

党政引领,高位推动。在省、市总工会的指导推动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样板站点培育工作,制定了站点建设工作方案,将其作为政府目标责任和综合治理考核体系的重要内容,压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

三方协同,共聚合力。推进“工会+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协作联动机制,完善三方机制的组织体系、运作模式,实行三方例会、三方轮值负责、定期联合办公等制度,定期调研企业、走访职工,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在中欧合作区设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办公室,总工会、人社局、司法局、工商联抽调专员负责日常工作,各方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劳动关系服务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数字工会,智慧服务。充分发挥工会“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协调人”作用,鹤山市总工会开发了线上“鹤山数字工会”劳动关系网络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劳动关系信息化管理,整合发改、工信、城管、应急、环保、公安、税收、供电、网络舆情等部门数据,监测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工资发放、生产安全、权益维护、稳定经营等控制点,并将各数据整合到三维地图上,实现一图在手,企业工会信息及风险隐患尽知悉,让劳动关系矛盾隐患可以提前发现、提前介入、提前预防、及时化解。

践行民主,提升效能。积极指导企业民主管理工作,坚持重大事项与职工共商、利益维护与职工共决、劳资和谐与职工共赢的“三共”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能和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和完善了全方位多层次畅通职工参与社会治理渠道。(广东省总工会民营企业工联会:张曼、李飞、汪娟、刘志辉)

搭建三条绿色通道 多元化解劳动争议

不断推进劳动争议调处规范化实效化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总工会将依法参与劳动争议处理作为落实工会工作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创新搭建劳动争议“防范、服务、调处”三条绿色通道,实现劳动争议调解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使多元化解成为劳动纠纷的“减压阀”,有力地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

主要做法

搭建争议防范绿色通道。一是聚焦重点领域防范。把新就业形态作为劳动争议防范的重点领域,做到建会、服务、维权三同步。二是建强组织。创新“惠工快车”模式,组织工会干部、法律服务志愿者等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现场,开展建会入会行动,最大限度把新就业群体组织起来。三是筑强阵地。联合市司法局、市律协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进行法治宣传、答疑解惑。四是做强服务。开展“法律援新”行动,紧扣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集中走访、整合资源、精准服务,逐步健全精准关爱服务体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五是突出下沉一线防范。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员、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等基层企业工会“第一调解人”“第一报告人”作用。连续多年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月活动,累计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5万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6.5万余份。六是建立定点监测预警机制。在全市建立200个劳动关系监测点,34个核心监测点每季度上报劳动关系信息采集和数据监测,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供数据支撑。七是建立行业预警机制。以行业(区域)集体合同为依托,探索完善行业劳动争议风险沟通机制,加大本行业、本领域劳动争议隐患排查,从面上确保行业内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八是建立劳动争议舆情全天候监测机制。24小时监测网上涉及烟台地域的劳动用工、欠薪、企业职工队伍稳定等劳动争议信息,每月定期发布《舆情参考》,对涉及欠薪等劳动争议信息及舆论关注度高的,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和企业,主动反馈处理。

搭建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一是法律宣传全域化。连续5年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治宣传和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依托职工法律服务站、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等工会阵地,开展法律知识进企业、进街道、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地等活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延伸工会服务手臂,打造“爱·工汇”公益服务品牌,在基层、社区推进“普法加油站”,组织社会专业人才、志愿者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常年开展送法进基层、进企业普法宣传,力求成为工会的旗帜和亮点品牌。二是法律队伍专业化。市区两级总工会均设立职工法律服务(援助)站,成立工会职工法律服务律师团和志愿服务团队,按照地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市总工会补助150万元健全完善区市、乡镇街道、基层工会三级法律服务网格,为每个镇街配备1名律师、1名工会干部、1名工会社会化工作者。联合人社局、司法局、专业律师组成专家团队,入企现场开展劳动用工风险评估,防范化解劳动争议,形成“订单式”法治体检。三是法律监督常态化。制定《烟台市全面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对接本级人社、检察院、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等,对“一函两书”制度推进及法律监督协作工作进行积极推动落实,实现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建设、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一函两书”工作“三个全覆盖”。将《山东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等法规列入市人大重点工作进行执法调研,有效维护劳动法律法规的权威性,百人以上建会企业全部设立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

搭建案件调处绿色通道。一是建立“工会+人社”调解机制。与市劳动仲裁、企联、工商联建立烟台市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工作站,调解成功的,由劳动仲裁审查确认后置换仲裁调解书,赋予强制执行力;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当事人转入或者恢复仲裁程序,保证争议处理的时效性,实现劳动争议处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二是建立“工会+检察院”监督机制。强化与检察院联动,加强检察监督与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协作,在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深化协作配合,共同维护劳动关系和谐及职工队伍稳定。在发现企业存在用工法律风险隐患时,主动作为,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进行主动监督,源头监督,联合监督。三是建立“工会+法院”协作机制。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或工会设立诉调对接室,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及时制作调解书,达到案结事了,减少劳动者诉累。四是建立“工会+司法”联动机制。与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在全市联合开展“法律服务进企助企护航高质量发展”“千名律师进企业、进社区”等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安排工会律师定期坐班,全时值班。对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符合条件的劳动争议当事人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工作成效

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构建起“点线面”预警体系。通过构建劳动争议防范绿色通道,劳动争议纠纷预警信息汇总更加快捷及时,大大提升风险研判超前性。通过开展“法律援新”行动,帮助平台司机王某等8人讨回工资及经济补偿金6.6万元。通过沉入一线防范,企业工会发现涉及职工权益相关问题,快速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和实时协商,确保职工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矛盾隐患在第一时间得到排除。龙口市工会法律服务站通过基层工会牵头,率先在会员企业聘用86名企业调解员,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73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5%,调解金额达3400多万元,两个劳动争议案例入选司法部《国家调解案例库》。

坚持“三化”举措,持续扩大法律服务供给。通过全域化宣传,将法律服务及时送到职工身边、企业一线,引导广大职工理性表达诉求。各级工会举办6800余场次普法宣传活动,惠及职工和农民工356万余人次,相关经验做法在司法部、全国总工会召开的总结会议交流发言。通过队伍专业化建设,为镇街配备124名专业律师和175名志愿者,形成上下贯通、全域覆盖的工作格局,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通过常态化监督,对650余家百人以上建会企业进行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提供指导意见350余条,深受企业和职工的欢迎。

畅通多部门联动通道,汇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合力。市级调解劳动争议414件,调解成功率77%,提升劳动争议调处实效,大大降低诉讼成本和社会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和效果,烟台的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解工作,得到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4部门联合通报表扬。受理涉及职工咨询、劳动争议案件1400多件次,其中,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百余件,涉及金额1560余万元,有力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规范发展。

经验和启示

工会作为劳动争议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关系的发展态势研判、风险防控、协商协调、联合调处、法律援助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只要能够坚持以职工为本,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与其他劳动关系参与主体进行有效协作,横向联手、上下互动,就能发挥好多部门联动“叠加效应”,共同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烟台市总工会)

今日热搜